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唐攻略(240)

“这是何道理?”

王汉超若有所思,韩全却直截了当地问了出来。而李贤则往外头瞥了一眼,无可无不可地解释道:“李义府再不好,那也是父皇亲自任用的,而且一用就是那么多年。起初有人指斥他的罪状,父皇自然会觉得惊怒,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话,嘿嘿!”

他言罢举起酒壶一饮而尽,忽然倒转酒壶扣在桌子上,这才点点头道:“今日便以这壶酒为你们二人接风,这帐我已经替你们结了,你们尽兴!”

眼看着李贤潇洒自如地出门没了踪影,王汉超韩全不禁面面相觑——这位主儿特意跑来说了这么一通话,他们哪里还能尽兴?

在胡天野的掩护下,李贤轻轻松松从望云楼后门脱出。一上马,他便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如今李义府一倒,自然有人记起了这两位昔日倒李第一拨人,就是他老爹也想听听这两位说什么。所以他才那么十万火急赶来见上一面,这种事情,靠人传话是绝对不可靠的。

长安城中的亲王很多,喜欢串门子的不少,但是,能够公然到处闲逛,没事就串宰相门子的,也只有李贤独一份而已。今天到许敬宗那里醉酒狂歌,明天到李绩那里练练武艺,这么两位元老级人物家里的大门都对他敞开着,程家、屈突家、薛家三家宅邸更是几乎成了李贤的后花园,其他的宅邸就甭提了。

无论是上官仪刘祥道,都被李贤的骚扰吓怕了,久而久之,自家的子侄就被推到了第一线担当接待,负责陪酒作诗。而只要是兴之所至,就连门下省一个不入流的令史,只要投了脾胃,李贤也会闯到人家家里去喝酒聊天。

至于现在,李贤便是去找上官仪的宝贝儿子上官庭芝喝酒,顺带看看能否逗一下上官婉儿。要问上官仪如今在哪里……咳咳,这移驾的事情还没开始,老上官就被打发上洛阳城筹划去了。因着是太子李弘的举荐,老上官走的时候那叫一个兴高采烈,浑然不知道自个被这兄弟二人联手算计了一把。

虽说老上官不在,永兴坊上官家却仍旧很热闹,李贤才打马拐进了巷子就看到一长溜的马车,还有几个人正在那里拴马。他疾风一般停在门口,跳下马把缰绳一扔便直闯了进去,门上也不拦阻。倒是几个身着青绿官袍的小官有些摸不着头脑,听说是沛王方才各自释然。知情者更是心里暗自犯嘀咕,上官庭芝被灌醉之后,说不得明儿个又要请假了。

而上官庭芝得知李贤进了大门,立刻忍不住哀叹连连。当他视死如归地整理了一下衣冠准备出去舍命陪君子的时候,忽然想起今天自己的夫人接待的一群贵客,顿时眼睛一亮,几乎毫不犹豫地命仆人把李贤带到那边去,自个则立刻从后门溜了。

李贤跟着那仆人穿堂入室,起初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待到最后听得一阵女子欢声笑语,又看到了那群熟悉的人影时,他顿时知道自己被人算计了。只不过,一瞧见居中那位少妇抱着的那个女婴,他忖度片刻还是提脚进了门,结果立刻招来齐刷刷的目光。

“六郎怎么来了,你耳报神这么灵么?”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李焱娘取代了屈突申若,每每打趣李贤她总是第一个出马。见旁边的郑十三娘似乎有些错愕,她便笑吟吟地拿起了一串铃铛摇了摇:“十三娘,这就是你家郎君避之唯恐不及的李六郎了,婉儿如今这一串铃铛,可就是六郎送的!”

郑十三娘出身荥阳郑氏,闺训森严,也只是因为婆婆的缘故,方才认识了屈突申若等人,因此见到男客不免吃了一惊。得知是沛王,她便想起身行礼,谁知一左一右的屈突申若和殷秀宁硬是把她按住了,剩下的众女则全都笑嘻嘻地看着李贤。

“咳,谁知道这宅子里头的仆人居然把我带到这里来了!”

