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雨中火(87)

作者: 杏玖 阅读记录

十九岁那年决定要演《灯火》后,他和林吟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酒吧打过一段短工,那时候没有陌生人认识他,他可以尽情地去体会、去观察,还耳濡目染学了不少流行歌。

当时《灯火》中每一个唱歌的镜头,怀袖都是给他用的原声。

这项技能更管用的是,以后他和各种剧组在歌厅小范围聚会时,人家起哄他也能唱几句,不至于太尴尬。

后来这种机会就少了,一是能认出他的人越来越多,要展开也不太方便;二是快节奏商业片接了很多,剧组马马虎虎,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再加上他演技好悟性高,本身经历也丰富,许多故事不一定要切身体会,演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其实这一次广陵暂住,穆怀袖更多是希望他可以带一带窦杳,包括他在林吟的工作室见过好几次单独来谈合作的赵煊,对方都恳切地说请自己对这位后辈多多关照。

说起来他与窦杳的确住在了同一屋檐下,但能够相处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半天而已。

穆致知自认为起得算早,而常常在将醒未醒的清晨,就听到玄关传来厚重的两下关门声,等他出房间洗漱完,只能看见窦杳的拖鞋摆在门边。

穆怀袖给窦杳安排好的工作是在后厨帮忙,不需要他抛头露面,但也要和店里老板和面点师傅打交道。

偶尔怀袖和他提到拍戏的事情,说起窦杳,她挺意外地说,店里的人都说他上手挺快,很麻利的,就像真的请了个新来的小伙计一样。

穆致知一边笑,心想这是什么形容,一边又发消息逗穆怀袖:他本来不就手艺很好吗?那天的排骨谁念念叨叨说好吃的?

穆怀袖发一个翻白眼的可达鸭给他,又关切地问:这样起早贪黑地干体力活,他觉得辛苦吗?

这个问题穆致知倒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想起窦杳几乎每次都是忙到快中午才回来,这段时间广陵春日寒流回溯,但窦杳总是只穿一件简单的短袖,偶尔衣服上还会沾点面粉。

他们分析人物,总结剧情,窦杳会和他说一些打工的事情,但更多是代入阿绪的视角向穆致知请教,至于他本身的感受,却只字未提。

但穆致知依旧能从他面色与步履间流露出的疲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怎么会不辛苦?可因工作而辛苦,本就是人生的常态,做演员当然也不例外。

事实证明穆怀袖的安排也有很大可取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穆致知越来越觉得,窦杳对阿绪的理解,已经在逐日加深。

除了研究台本与对台词,他们也会在这四周转一转。为了降低辨识度,一道出门大多是在夜色降临后。

烟花三月下扬州。广陵碧空远影、难望尽头,如烟的柳絮满镇纷飞,倒是银杏在漫长的冬日过去后,新长出的绿叶一日比一日繁盛。

小镇管理并不规范,每到夜晚,总是有各种小贩推着车出来卖夜宵,街头巷尾都是诱人的焦香甜香,饶是自律严谨的穆致知,也在数日清汤寡水之后,忍不住被勾去了目光。

“想尝一尝吗?”窦杳顺着看了过去,推车前围着一群等候的人,看着摊主一笼笼地取饺子与糕点,他转过头,对着穆致知笑了一下,眼睛中的狡黠,很像是一个耍聪明的高中生。

以前见窦杳,他都是打扮得很得体讲究,最初的短暂接触下,更是只有礼貌的距离感。而现在他只是穿着这个年纪的青年那些最常见的衣服,头发更长些,有几绺乖顺地搭在眉毛上,中和了那种斜飞入鬓的凌厉感,眸子又黑又亮。

他看起来,就是内敛又不好接近的高中生阿绪。

穆致知看着这样的窦杳,心跳中有一种迟疑的亲近。

他故作轻松地耸了耸肩,开玩笑说:“还是算了吧,等会儿没达到怀袖的要求,她能念叨死我。”

窦杳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他与穆致知沿着不知名的街路随意地走着,将许多场景的细节与剧本对应着,不禁感慨道:“小穆导演真厉害,她写的本子真好,就像她在这里经历过一样。”

“其实也可以这么说,毕竟岭县和这里很相似啊,”穆致知轻轻笑着叹了口气,“我们爸妈都走得很早,怀袖跟着我,经历了很多事,也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她写人,无论镜头多少,总是很真实。”

窦杳脚步一顿,终究还是没有多说什么。可走了几步后,还是情不自禁地抬手揽了一下穆致知的肩膀。

这段时间穆致知应怀袖剧本上的要求,已经强行掉了十来斤。他本来就不胖,窦杳这么一搂,几乎要将他整个人都往怀里带。

这个动作完全是下意识的无声安慰,几秒后窦杳就松开了。

上一篇:亭亭 下一篇: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