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盯上了我的小马甲(穿书)(56)

作者: 拂北 阅读记录

她转身同赵浔道:“殿下,得叫人送些水过来。”

赵浔应了,起身走了出去,思忖片刻,他从院中寻了只颇大的木桶,拎着走向后院的水井。

院中的小厮瞧见,忙上前去接。赵浔抿唇拒绝了,大步朝后院走去,小厮慌忙跟上。

到了水井边,赵浔撂下木桶,吩咐小厮:“满上。”

小厮茫然道:“满…满上?”

赵浔皱眉:“本王没说明白吗?”

小厮慌忙摇头,放下井绳取水,踟蹰片刻,斟酌道:“这木桶颇大,若是装满了,小的怕是提不动。不若小的手脚麻利些,分两趟提,您看如何?”

说完,他带着些惶恐看向赵浔。出乎意料,赵浔面上没有分毫的怪罪神色,瞧上去似乎还颇为满意。

小厮听到自家殿下的声音淡淡响起:“不用你提,盛满水就可以。”

片刻后,赵浔又补充道:“越满越好。”

小厮茫然地“啊”了一声。

他颇为费力地将装满水的木桶自井沿上提下来,因着木桶太沉,中途趔趄了一下。

赵浔摆手:“你回去吧。”

小厮踟蹰:“那这桶…”

“不必理会。”

“是。”小厮应声退下,走出垂花门时,难以理解地挠了挠头。

赵浔垂头看了一眼地上的木桶,片刻后,俯身提了起来。

方才那名小厮说得不错,这桶很沉,一般人提着颇为费劲。

这很好。

他提着木桶,闲庭信步般自后院走回小厨房。

其实这一路远没有赵浔表现出来的那般平顺,但他的面上始终一片云淡风轻,仿佛只是信手拈子,下一场赢定了的棋局。

绝不能说不行,赵浔如是想道。

他走进小厨房时,方才不知去向的楚三也回来了,正帮着明鸢给竹荪切段。

瞧见自家殿下亲手拎着装得颇满的一只木桶,楚三慌忙去接,赵浔拒绝了,一路将木桶提了进来。

而后他发现角落里已经放了一只水桶,比他手中的这只大上一圈,盛得也更满一些。

他转身看向楚三。

“属下空有一身蛮力,这等体力活交给属下来办便好。”楚三有些不好意思道,“都是属下的过失,还劳动殿下跑了这一趟。”

赵浔一言不发,只凉凉瞥了他一眼。

楚三只觉后脊生寒,不就是没添水吗,这原本也是小厮的活,只是他今日清闲,顺手做了而已。

难道这还得罪了自家殿下不成,楚三有些茫然。

他觉得殿下近日愈发喜怒无常了。

端午节将至,第二日,明鸢在府中与兄嫂一同包粽子。本朝的粽子又分为角粽、锥粽、筒粽等诸多形制,杜芷手巧,包出来的花样颇多,明鸢与谢少傅便只会包角粽这一种了。

按照惯例,谢府的粽子仍是包了甜咸两样,甜粽里头加的是豆沙、蜜枣和松仁,咸粽则是拿卤得香烂的腿肉配上海米和笋干。

剥开苇叶,里头的糯米莹白如玉,一口咬下去,甜粽软糯清甜,咸粽鲜香嫩滑,芦苇的清香融进其中,很是馋人。

谢少傅剥着粽子吃,忽然道:“端午那日休沐,到时候咱们一同出去走走罢。”

杜芷笑吟吟地应了:“你今年可还要参加场竞渡?”

她初次瞧见谢少傅便是在端午的龙舟竞渡上,少年拔了头筹,臂上系了根红绸,立在船头朝岸上人群挥手致意,眉目间神采飞扬。

忆及旧事,两人对视一眼,眸中浮起难掩的情意。

明鸢觉得自己委实有些碍眼了,刚要寻个由头溜了,便听谢少傅道:“阿鸢,先前相看的那些男子你都不满意,什么脾性不合也就罢了,如谢家五郎这般的神仙人物,竟被你以各方面都过于优秀为由头给拒了。”

明鸢垂头摸了摸鼻子。

谢少傅叹了口气:“端午那日,阿兄会叫上几位同僚一道。”

明鸢在心中暗道,就这么个局面,还是别耽误人家公子了。只是这话她不好同谢少傅讲,正沉吟间,一名小厮跑了进来:“姑娘,方才馍铺的伙计来了一趟,送了封信过来。”

明鸢以为是馍铺出了什么事,忙拆开信,却见小笺上写着行欹正相生的行楷,下头的落款是个浔字。

赵浔这厮在信中邀她明日一同过端午。

她慌忙把信纸塞进袖中,有些心虚地瞧了谢少傅一眼。

谢少傅不紧不慢地拆着第二只粽子,信口问道:“是那位张婆婆的信?”

明鸢略松了口气,看来她阿兄方才并没留意到信中的内容。她点头道:“不错,张婆婆想再招两名伙计,问问我的意思。”

想了想,她又道:“阿兄,端午那日我可能不能同你们一道了。”

谢少傅似是深吸了口气:“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