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李世民擅长飞白,一大群皇子皇女也个个都写得一手好书法,所以李治的字也比李贤这个半吊子强多了。只不过他今天根本就是心绪不宁,这下笔写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看,废弃的字纸更是无数。
“唉!”
就在李治重重叹了一口气的时候,刚刚消失的王福顺又忽然闪了出来:“陛下,外头有人……”
火冒三丈的李治猛地把笔一摔,厉声斥道:“朕不是说过了嘛,不管是谁,哪怕是太上皇后,朕现在也不想见!”
王福顺被太上皇吼得心惊胆战,但想到外头那个人若是就这么轻易打发了,回头李治保不准还要找自己算帐,因此只得低声下气地再次提醒道:“陛下,外头并非朝廷官员,也不是太上皇后,是药王孙老先生。”
“药王朕也……”李治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话还没说完就一下子打住,旋即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又没好气地拍了拍脑袋,“朕居然忘了药王如今正在洛阳,快,快把人请进来!”
孙思邈已经年过百岁,所以甫一见面,李治就亲切地吩咐对方不用多礼。毕竟,这不但是赫赫有名的药王,而且还是历经北周、隋、唐三代的人物,他即便是君王也要客气一些,再说如今还有用得着人家的地方。交谈了一阵关心了一下皇帝儿子的病情,他便伸手出去给孙思邈诊脉,见这位神医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心里又有些紧张。
这些年随着一个个老臣的先后去世,说他不怕死那就是假的,所以才会求仙问道服用仙丹。诊脉当中,他想起孙思邈同样是道士,不免就把郭行真失踪后那一丁点希望寄托在了这位药王身上。谁知道,孙思邈放下他的手,忽然道出了一番让他大吃一惊的话。
“陛下最近夜晚难寐,白天则精神不振,可是有的?夜晚睡梦之中常有惊悸,多做噩梦,可是有的?白日焦躁不思饮食,或是食过之后不多时却又饥饿,可是有的?”
面对这接连三个问句,李治几乎没做考虑就连连点头。要说太医署的太医也是有真材实料,但从这诊脉中能得到这么多信息,却还没人能做到,这不由得让他对孙思邈生出了几分敬佩。
“恕老朽直言,陛下年轻时忧惧过多,这身子已经有所亏虚。即位之后国事繁杂,兼且常有不顺心的事,因此虽饮食精致药膳调养,却依旧没能弥补这亏虚,因而有未老先衰之相。再加上风眩顽疾,陛下若不是这两年淡了国事,又常常游幸散心,只怕这身体亏虚更大。”
如果是别人说这些,指不定李治恼火上来还会反驳质问一番,但这次诊断的是药王孙思邈,他虽说心有不悦,但更多的却是震动。这未老先衰四个字可谓是当头一棒,让他感到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
这也是孙思邈,换成太医署其他人,就算知道这一点也不敢直说。
当下李治把起先的所有烦恼都扔在了一边,很是诚恳地对孙思邈道:“药王此来洛阳,住在草庐未免太清寒了,此事贤儿实在考虑不周。朕想不如在洛阳宫中专辟宫室给药王居住,也好省却来回奔波之苦,不知意下如何?”
