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光鲜(10)

作者: 行烟烟 阅读记录

姜阑就听着。

受宏观经济和旅游业影响,香港这两年的零售业生意十分难,奢侈品牌往年在香港可以躺在内地游客贡献额上数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如今不少品牌都已开始考虑关减部分香港直营门店。

Anita这次带香港媒体来时装周,想带两家媒体去好一点的steakhouse吃一顿晚饭都要自己贴钱。SLASH集团对香港地区的生意预判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香港变成这样,姜阑身上的压力只会更大。

美资集团不是做慈善的,香港掉下去的业绩只能由中国内地来补。除了同比生意额之外,还要看年利润率。不光业绩要做上去,还要费用降下来。一提费用,市场预算永远都是头一个要被砍的。

在这个会上,姜阑争预算争得极其辛苦。VIA下一年在中国内地背着实现高双位数的业绩同比增长指标,在这个大目标之下,品牌层面的投入不可能少,姜阑需要保一个绝对数字。但是集团有集团的财务总目标,品牌和地区的市场预算要按生意额的比例分配,如果要达成财年利润目标,VIA中国内地的市场预算绝不能超过总生意额的9%。

姜阑也想说,就这么点budget还要做什么事情。

但她只是对Anita打了个招呼,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这是top-down的决策,她去争这个是不自量力,这事儿还须靠陈其睿出马。

姜阑在楼下的Pret A Manger买了点吃的,直接回了酒店。

进屋后她把按摩棒充电线插上,然后去卸妆洗澡,回来看了看时间,离上海office上班还有两小时。她躺在床上自慰了一次,期间高潮了一次,随后她定了个闹钟,睡了一小时。

醒来后,手机上又多了好些新消息。

姜阑翻着看,然后看到杨素发来的赞美微信。杨素就是那个把奔明推荐给她的、在国内美妆巨头做CMO的朋友。

杨素:

【早上起床刷了一下微博,你们这次时装周不错啊!和徐鞍安相关的各种热度和舆情都棒棒的。】

姜阑打了半天的字,删删改改地给回了一条:

【奔明很好用。这是我们近半年公关扩大做得最好的一次。】

杨素:

【“公关扩大”是什么东西。你不会正常说话了?】

姜阑:

【我正常说话就是这是我们近半年PR amplification做得最好的一次。你又不让我和你说英文我能怎么办?我已经尽力翻译了。】

杨素:

【哈哈哈哈哈哈。你这人怎么记仇呢还。】

之前有一回两人交流工作上的事儿,杨素把姜阑嫌弃得不行,说她:你们这些在外企打工的人中英文混着说话就是让人讨厌得很,听着就觉得装逼得很。

姜阑反击:你天天挂在嘴上的那些“覆盖顾客认知穹顶”、“如何抢占用户心智”,才让人听着就觉得装逼得很。

杨素差点跳起来:我们工作环境就这样,你还不让我正常说话啦。

姜阑说:我就不是?我认为你歧视外企打工人。

杨素无言以对。

姜阑觉得装不装逼这事儿和说什么语言真是没什么相关性。一个从入行第一天就用英文作为工作语言、所有专业知识都是在英文语境下理解并积累的、50%的日常沟通都要用英文清晰表达思维的人,TA说话的时候真的只是下意识地选择当下自己最熟悉的、最能准确传递自己想法的词语来表达,这和刻意装逼就是两码事。

但杨素的嫌弃太正常了。

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够做到绝对的客观理性,每个人对别人的评价都带了主观的偏见,不管那个偏见是多么的微小;每个人也会在不经意间对别人进行歧视,不管那个歧视是多么的隐形。

姜阑想,她看待事物也一定存在偏见,也一定存在歧视,尤其是对她不理解的人和物。

比如那件,她认为没有什么美感和时尚属性的box logo T。

杨素:

【我教你这句话该怎么用全中文说出来:】

【“我们这波热度炒得还挺不错的。”】

姜阑扣着手机笑了好半天。

和杨素聊完,姜阑先给陈其睿写了封汇报邮件,说预算的情况。

钱是头等大事,没钱,再大的牌都是虫。

邮件发出去没多久,Ken的消息就进来了。在他、姜阑还有温艺三个人的群里,Ken先发了一条微博的截屏图片。

姜阑一看,是Beto的微博。

Beto是个长居在伦敦的华人博主,在微博上主要做时装评论。他有四十多万粉丝,在KOL里算中等规模,但他的文字一向毒舌刻薄,他的粉丝和他的互动粘性极高,有不少业内的时尚媒体编辑也非常喜欢看他的吐槽评论解压。

Beto刚发微博才1分钟就被NNOD监测到了:

上一篇: 荣医 下一篇: 我和奶盖偶像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