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风月(545)

“三年成都令,把成都乃至于益州蜀郡的田亩统统清查仔细,让此州能够顺利推行两税,然后再把茶引司的摊子慢慢铺开,等到根基打牢固,我们在剑南道就算站稳了。一定得是即便将来我们不在,我们的事业也能够在这里稳稳当当才行。至于前往江南开拓棉田的,应该也能够有所小成。到了那时候,就算不当官,我们也饿不死。至于打算,应该不得不回朝再混一任京官吧……”

一个混字让王容忍俊不禁。可想想他在外施政大展手脚的雷厉风行,以及在京城做事的处处掣肘,她不得不认同这个混字道尽了京官的精髓。毕竟,一旦回到长安,和光同尘四个字就不得不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一夜相依旖旎,当正月初一清早,杜士仪悄然离去的时候,王容还在酣然睡梦之中。昨夜小酌耳鬓厮磨,自然又是天雷勾地火,倘若不是他想到万一成就好事还没成婚就弄出个儿子女儿来,那时候却没办法遮掩去,他哪里能管得住自己?此时此刻坐在马上,他忍不住长长吐出一口白气,暗想是不是设计一个好机会,趁早把人娶回来算了。

这一直忍下去,什么时候擦枪走火他可说不好!

“师傅,新春长乐万事如意!”

马到成都县廨门前,听到这么一个清脆犹如黄鹂似的声音,杜士仪扭头一看,见牛车上玉奴轻盈地跳下,继而疾步往他冲了过来,他连忙下马上前,一把抱住了这个小丫头。和从前初识相见时相比,小丫头长高了两寸许,看上去越发明艳可人,唯一相同的是体态仍然和丰腴完全搭不上边。至于那琵琶上的进益,玉奴更是一日千里,让他这个师傅不自觉地在心中打鼓,简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教不了她了!

“新春长乐!”

杜士仪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又从怀里拿出了一个小小的荷包,蹲下身轻声说:“这是你神仙师娘给你的压胜钱。”

“啊!”

玉奴立刻一把接过,鬼鬼祟祟地往怀里一塞,黑亮的眼睛却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师娘最好了!”

见杜士仪板着一张脸,她立刻乖巧地加上了一句话:“师傅和师娘一样好!师傅,今年元宵节,你也带我和师娘一起去看花灯吧?”

这丫头,今年还要带上这么个电灯泡?

杜士仪忍不住在腹中哀叹了一声,可面对她那可怜巴巴的眼神,他不由得心肠一软。

“好好好,算我怕了你!”

第九卷 金麟岂是池中物

第458章 波澜乍起

出了二月,东都洛阳城中渐渐万物回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多半都换下了身上厚重的冬装,穿上了颜色鲜亮的春装。而三月三的上巳佳节,自然也是妇人们的节日之一。即便洛阳不是长安,没有曲江池可供赏玩,但各处道观却是人头攒动。这一天是北方真武大帝的寿诞,再加上本来就有洗濯除百病的意思,因而分外受人重视。

就连杜十三娘也未能免俗。一大早,她和崔五娘会同去岁出嫁的崔九娘一起上了玄都观上香,还把崔琳一块带了去。牙牙学语的崔琳如今已经能说出不少连贯的句子,崔五娘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一般。而杜十三娘又身子重了,因此崔五娘也不用乳媪,亲手把侄女抱在手中逗着,又让崔九娘一路仔细看护着杜十三娘,等到最终上过香后,到后院静室用茶,她这才神情轻松了下来。

“阿姊真是的,玄都观一直都派着人在旁边看护呢,再说咱们带的人多,哪里就会有人不长眼睛冲撞了嫂子!”

