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吹灯灭(75)
湖泊名叫若来湖,‘若来’在他们当地人的语言中,是‘坚冰’的意思。
湖如其名,湖面上覆盖着一层很厚的坚冰,捕鱼时需要先拿工具在冰上凿开一个孔,再放特制的渔网下去,这期间还需要有人用一根长棍子不停地搅拌湖水,否则很快又会结冰,把湖面和渔网都冻在一起。
反正人也不多,而且常青城人没什么别的野心。他们就这样生活着,简单而朴素地劳作,就已经基本上足够满足自己的日常需要了。
总体上而言,这是一座淳朴又安逸的城池。
其实晏锦屏也没怎么来过大雪山,毕竟他虽然不怕冷,但他经常很忙,大多数时候都没什么闲逛的心情。雪山里物资匮乏,没有他当时需要的东西,哪怕是路过,他也只是远远地望一眼,看看那些雪白的山尖,就转身走了。
只是普通的山和普通的雪,这些他也都在别处见过。如此想来,雪山确实也没什么好看的。
而且晏锦屏总觉得,在他仅有的几次路过北境的经历里,雪山的范围……好像并没有现在这么大似的。
不过晏锦屏当初只是随意地朝那边一瞥,并没有详细地观察过。而且毕竟已经百年过去,经历了一百年的变迁,这地方有了什么变化都不稀奇。
就像是这常青城,不也是在这百年间新兴的一座城池么?
不过区区一百年而已,物是人非、白云苍狗,就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像风将砂砾吹来吹去。
两人所处的位置是常青城中央位置的一座小茶楼。说是茶楼,其实整个常青城里只有这么一家能住客的建筑,因此它也兼具了酒馆、客栈的工作。
现在是中午,二楼没什么人,从楼梯上传来的脚步声就显得格外明显。
沈连星和晏锦屏听到脚步声,一起转过头,先是看见了一个乌黑的脑袋,随后来人整个地从楼下走了上来。原来是两人进门时,看到的算账小姑娘。
“二位客人好啊。”小姑娘穿着绣花的衣裳,头发上编了很多细细的辫子,上面夹着假花。她手里拎着个大铜壶,应该是来添水的,人还没到,问好先至了,清脆地说道,“客人是第一次来常青城吧?”
天冷,晏锦屏懒得动弹,而且他腮帮子里还有一块奶糖,不方便说话。于是他只是斜靠在窗前,捧着茶杯暖手,对小姑娘点了点头,笑了一下。
沈连星看他一眼,贴心地接过打探消息的活。
“姑娘好。”他斯文有礼地问道,“姑娘是常青本地人?”
这是废话,一看就看得出来的。在常青城开店的,不是常青人是什么?
而且常青城人肤色偏黑,而且不论男女,身高大多数都比烟景城人高出一截,这小女孩虽然看脸年纪不大,却已经和沈连星的肩膀一样高了,显然是土生土长的常青人。
“不用姑娘姑娘地叫啦,我的名字叫兰朵。”小女孩毫不怯懦,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绍道,“我是这家店老板的女儿,客人如果是第一次来常青城,有什么不明白、想知道的事情,都可以问我。”
兰朵是这边女孩常用的名字,两人也有过了解,明白它意思是春天里,枝头上绽开的第一朵花。
是个好听的名字。
常青人向往春色,十个女孩里就有一个叫兰朵,全靠姓氏区分,好在本来常青的人也不多,不至于太过混乱。
这个地方真是有趣,明明天寒地冻的,城却叫常青,就连人们的名字,都是与春天有关。
“两位来得巧。”小女孩麻利地给茶壶添了刚烧好的热水。她皮肤颜色偏一种健康的黑,一笑就显得露出来的牙格外地白,“今晚是我们的常青节,如果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情,欢迎两位客人出城来参加。”
“常青节?”沈连星饶有兴趣地将手肘架在桌子上,单手撑住脸望向小姑娘,“是你们这儿特有的节日么?”
他生得眉目俊秀,专注看人时,很容易给人以两个人其实已经很熟了的印象,不自觉地就会对他放下一些心防。
兰朵只有十三岁,不过他们这个地方的人都早熟,基本的审美水平已经有了。
她情不自禁地脸红了一瞬间,随后清了清嗓子,介绍道:“是呀,今天晚上,城里的人都会去若来湖上,我们要在冰面上点起巨大的篝火,然后围着篝火跳一整个晚上的舞。”
“不过其实大家也不知道的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兰朵又道,“本来每个节日都应该有个故事的,可是城里的大家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为什么要过常青节呢……总之,现在就主要就是图个热闹而已。”
“你们会来吗?”小姑娘十分热情好客,满怀期待地邀请道,“很热闹的,有酒肉,还有姑娘们会唱我们这边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