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在外面不光得走来走去的收拾碗筷,给客人端包子端菜。
还得收钱,卖包子,卖卤味儿,虽然有父亲帮忙,可是两个大男人的活儿肯定不轻省。
不过两口子都对是一项,主要是生意稳定下来,两个人心里对于未来充满了向往,看来这一次来市里做对了。
刚开始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忐忑不安的心情终于随着包子铺的开业安定下来。
而另一头老爷子老太太住的屋里,福宝正站在炕上给奶奶揉肩膀。
罗似锦那真的是使出吃奶的力气。
老太太舒服的在那里直哼哼。
“我家福宝就是好,你看看奶奶累了一天,回来还知道给奶奶捏捏肩膀。福宝太孝顺,而且你这一双小手看着小,怎么这么有力气啊?给奶奶捏的还真舒服。”
福宝狗腿的捏着,“奶奶,您太辛苦了,要不然还是让我爸妈雇两个人!”
老太太虽然是乡下人,每天在地里干活儿,不怕这种苦,可是今天一天也能看出来老太太疲惫的很。
福宝真心不是说什么好听话,安慰自己的奶奶是真心的,为了老太太打算。
一家子到城里是为了过好日子,让爷爷奶奶这么辛苦,心里觉得有点儿过意不去。
老太太捏了捏福宝的鼻子,“傻孙女,奶奶可一点儿都不辛苦,这算什么辛苦呀?跟干地里活儿比起来,这一点儿都不辛苦。”
心里是老大的安慰,孙女这孩子太懂事儿,别看才三岁就已经知道孝顺他们。
“现在可不能雇人,你爹妈生意还没稳定,现在要是雇了人。万一生意不如这两天好怎么办?毕竟现在咱们还是送东西,要是不送东西,那些客人减少了,那不是亏大发。”
老太太也是全心全意为儿子儿媳妇儿考虑,毕竟才开业两天。
一家人的想法还真一致。
不过等到一个月之后,他们没法子招工的事情还真的得提上日程。
因为一个月之后,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好,虽然他们不送东西,可是固定的老客户可不少,尤其是每天早,午晚三餐,来他们小铺子里定时来买包子的人络绎不绝。
年轻的男职工自己回家又不能做饭,包子比食堂的好吃的多。
再加上时不时能增加点儿卤味,他们家现在不光卖卤肉。
有时候那卤汤里面还可以加一些素菜,比如说炸好的炸豆腐,豆腐皮,土豆片儿青菜什么的。
花色一增加,很多人觉得只有在这里吃东西,总比在食堂吃强。
虽然他们家不赠送包子和卤味,但是又开设了一项免费服务。
那就是送小米粥,每天会煮好多小米粥。
只要到店吃饭的顾客都可以免费喝小米粥,而且不限量。
当然你要是买包子,自己带着饭盒,想打小米粥回去也没问题。
而且汤品的种类每天会换花样。
今天是小米粥,明天就是紫菜蛋花汤,后天可能就是胡辣汤。
第239章 人来
老爷子老太太本来是想着再回村里一趟,毕竟还是用自家的人比较放心,要是用外面的人,万一把他们这卤肉和包子的秘方偷走怎么办?
实际上按照罗似锦的想法,这些秘方都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怎么可能被人偷走?
可是架不住这个年代的人们思想保守,总是觉得这些东西还是用自家人保险。
听说他们包子铺要招人,王家三个大哥立马动了心思。
他们现在跟着姑姑一家一个月三个人都能挣到60块钱工资。
一年可就是六七百块钱,家里的日子早就和往年不同,他们准备这一年干下来,回家就盖房子。
他们村包产到户,分了地之后,他们家一共分到了八亩地。
可是家里孩子们都大了,实际上他们兄弟三个比罗建华他们可大多了。
家里孩子们没办婚事,那是因为家里实在是穷,实际上这个年代,谁家不是三四个孩子。
不管男孩儿,女孩儿基本上最小的也已经十七八岁。
大的都已经二十四五。
家里的田地实际上交给媳妇儿和孩子一点儿都不费力气,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出来到城里来,一点儿都不担心家里的情况。
现在一听说有了这个机遇,老三两口子那儿都是厚道的人,跟着他们两口子干,绝对不会亏待。
孩子们又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手艺,干在家里种地,一年忙完了,其实都是坐在家里。
要是能出来干活儿的话,起码能挣工资,一年到头房子干起来,恐怕几个孩子的婚事也就能办了。
王家三个兄弟,还真都是老实人,跟着他们兄妹干了这么久,从来没想过自己单干去做生意。
按理来说凉皮儿的手艺,担担面的手艺早就已经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