关灯
护眼
字体:

玄学大师穿七零(23)+番外

女人们呼朋引伴往山上去,站在山脚下,还能听到一些大嗓门的嫂子们铜锣般的笑声。

秦家寨安居在山谷里,日子过的平淡而有趣,外面就没有这样的好光景了。

此时此刻,黄河上游大部分地区及河北部分,内蒙古大部分、辽宁南部、黑龙江北部、吉林中部、黄河下游以南、华南大部分地区都已经陷入重旱!

炙热的阳光之下,河道干涸开裂,刚长起来的禾苗被晒得叶子卷曲,虽然现在还没到夏收的时候,但干旱地区严重歉收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干旱之下,粮食变得更加抢手,董大成这样有门道的人都再难买到粮食。

正在这着急上火的关头,董大成收到风声,他等的事儿要来了。确定消息真实可信,董大成二话不说,带着大儿子去拿粮食,他一咬牙,两百斤粮食撒出去。

第二个月,他凭借多年在船上摸爬滚打的经验,压过一个二代,成为上海分公司的三把手!

他这一手入了不少人的眼,原来大家都把他看低了,这小混子摸爬滚打成老混子,还真有些藏得深的门道。

董大成第一天拿到任命书,下班的时候,一路上面带微笑地和同事们打招呼,谦虚地谢过大家恭喜之类的话。回到家里,关上门,痛快地哈哈大笑。

“我董大成也有今天!”

董刚是家里唯二知道内情的,他眼睛贼亮,“爸爸,秦大师真厉害!”

“哈哈,那肯定的!要不然人家怎么能叫大师呢!不行,我一定要好好感谢秦大师一番!”

董刚:“现在水位浅,船进不去。”

董大成笑骂一句,“笨儿子,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给人送礼也是,只要送到人家心坎上了,送不送到秦大师手里不重要。你不是说秦家还有一些人留在宝山吗?我们送些粮食到宝山县去。”

董妈有点舍不得,“咱们家粮食也不多了。”

董大成吼了老婆一句,“没见识,你就是小心眼,家里剩下的这一百斤粮食都是人家给的,全送到宝山县那也是借花献佛,有什么舍得不的?”

董刚道,“爸,也不用全给送去,咱们给一半吧。”

“也行,刚才回来的时候遇到老张,他在南方有门路,能弄到不少海货,到时候多分一点给送去。”

董妈笑了,“这样挺好,菜也能当饭吃嘛。”

她没什么见识,虽说知恩图报是应该的,但在他心里,自己一家老小不饿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董大成不理会老婆那点儿小心眼,吃了晚饭出门去找老张,务必给他多弄些海货回来。

“备注:干旱区域的数据来自三年困难时期官方公布。”

作者有话说:

谢谢:

49174384扔了1个地雷

木子木卯二王今扔了1个地雷

南风入弦扔了1个地雷

第12章

宝山县秦家。

秦家的存粮越来越少,秦家人都天一大早都去排队买粮,十次有三四次买到就不错了。

秦灿愁的每日每夜睡不着觉,嘴上长了两个燎泡,清火茶喝了不老少,一点用处都没有。

“灿爷爷,有人送东西过来了,你快去呀!”

秦灿拄着手杖,着急走了几步,“谁?谁这个时候送东西过来?”

秦灿到前厅的时候,已经围了不少族人在那里。

“见过老爷子,我们是来送东西的,四麻袋都在这里。”

秦灿看了一眼麻袋,转头问清楚哪家送来的?为什么送来?问清楚后,秦灿笑了起来。

送东西的人也没多留,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大家打开看看。”

秦灿大儿子打开其中一个麻袋,“哇!是干鱼!”

“这一袋是海带!”

“这一袋也有海带,还有虾米。”

“我这一袋上面是布,下面是两罐麦乳精,最下面是大米!”

“大米?让我看看。”一个婶子凑过来,“嘿,还真是大米,这个礼送得不轻啊!”

秦灿微微一笑,“收着吧!下午写封信给少族长寄过去!”

“哎,知道了。”

秦家收到东西,和秦家隔了一个院子的张卫国马上就知道了。

“秦家还是有一些人脉的,你看看,粮食这么紧张的时候,还有人送粮食过来。”

“粮食不多,都是海带这些海货。”

张卫国瞪了一眼勤务员,“海带难道不是粮食了?我看你就是没过过苦日子!”

“嘿嘿,领导,我就随口说说。”

“哼,出去忙吧!”

“是!”

“等等!”张卫国叫住勤务员,“秦家走的时候有没有开介绍信?”

“我不知道,秦家走的时候咱们的人给送到出海口的,然后坐船走的,也没人查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