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往事(13)
几名小孩正听得心惊胆战,脸色发白,忽听门外响起开锁声,于是停下了交谈。
门开后,只见五名庄丁手持单刀鱼贯而入。孩子们见了这个阵仗,都是又惊又疑,又听为首那名叫刀虎的头目说道:“大家快排成一队,跟我们上岸。”
张小毛惊惧地问道:“这么晚了上岸去做什么?”
“别问这么多,你们当中的五个人先跟我们上岸去。”
“为啥是我们当中的五个人先上岸?”
刀虎颇不耐烦地道:“因为净身师傅只有五个,所以大家分批进净房。夫人吩咐了,首先从船尾你们这间舱房开始!”
“让他们先走吧,我……肚子有点拉……”高朝晖哆嗦着说道。
“少找借口,快站好!你们五个先走!”不容分说,庄丁们一人服侍一个,将杨帆等五名孩子带出了舱房。
众人来到岸上,只见田夫人、向迪、汤彪、胡云之四人正站在草丛中低声交谈。高朝晖又道:“我肚子痛,想上厕所,你们另换一人……”
话未说完,便被田夫人走过来啪啪两个清脆的耳光,打了个趔趄,差点落进江水里。
田夫人朝水中啐了一口,吩咐身后两名庄丁:“去把猪娄拖过来,哪个再敢大呼小叫不听招呼,就把他装进猪娄里,沉到水下活活淹死!”
两名庄丁应了,到身后草科中拖了两只竹编猪娄来放到江岸边。
众孩子见猪娄里都装有几块大石头,都觉骇然,俱想:“算了,先挨一刀后挨一刀也没多大分别,早做手术倒早去一件心事。”
杨帆虽与其他孩子心境有别,但他知道田夫人心狠手辣,自已现在是人家砧上鱼肉,顶撞只有自讨苦吃。
田夫人见大家吓得不敢违拗,脸色稍霁,对向、汤、胡三人说道:“你们去吧,一切小心。”
向迪道:“师妹你一个人看守座船,也要小心在意。”
于是众人仍按刚才那样,排成一队,在胡云之的带引下向前行去。
穿过一片荒草地后,前面便出现了一些矮檐蓬户,一看便知是穷苦人家。又行一会,走入一条小街,此时已是凌晨,街两边的人家都已睡下。
一行人踩着青石板铺成的古老道路,七弯八折地行了半柱香时间后,便到了“刀儿胡”。
本来这个净身作坊是刀家庄开的,胡云之只是挂名老板,作坊不应以他姓氏取名,但因为那些自愿净身的人比较迷信“祖传的刀儿匠”,是以京城里的刀儿匠都爱标榜门户,以示祖传。清代中后期,北京城里就有一些很有名的净身作坊,其中最著名的是“刀孩华家”、“刀儿刘”、“刀儿陈”三家。
众人绕过一带院墙,便到了大门前,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来到净身作坊,见这座宅院建构宏伟,都平添了几分恐惧。
胡云之扣了几下大门上的那只锃亮的门环,很快便有一个小伙计来开了大门。
众人进门后,只见里面是个很大的长方形的天井,天井四周围了一圈砖房,白墙黑瓦,四面都有近十道房门,每隔五间房门,便有一根木柱,每根柱头上都挂了一只红灯笼。
借助灯笼的红光,可以看见每道房门上都横钉了一块白漆木板,上面用毛笔书有房号:净身房一、净身房二、净身房三……
“想不到才过三年,净房便扩大了一倍!”向迪站在天井中,游目四顾一会,有些感叹地赞了一句。
胡云之有些得意地说道:“我们原来的老作坊便在这个新作坊后面,加上这个新修的,前后一共三进。上个月妹妹来信说,估计能凑满八十名孩童,所以我就特意将前面的两个大四合院空出来虚位以待,而将其他的主顾都安排到最后面的老院子了。”
汤彪道:“要是后面那个老作坊也有这么多间净身房就更好了!”
胡云之笑道:“生意做不完呀,要是生意全让我们这些‘私刀儿匠’抢了,那官府就不高兴了,总得把大头让给他们‘官刀儿匠’呀。”
原来阉割太监本是由朝廷指定的内务府承办,所以内务府自有几名刀儿匠,但因为私做净身生意的事情累禁不止,所以朝廷最后也只能默认了他们的存在,于是人们把内务府管辖的刀儿匠称做“官刀儿匠”,而把私人作坊里的刀儿匠叫做“私刀儿匠”。
向迪颔首笑道:“说的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生意是做不完的。大家都有银子赚,才能相安无事。”
叹息一会,又道:“夜已太深,大家都很疲乏,今晚就不多谈了。兄弟,快给大家安排住处吧?”
胡云之道:“这个早已安排好了,你们两位老板去后面的上房休息,这五名孩子就住在第二进院子的东边那几间――也就是第四十一号到第四十五号。好好休息一天,后日早上便可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