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火(39)
是很认真的那种,不是《指路人》里面那样的过家家。
少年时代过去后,窦杳便很少有睡不着的感觉。可这一天直到小狐狸都玩累了,在窝里睡得脊背轻微起伏。他还开了盏夜灯坐在藤椅上,用小号登录了微博。
穆怀袖那条微博下果然是一连串的表白与艾特穆致知,窦杳看了一会儿,在热评第一对于穆致知的激动呐喊下留了“期待”二字。
简约而不起眼,就像水花悄无声息地融进了一片浪潮之中。
第十五章
从剧组回到流金名苑的这些天,窦杳的生活恢复了简单。健身、培训、摸索着和小狐狸好好相处,剩下的时间,他开始在网上一部一部地看穆致知的作品。
最先看的自然是《倦鸟》。但再一次点开视频时,窦杳再也没有那种无趣的感觉。他只觉得意外,好像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穆致知每一次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像是能微微牵动他的某一根神经似的。
无论戏里戏外。
《倦鸟》的故事线很简单,一个从偏远农村考出来的小职员燕鸿,在蓟津辗转十年,受尽漂泊零落人情冷暖,终于无法忍受,决定辞职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彼时二十五岁的穆致知坐在绿皮火车上,看着车窗外的麦浪连绵。
镜头时不时穿插着他记忆中落拓朴素的故乡与蓟津十年的疲倦困顿,时不时又回到此刻他望向窗外的眼神,盈满了遥远的解脱与安然。
而这仅仅只是影片的前小半段。燕鸿回到故乡后,的确度过了好几天自悦自喜的快乐日子。但很快,他见故人,听旧事,却再也没有曾经那种幸福的归属感。
记忆中淳朴自然的一切,都在他的眼中,慢慢变成了另一种愚蠢的喧哗。
对落后风俗的无奈、对粗鄙言语的厌恶,渐渐成为了燕鸿另一块锥子般的心病,蚕食着、击碎着他多年以来的精神信仰。
终于再一次无意中听到曾经最熟悉的长辈好友对自己落魄归乡的鄙夷与嘲笑后,他最终不得不承认时间对自己,对故乡残忍的改变。
结尾在一个普通的白天,燕鸿一言不发地离开,买了一张回镇上的车票,决定从那里的火车站换乘,再一次回到曾经拼命逃离的蓟津继续沉浮。
窦杳看完后自然而然地往下划影评,长评的开头或结尾大都引用了穆致自己知当初接受采访时,很贴切的一段评价——“倦鸟归巢,痛苦的人想着回头是岸,可曾经的渡口也是会改变,会与人心离散的。”
还有一条与影片关联不大的评论也被顶得很高——“《倦鸟》金马影帝名至实归!不过说起来,穆致知总是在外头有要黑他趋势的时候,不声不响地出来实力打脸诶~”
这几句话勾起了窦杳的兴趣,下面的讨论也很热烈,都在顺着这条思路说话:
——“这么一说,当初《灯火》拍完后,林吟又回去读书了,倒是穆致知飞快签公司,一部又一部接了个没完,而且都是那种很重叠的人设,扑街的也不少吧……结果!”
——“让我来说!结果!一群人拼命黑穆影帝戏路窄吃老本的时候!穆影帝反手演了《秋以为期》里面那小混混宣长歌!除了在大银幕上,谁还见过痞笑着抽烟的穆致知!边骂脏话边打人的穆致知!太A太可以了!”
——“宣长歌真的是颠覆出演啊,当时穆致知温文尔雅的大众印象太深入人心了。记得当初宣传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翻车……果然影帝就是你影帝……!”
——“还有,《秋以为期》那时不和《灯火》一样,都是提名陪跑吗?又有人唱衰穆致知,说他接戏太多把灵气都透支完了,结果第二年人家拍了《倦鸟》,太牛了,懂的都懂。”
——“这下总不是无冕之王了吧?名至实归名至实归!”
——“特搞笑的是,当时还一堆人用妹妹和林吟拉踩穆影帝。说《追杀极光》这种制作,林吟这种态度才是能得奖的节奏,这下打脸了吧。”
——“……劝删吧,这言论和拉踩也没差别?讨厌别人拉踩你家,怎么不从自己做起?”
——“这年头还有人把林吟当穆致知对家?这俩柜门早透明了吧?”
——“插播一条新闻,穆致知合同一到就飞快签了林吟的工作室,细思极……那啥!”
——“笑死个人。你们在这里吵得欢,说不定人家两位私底下齐眉举案~”
话题越来越跑偏,窦杳也看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心堵,索性将页面一关眼不见为净。
他缩小视频APP的窗口,又将浏览器收藏夹中一个网页打开,那是穆致知十年老粉整理出来的影视作品名单,齐全到连穆致知每一次客串在几分几秒出场都有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