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电影里,这样肯定不行。
能够驾驭师兄的人太难找了。
不仅难找,还因为原作者与导演张目齐碰了碰之后觉得这个角色在心理活动的时候就是选择的自己对自己的拷问与鞭挞,他分裂成两个人彼此对话,最终在他动作的时候才合二为一。
所以为了视觉效果,他们把这一个人分开了两个。
这一分开,也就少了艺术电影里让没那么多艺术细胞的人无法接受的故弄玄虚,反而更让人容易接受,可以说也算是反套路之一了。
于是,男主扮丑,小和尚拖着板车,拉着像是残疾的男主一路跟着师兄这一行人而行。
因他们一看就是一个小一个残,小的还光着头,说是之前得了癞痢,只能剃光了脑袋,可怜兮兮的,故而那舞姬还真的挺同情他们,一路上甚至多加照顾。
但是这并不能抵消几十条人命。
于是,在京城,在舞姬与杀手报仇即将成功的时候,他们被三人反杀,甚至……连男主亲生父亲的仇都没有报。
没有报仇,男主就这样离开了滚滚红尘,与他的师兄弟一起。
三人像是有很多想法要去实现,又像是只想要出世修行,完全不在意是不是会被抓,又或者……他们未来会走向哪里——前方,夕阳如血。
这就是结局。
可以说故事讲得很明白,节奏也不错,尤其是打戏上,小师弟的打戏必然非常出彩,再结合戒吃现实中打得这么厉害,当然会燃爆不少人的热情点。而当他们三个向着夕阳走去的时候,大师兄却一脸轻松到仿若放弃人生的回头一笑。
于是,这部开头看似轻松,中间充满反套路,其中遍布打戏,最后结局却是诗意与悲伤并存的电影竟然把一群人给看哭了。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这故事里,明明应该没有人死去,明明应该是男主跟众位师兄弟救了舞姬,舞姬跟杀手带着他去复仇的套路,却因为杀手要杀舞姬,而舞姬找不到恩人的儿子就在和尚们身上泄愤,男主双方劝和,没劝好,本以为他躲起来就好,却在悬崖下听到了寺院的惨叫声。
一环扣一环,是误会,可也是因为一开始每个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才造成的这些误会。
仅仅是因为“我觉得这样更好”,于是就变成了没有一样会好。
最后,杀戮多的都死了。
反而引起事件的人却活着——男主的杀父仇人虽然失去了官职,却坐在草庐之中与人高谈阔论。
充满了讽刺。
让很多人看着恨不得冲进屏幕里去抓住那舞姬跟杀手,好好给他们洗洗脑。
而男主,他是没有为亲生父亲报仇,因为他的情感在寺院,亲生父亲的仇恨他是应该报的,可是他的情感带来的仇恨呢?
这就是亘古不变的一个道理——生恩与养恩。
原作者其实最开始就是想要拷问开口闭口生恩党,谁知道这文一写出来,好多人都觉得三观不正,嚷嚷着男主为什么不能坠崖就学会绝世武功继承父业成为大将军甚至成为皇帝,至于那些和尚的死,他做了皇帝,当然可以再杀舞姬跟杀手啊!
然而,作者就是这么固执。
所以说,看完电影的人比起看完小说的人也是没好多少——唯一好一点的地方在于,看完电影的人不至于认为男主大杀四方是正常的,顶多是他们有这样的期望,可男主却没有做出这样的事情。
真的是好心疼啊!
更有甚者,在喜剧满地的月份里,有人刚看完午夜场,马上又买票进场,再看了一遍。
0L大吃四方:【大家看没看我们阿清的新片?这片拍的哦……原著就看着很虐了,谁知道这电影更虐!虐得我肝颤!爽得我心疼!真是又虐又爽!】
1L施主留步:【LZ让我忽然开车……快放我下去!这不是去寺院的车!】
2L施主不要跟贫僧抢小和尚:【emmmmmm……我是不是看了现场了?】
晋江文学城的论坛里,如此盖楼的人遍地都是,一瞬间就征服了首页。
而微博上的影评人更是开启了一个玄幻的影评模式。
非常有名的影评人ID枝头熊影第一时间就发布了微博:【刚刚看完《虎符》,等会儿发影评,这部戏叫《虎符》一开始还让看完原著的我摸不到头脑,原著很直白的就叫《生养恩仇录》,刚开始据说被掐过说抄袭书剑恩仇录了,谁知道拍成电影改了名字……还挺贴切的,一会儿再说吧!】
他这一会儿再说就说了很长时间。
不过这些都不是施正清值得在意的事情。
他知道这电影会火。
就算国内不火,国外也必火。
尤其是在这种恐怖片跟喜剧片扎堆的国产保护月里,这片子不火真的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