崔五娘嗔怒地斜睨了妹妹一眼,随即摇头叹道:“还以为你嫁了人就能收收性子,可结果倒好,妹夫反而娇惯得你更加不管不顾了!小心无大错,十三娘这一胎不比琳娘安稳。”

话音刚落,她就看见杜十三娘面色发白,显然又是胃里翻江倒海似的难受,赶紧上前扶住了她的肩膀,又连声吩咐人取漱盂,送温水。等到忙活一阵,好容易压下了这一阵,她不禁柔声劝道:“早知道如此就不该出来。虽说牛车平稳,可终究难保一定……”

“每年三月三,我都会给十一郎和阿兄祈福求平安的,更何况如今还有琳娘和肚子里的孩子。”杜十三娘摇了摇头,一手轻轻放在了如今已经显怀的小腹上。这个孩子从最初怀上到现在,她那种恶心呕吐的感觉就常常有,一点都不像生崔琳那会儿的安稳。用崔九娘的话说,她这一胎肯定是如同崔俭玄那样的调皮捣蛋别扭儿子,就连崔俭玄在她面前也一直小心翼翼,仿佛真犯了什么大罪过似的。好在她身体向来健壮,那段反应最剧烈的时候竟是熬过来了。

崔五娘知道杜十三娘打定主意的事,别人休想拽回来,只能跳过这一茬不提,只对崔九娘问道:“真真,夏卿这两年游学两京,名声不逊于他兄长当年,却始终不求乡贡,不谋岁举。就算是蓄力,也未免时间太长了些。”

夏卿便是王缙的表字。对于这个自己看得对眼,婚后对自己也着实很好的夫君,崔九娘自然满意得很,说到功名之事,她就轻哼道:“夏卿说,哪怕是当初他阿兄状头及第,可依旧是为人谋算,不数月便丢官去职,再加上岁举之事,知贡举的考功员外郎那里,猫腻太大,请托的又多,所以他想等一等合适的制科。制科及第,即刻就可授官,却比进士及第还要守选三年要好得多。”

“若不是祖母父亲和伯父相继去世……”

崔五娘脑海中转过这么一个念头,可最终出口的只是一声叹息。

谁能想到一度风光显赫的东都永丰里崔氏,那顶梁柱竟然会一根接一根的轰然崩塌。伯父崔泰之去世前那悔恨交加的脸色她还记得清清楚楚,他叹息不该因为求复职便去迎合张嘉贞,更不该勉力求起复而伤了身体,最终人死如灯灭,四房这一脉竟是还比不上自家六房。六房之中,崔承训和崔俭玄都已经入仕,崔承训这个嗣赵国公尽管只是在太常寺挂了个闲职,崔俭玄也不过是武职,可终究比堂兄弟们丁忧守孝,复起之日难以预料要强。

上香之后,崔九娘硬是护送了杜十三娘回到了永丰里崔宅,眼看崔五娘扶着杜十三娘进去,她却也不上车,而是命人牵来了自己的马离去。她本就是我行我素的性子,随从无人敢劝,而等到这消息传到内宅,崔五娘只是摇头,赵国夫人李氏则是叹气道:“要是九娘能有十三娘你一半的稳重我就放心了!”

“九妹只是尚未为人母罢了,阿娘不用太担心。”

杜十三娘和李氏这位婆婆相处极好,她又不是长媳,更不会闲来无事插手家中事务,因而崔承训的妻子,出身荥阳郑氏的郑七娘,崔錡新过门的妻子,出身天水姜氏的姜十二娘,人人都和她说得来,崔五娘这个长姊自然对她最最亲切。此刻她故意岔开话题说了些崔俭玄的趣事,等到倦意上来的李氏去歇午觉,她和崔五娘一道从寝堂出来时,迎面就只见崔俭玄一阵风似的冲了过来。

“十三娘,今天怎么又出去了……哎呀,上巳节也不是一定要去道观上香的,人一多起来万一挤着怎么办……”

见崔俭玄满头大汗地迎了杜十三娘,又紧张兮兮地问东问西,想到当初自己这个弟弟让家里上下也不知道多头疼,如今终于有人管了,崔五娘不禁抿嘴微笑,暗叹这一段姻缘还真的是上天注定,随即便想到了远在蜀中的杜士仪,面色顿时微妙了起来。趁着两人没有注意到自己,她悄然转身离去。

而崔俭玄一直等到确定妻子浑身上下没半点问题,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一抬头却发现阿姊已经不见了。虽然有些过意不去,但如今妻子孩子最重要,他还是把杜十三娘先送了回房,嘱咐了她好生先躺一会儿歇歇,旋即径直出门去寻崔五娘,可一到地头却扑了个空。待得知阿姊去了藏书楼,他方才拍了拍脑袋,又赶紧奔了那边去。

上一篇: 武唐攻略 下一篇: 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