李贤笑着耸了耸肩,心中暗自嘀咕上官庭芝此举若是让上官仪知道的反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换作老上官自己,大概也会来这么一手祸水东引之计。

李焱娘没好气地白了李贤一眼,旋即抱起了上官婉儿上前几步,忽然逗着怀中的孩子:“婉儿,快看,这就是坊间大名鼎鼎的李六郎,快叫一声六叔叔!”

李贤还来不及反对,就只见那个一岁出头的女孩黑眼睛在自己身上转了一阵,转而含糊不清地蹦出了三个字:“六……叔叔!”

一声出口,四面顿时笑得前仰后合,就连郑十三娘也不例外,唯有一个李贤站在那里咬牙切齿。此时,屈突申若终于站起身来,从李焱娘手中接过上官婉儿,笑嘻嘻地逗了一阵,冷不防那孩子忽然张口叫了一声“姑姑”,旋即又是一声“姑姑”,这顿时让在座的众女全都吃了一惊。

“哈哈哈哈!”

李贤终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而郑十三娘尴尬地起身抱过孩子,这才解释道:“都是家里养的那只八哥惹的祸,人说养一只八哥,孩子学话快,谁知道婉儿学说话的本事倒是强了,偏生常说这些有的没的,昨儿个还让她爹爹气了个倒仰,竟是逮着他爹爹叫姑姑,你说可气不可气?”

一番话逗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而大笑过后,屈突申若便有意无意地问道:“十三娘,你公公最近可有信捎带回来么?”

郑十三娘原本就是没什么心机的人,只以为屈突申若随口一问,当下便笑着答道:“昨儿个还有信带回来呢,听说另有信给刘相公和司空大人。说起来倒是奇事,公公人都走了,却老是有人登门拜访,今儿个早上还有个叫杨行颖的人来找郎君说事呢!”

第二百五十三章 逃席却遇上了老爹的新宠

什么是弹劾?

所谓的弹劾,无非就是打御前官司,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当然,不是每个充当法官的皇帝都有完全的抉择权,朝中舆论风评都不能不顾,所以最后各打三百大板,稀里糊涂了解事情的可能性最大。然而,一旦一方失去了在朝的话语权,那么,这御前官司的结果就是用脚趾头想都想得到。

然而,就是这样一桩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结果的官司,却久久没有等到天子的决断。究其原因,朝臣大多茫然难明,而刚刚得到李治召见的王汉超韩全却心中有数。当他们按照李贤的说法在御前战战兢兢说出那么一番话的时候,都做好了天子勃然大怒的准备,谁知最后等来的却是李治的深深叹息。

不但如此,两人还没在自个的寓所里呆满一天。政事堂签章,吏部盖印的任命文书就立刻发了下来——王汉超迁给事中,韩全迁侍御史。一个正五品上,一个从六品下,这升迁的速度足以让众多三年挪动一阶的人惊掉下巴。只有他们自个知道,这除了奖赏先前的功劳之外,就是这回的进言合了天子心意。

正月初一照例是皇家大宴,虽说不至于大肆铺张,但总得办得体体面面。在这除旧迎新的大好节日,当然是来自海东和铁勒的好消息最是喜人。李贤打从一进大殿,一连见了好几拨人,人人挂在口边的便是这两件事。

“刘仁轨纳沙吒相如和黑齿常之,于是平了百济,接着又让百济百姓安居乐业,刘仁愿将军上表请功,果然是文武合璧其力百倍!”

“契苾何力只带了数百人入铁勒,斩杀贼酋和附逆之徒数百,如今铁勒也已经平了!”

这反反复复两条消息听得李贤耳朵根老茧都出来了,战事顺遂固然是好事,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那就显得居心可疑了。他瞥了一眼如同老僧入定一般坐在那里的李绩,又瞧瞧自个后头一席正在那里专心致志看书的于志宁,旋即瞅瞅正在那里嗯嗯啊啊应付群臣的许敬宗,愈发感到这三个老头如今快要成精了。

这一天的晚宴照例是帝后联袂出席,李贤并没有见到那位传说中的徐婕妤,而由于身怀六甲的缘故,武后坐了不多久便先行退席。李弘原本要出去相送,李贤却立刻自告奋勇,以太子不能随便离席作为借口,亲自出门送老妈回含凉殿。

上一篇: 朱门风流 下一篇: 盛唐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