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风月(450)

“我哪里敢。”

杜士仪干咳一声,想了想这便利需得利用,但关节还是要先解说清楚。于是,他整理了一下头绪,这才诚恳地说道:“二位观主的一片好意,我自然知晓,可其中却还有些干碍。其一,须知如今张相国虽遭贬斥,我看似正春风得意,可曾经得罪过的人却非同小可,最要紧的是,我和玉曜娘子都曾经得罪过太子少保,祁国公兼驸马都尉王守一。此人睚眦必报,既然连那种卑鄙无耻的事都做得出来,而且丧心病狂,如今贸然谈婚论嫁,说不定会让他更加狗急跳墙。更何况……”

这理由说得玉真公主不禁眉头紧蹙,而杜士仪这更何况三个字,顿时让她更生疑惑。这还有其他理由?

“其二,我平生所愿,娶妻当娶知心知己,所以,倘若二位观主真有此意,不如稍稍提供方便,让我二人能够有时间相会相知。相知方能相得,相得方能相守。”杜士仪见玉真公主果然被自己说动了,心中暗暗道了一声抱歉,又再次拱了拱手,满脸诚恳地说,“而且,事情未成之前,还请二位观主万不可对人言。”

“杜十九郎,我还是第一次见你这样……”玉真公主一下子卡住了,仿佛在思量该怎么形容他这闻所未闻的论调,“人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和玉曜见都见过好几次,还要再相会相知,让那些恪守礼教的家伙听见,还不知道会怎么指斥你!不过……说得也是没错,若能得知心知意人,能够相守一辈子,亦是人生一大乐事。不过,拉着我们两个给你做挡箭牌,你好大的胆子!”

笑骂归笑骂,可自己第一次做媒,得到的却是这么一个说不上是结果的结果,玉真公主仍然是笑得妩媚而明艳。等到邀了杜士仪进小楼饮茶,她便若有所思地问道:“丽正书院修书固然是美差,但耗日长久,你莫非打算长长久久在里头这么闲掷时光?毕竟,六典也好,文纂也罢,都不是那么容易修成的。”

“此前升迁太速,这段日子我打算先沉一沉。”玉真公主不是外人,杜士仪便索性实话实说,见其果然在一愣之后,微微颔首表示理解,他方才继续说道,“而等到这段日子过去,我想出为外官。那时候以我的资历,为一县之宰应该已经够格了。”

一县之宰,便是县令之职。在如今新进士的释褐官只能是县尉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县令,很有可能已经是等闲官员一辈子攀上的最高点,而杜士仪如此轻轻巧巧说出来,玉真公主却并不觉得奇怪。毕竟,左右拾遗若是一朝得罪贬斥出去时,往往也能得县令之位,更不要说杜士仪。然则县有赤畿望上中下,远近高低分得清清楚楚,去哪个地方,能够收获什么样的政绩,几乎是猜得到的结果。

“你想去哪?”

“还在思量,若是有了结果,必然会第一个告知观主。”

“好,你若是敢和我打诳语,我就让你一辈子娶不上合心意的妻子!”

等到出了玉真观,想到刚刚玉真公主答应了日后和金仙公主会腾出地方让他和王容“相会相知”,也就是等同于腾出地方给他们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约会,杜士仪忍不住长长舒了一口气,伸了个懒腰方才翻身上马。想起玉真公主言说,王容陪着金仙公主去城外别业暂居了,他不由得惋惜地摇了摇头,旋即才扬鞭说道:“走,回去!”