倘若坐在这里的换成郭行真,那必定是心中欢呼雀跃,然后假意推辞,再顺水推舟答应下来。然而孙思邈这百多年下来也不知道推辞了多少高官厚禄,怎会看重这些身外之物?若非面前乃是太上皇李治,只怕他就要拂袖而去。
说起来,还是当初李贤恳求他出山的时候提出的条件更为合意。他倒是没想到,那位在富贵窝里长大的储君,居然能体会到他的心境。
“老朽虽说老了,但终南山采药仍然年年去,这住在宫中就大可不必了。城外草庐到洛阳宫不过半个时辰,方便得很。再者太上皇的身体和皇帝陛下一样,需要的是养而不是治,老朽住在宫中就更没有必要了。”
见李治无可奈何地点点头,孙思邈便站起身道:“我刚刚进来的时候见陛下面有不忿。这怒气伤五脏,陛下既然已经是太上皇,还是多多惜福养身,少动怒的好,如此方可长命百岁,不会有油尽灯枯之虞。”
第六百六十七章 李上皇终于引退了
某些时候,陌生人所说的话比亲人朋友更有效。这一天孙思邈离开之后,李治依旧没有下令解贞观殿门禁,一个人坐在案桌前发呆,直到晚上熄灯时分,王福顺前来劝他就寝,他这才懵懵懂懂惊醒了过来。
这要是换成别人像孙思邈那样说,他必定会怒发冲冠指斥为危言耸听居心叵测,可那是赫赫有名的药王,从来不逢迎官场权贵的神医,总不至于在这种问题上敷衍他。而且,未老先衰油尽灯枯这八个字实在是太可怕了。想当初他退位可不是想多活几年,难不成这么快也得跟着那些老臣撒手而去?
李绩许敬宗那几个可是个个活过了八十,而他的老岳母甚至活过了九十高龄,凭什么他就不行?于是,当一晚上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之后,李治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国事他可以不再管,但明堂一定要造!
没有人想到李治会忽然出现在常朝上,也没有人会想到,这位脸色疲惫明显晚上没睡好的太上皇会突如其来地提出,皇帝已经成年,以后五日一次的特朝免去,他将不再问国事。在这样重量级地震的消息下,饶是下头不少人的抗击打能力超强,也不免齐齐愣在了原地。
消息灵通人士李贤已经得知了昨天孙思邈去给老爹看过病的事,但在他料想中,孙思邈是出了名不问世事,断然不会劝解什么,所以刚刚那个消息着实把他给震晕了。可是,昨儿个老爹还在朝堂上大光其火,说退了位朝臣们便没把他放在眼中,今儿个这不是欲擒故纵,准备来一场更大的风雨吧?
在这种场合下,哪怕一千个人一万个人保持缄默,如今已经成为大唐至高无上皇帝陛下的李弘也不能一声不吭。他当即离座而起,面色诚恳地说自己治国经验不足,需要父皇指点云云。然而,李治再次表现出吃了秤砣铁了心的一面。
“朕昨夜深思熟虑了一夜,朕退位已经有一年半了,你也已经当了一年半的皇帝,再加上之前当太子监国那些年,治理天下也早就积累下了经验,朕退居深宫颐养天年才是正理。”平平淡淡道出了这么一番话,他旋即又加重了语气,“朕先前提过营造明堂,既然诸卿说明堂耗费过大,那么朕也不拘泥于一年之内,五年,朕可以等五年!”
“五年之后,朕要看到一座明堂,想必皇帝和诸卿不会不满足朕这个老人最后一点心愿吧?”
这话就已经很重了,下头的朝臣在集体失语之后,免不了山呼万岁。及至李治在内侍的簇拥下离去,朝上君臣才少许从刚刚的震动中回过了神。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也就是说,如今这朝堂上不会再有两个太阳了?
上官仪站在下头,莫名叹了一口气。他自己是李治一手提拔起来的臣子,虽说没少觉得这位天子反复无常捉摸不透,但如今听说太上皇以后将不再临朝,他还是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瞅瞅身边的其他人,发现和他一模一样表情的还有不少,再想想李治提出的五年之约,他只觉得头隐隐发胀。
今天的朝会武后没有来。一则是因为她要仔细思量一下丈夫李治最近反常活动的原因,二则是她要整理一下心情,面对这种乱七八糟的局面。所以,当阿芊神色古怪地进来,说是李贤已经来了的时候,她猛地感到心脏一缩,竟有一种莫名的惊悸。
而李贤一进门便开门见山地说:“母后可知道,今儿个父皇在朝上宣布,从此之后不预五日大朝,将在贞观殿颐养天年。”
倘若李贤说今天李治又在朝上大光其火,那么武后兴许还会觉得正常,可这番话实在是太莫名其妙了。她猛地放下了手中的卷宗,霍地站了起来,想要开口发问,可所有话头却全都噎在喉咙口,竟是一个字都吐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