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吹灯灭(302)
程如岫……应该是个对生活十分认真的人。
“怪不得沈非山要研究这些。”晏锦屏若有所思地道。
沈连星忙着把一张图颠来倒去地翻,没抬头:“怎么?”
“机关图纸,或者飞鹊这些我不算懂,也不能发表意见。”晏锦屏也捞了一张垫子坐在沈连星旁边,顺手拿起一张纸,“但思念这事,无论是鬼神还是凡人,都有着相似的反应,谁也没法特立独行。”
他们毫不了解程如岫,也能从这些记述之中推断出一些他的生平。
身为与程如岫一同生活过的朋友,沈非山在看着这些文字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今日天晴,适合出游,叫上非山一起,划船去。”
“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作者有话说:
程如岫:分享美好(磨叨)生活。
沈连星:……全看完这些,我不会近视吧。
晏锦屏:不要在工图上边写日记啊你!
————
《山鬼》写了这么久,实在是耗费了很多精力,最近身体情况感觉还是有点跟不上,想稍微放松点,先隔日更几天,每更字数会尽量多点,感谢大家的支持(鞠躬
第144章 鸡鸣
沈连星毕竟是沈连星。
他的动作十分迅速,就算从前从没正经研究过飞鹊,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出大部分零件的用途,甭管有用没用,总之先分门别类地放好,按照只有他自己才懂的顺序,很快就将那些图纸分出了好几沓。
晏锦屏大致地跟着扫了一遍。他对这些基本上是完全不了解,就算沈连星已经分好了类,也看不出来那些奇形怪状的部件到底处在飞鹊的哪一个部分,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看了一会儿,只觉得似乎这边一堆是要用木头雕的,另一堆都是小零碎,还有一沓是安装顺序,可再要看得更明白,却是不能了。
左右他自己也闲着,便干脆又拿起一张纸,权当是把程如岫的闲话当成话本子来看。
程如岫的研究进行了许多年。
虽然最终的成果汇集起来只有这么一箱子,但这里装的东西都是最终派上用场了的。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在四十多年前,程如岫不知反复地修改了多少回,又废弃了多少种想法设计,最终才决定选用了这些。
时间跨度也大,这个月画一张,三个月之后再做两种,零零碎碎,竟翻来覆去地琢磨了近十年,工程相当之浩大。
可惜十年成果,一朝坠落……
就什么都剩不下了。
晏锦屏拎着图纸,仔细地过了一遍,又道:“他似乎在每一张图纸上都标注了日期。”
位置都一样,在左上角,而且都依照时间顺序编好了序号。
程如岫总算是做了件有条理的事情,这可给他们省了不少力。
“飞鹊构件繁多,又复杂。”沈连星拿着一张纸,仔细地审视,“若不这样,他自己都有可能会弄混。”
这是机关师做大件时的一个习惯,为了不让自己忘记每个部件的用处,便会给设计好的图纸编上序号,依次排列。同时在空白处标明用途,若之后再有改进,就将这一张抽出来,替换成新的。
虽然程如岫废话很多,但他将这项工作完成得很好,按着零件从里到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着,单看图纸,沈连星就能在脑内还原这东西的样貌。
程如岫不愧被称为天才,他的思维缜密,条理清晰,精于此道的人研究他的图纸,几乎不需要看标注,就能轻松地理解他的思路。
一台巨大的、翼展宽阔的木鸟在沈连星脑中逐渐成型。
他研究得认真,晏锦屏便也不去打扰他,又抽出一张纸来,看上头工整的小字。
这是程如岫开始动手制作飞鹊,大概七年后的作品。
七年了,程如岫的工作也进展到了一个很深入的地步。飞鹊外形框架已经基本设计完成,骨骼构造有了头绪,只是制作方面急不得,材料和一些细节之处还得慢慢调整……总而言之,一切都在向着顺利的方向行进当中。
但他仍然被一件事所困扰。
——“最近无甚灵感,研究也卡住。我已钻研了这许多年,实在不能说毫无进展。可就算我已排除了大部分干扰,又尽量将飞鹊的骨架做得牢固而轻盈,仍然缺乏必要步骤。”
“此处住所临山,清幽是清幽,也方便做实验,只是一到夏日便蚊虫甚多,烦不胜烦,关窗又闷热……不知如何是好。”
“当世机关所用之动力,大多是以人力驱动,少部分以水流推进,若要用到飞鹊上,则这两样都不大合适。若此物当真存在,它又是如何动起来的呢?此事尚未想通,进度便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