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了这样振奋人心的事情打底,杜士仪在丽正书院修书的效率何止一日千里。短短五六日间便将尚书省吏部的史料给查得七七八八,让贺知章惊叹不已。

“照你这效率,岂不是短短三五年就能把这六典修齐?哎,你这小子别那么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一点一点慢慢来,拖个三年五载,清闲快活地过日子……”

正当杜士仪哭笑不得之际,背后就传来了秘书监徐坚的声音:“贺老也不要一口一个慢慢来了。圣人礼遇我等若此,已经有人看不下去了,中书舍人陆坚上书说,设置丽正书院靡费太大,徒劳无益,奏请免除。呵呵,没想到从前有人奏请免除拾遗补阙,现在竟连丽正书院都被人当做了眼中钉。”

上次杜士仪被人半是挑唆半是情愿地写了一篇驳斥拾遗补阙当免除的文章,此刻听到类似的事情,他不禁有一种微妙的错乱感。而不同于那时候窦先等人挑了他出面,贺知章立刻就跳了起来。

“陆坚,他当初也在诏修六典之列,后来没他的份了,他这分明是公报私仇!哼,看老夫我写一篇奏,把他驳得体无完肤!”

“事涉丽正书院,我已经令人去禀报张相国。这等大事,张相国定然不会让人占了先去!”

第377章 世人皆羡清贵好

尽管杜士仪对张说有这样那样的犯嘀咕,但他不得不承认,张说的确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事涉丽正书院,作为领衔此事的修书使,张说的反击有理有节。次日,他便请了李隆基亲临丽正书院,随即当着众多修书官员的面,他便提到了中书舍人陆坚的那通奏疏,旋即更是义正词严。

“自古帝王于国家无事之时,无不广建宫室,蓄纳美人,贪图安逸。如今陛下舍此不为,唯独尊礼文儒,编纳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陆坚之言,非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小利,不见大益,且有损我大唐天子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之豁达心胸!”

李隆基本就对陆坚之言不以为然,张说这一通冠冕堂皇的颂圣之语说得他心花怒放,再加上秘书监徐坚献上了新编成的六典三卷,他翻阅之后连连点头,当即笑道:“朕既然建了丽正书院,自然不会因为一二人之言便贸然将其废黜,诸卿只管安心编书。此等文治大事,不啻于边功,且可惠及子孙后世,诸卿文名亦可万载流芳。今朕以此酒,愿诸卿马到功成!”

天子敬酒,下头顿时一大堆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如贺知章王翰这样酒量好的,自然趁机多喝了好些。而杜士仪见李隆基接下来笑容可掬地挨个官员探问说话,尽显明君风范,即便知道这位太平天子绝情起来六亲不认,他也不得不承认,作为实力派的演技超绝君王,李隆基确实是直追其曾祖太宗。因而,等到李隆基来到自己面前,他立时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陛下。”

“说之特意要了你到丽正书院修书,如今已经将近两月,如何,你这个谏官可觉得无趣?”

“回禀陛下,臣当初就喜欢抄书,如今但只见四壁典籍浩若烟海,只恨手不过两只,一日只十二时辰,只愁时光太少,手力有限,哪里会觉得无趣?若非张相国厚爱,臣一薄才薄德后辈,怎能与诸位前贤同列?”

杜士仪在丽正书院虽只短短两个月,但徐坚贺知章等等就负文名的大儒文士,确实都对其颇为喜爱。因为杜士仪不但记性极佳过目能诵,而且常常请教,让他们多有一种达者为师的自豪,更何况为人慷慨大方,但有同僚家中喜庆,他绝不会漏过,因而一听他如此说,贺知章便抢着加了一句。

“陛下,杜十九郎在此两月,早已乐不思蜀了。他死活求了徐老相借那些不甚要紧的卷宗,我们是看书,他是抄书,坐得住又沉得下心,甚为难得。”

李隆基见徐坚等人亦是如此说,他面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张说要杜士仪到丽正书院,他并不在乎目的,但也想看看杜士仪在这种文士贤达云集的地方可能游刃有余,如今证实如此,他也就释然了。含笑点头之后,他便信口吩咐了一句且用心修书,随即就转到了下一个王翰身上。

尽管王翰也是并州名士,但李隆基既不熟悉,王翰也不至于在天子面前表现狂狷,因而不过是稍稍停留片刻。等到足足二三十人全部见完,众人恭送了天子离去,张说回转来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欣然说道:“有陛下今日亲临勉励,日后再无人敢说三道四!惟愿诸位全心全意修书,日后必有如陛下所言,万载流芳的一日!”

上一篇: 武唐攻略 下一篇: 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