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镇北王府的世子,竟然亲自采购,也是稀奇。
然后又什么事情都没干。
镇北王府知道得多一点的是,她们世子在庖厨那呆了大半天,当晚,各房的例菜中多了好几个古怪的菜色。
听说吃过的姑娘们都夸了一句,味道不错。
众人:“……”
第三天就更奇葩了,莫少珩根本没出门。
他就是这么解决难民的住宿问题和帮难民养孩子的?
但不知道为何,凉京的百姓竟然有一些习惯莫少珩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了。
因为莫少珩这种事情似乎没少做。
第四天,也就是莫少珩上朝的时间。
一大早,莫少珩就到了金殿外等着了。
众人的目光时不时瞟一眼莫少珩身边的一个箱子。
因为除了这个箱子,似乎再无其他。
所有疑问应该就是在这个箱子里面了。
连赵棣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莫少珩看着赵棣的目光,心道,好奇吧?那你倒是过来问我啊。
不过赵棣实在太沉得住气了,还是莫少珩主动靠过去的。
莫少珩问道,“圣人如何处置的太子赵岚的事情?”
这几天他没有上朝,对朝上的事情也没有专门去打听。
赵棣答道,“免去了他修建运河的职务,被罚了奉。”
莫少珩“哦”了一声,别小看只是免去了这么个职务,修运河对北凉影响太重要,赵岚一但不能参与,对他的打击很大。
莫少珩不由得问道,“那换成了谁?”
赵棣没答,看了一眼莫少珩。
莫少珩一愣,立马反应过来,“你?”
眼睛刁看着赵棣,半响吐出了一句,“奸诈,你背着我都偷偷干了什么好事?”
说完觉得这句话似乎有些不合适。
赵棣倒是无所谓,看了一眼莫少珩,这小狐狸也好意思说别人奸诈?
他现在大概明白,当初为何莫少珩非得在难民面前游山玩水了,就是为了等着这一刻。
埋得一手好坑。
莫少珩想了想,“这么快将这差事抗身上,你就这么确定我能解决招工的问题?”
若是解决不了,赵棣接过去的依旧是一个烫手山芋。
赵棣还没答,这时通传的公公已经朗声道,“诸臣进殿。”
莫少珩赶紧说了一句,“这次可是欠了我一个人情,等运河修好了,你可得帮我说话,让我将它承包了来养鱼,我还给南一说准备开一个咸鱼铺子。”
赵棣:“……”
今日早朝,基本一开场就是运河的问题。
运河中招工的问题首当其冲。
莫少珩也让人将他的箱子搬了进来。
金殿上多出这么一箱子,也挺显眼。
原本有当值的公公会按流程来宣问,结果,圣人直接开口了,“三日已过,可有收获?”
莫少珩上前,答道,“禀圣人,能供难民居住的房子,就在箱子中。”
殿上:“……”
那箱子虽然不小,但连个大人也是装不下的吧?
最多勉强能装进去一个小孩。
难民的房子,就在箱子中?
众人:“……”
也没人开口,因为莫少珩几次上朝的情况,他们都已经麻木了,况且莫少珩正将身边的箱子打开。
还对旁边的官员招了招,“且帮忙搭把手。”
箱子打开,众人竟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
莫少珩说道,“且看好。”
众人:“……”
那是一些布条?布袋?
反正应该是布和几根似乎能折叠的杆子。
莫少珩将折叠的杆子掰直,竟然还不短,然后穿过布袋。
很快一个支棱起来的布做的“房子”就出现在了金殿上。
莫少珩边支“房子”边讲解道。
“在东唐之东,有这样的一个民族,他们拥有十分辽阔的草原,所以他们以放牧为生,居无定所。”
“他们看似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地方飘零,但他们也是有房子的。”
“他们称他们的房子为帐篷。”
“正如大家所见,就是用布所做。”
金殿上的“房子”越来越大。
那折叠的杆子将布撑起来以后,看上去还挺好看。
莫少珩继续道,“为难民修建房屋,耗费实在太大,可以说肯定不可能。”
“于是我就想到了那个游牧民族的帐篷。”
“若是难民应招修建运河,需要流动做工,这样的帐篷也是最合适的。”
“大家看,它可以随时都搭建起来,也可以随时都拆成一团,抱着就走,看似挺大的房子,其实挤压成一团之后,也就这么点大,十分方便。”
“难民们现在最苦的就是风吹日晒,帐篷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帐篷的布料是最廉价的麻布,我北凉的麻布产量一向都十分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