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风月(847)

然而,现下的幽州虽为大都督府,也曾经是好几朝的古都,但比起汉隋皆定都的关中,仍然相差太远。更何况,现如今大唐的敌人中,最强的就是北面的突厥,西面的吐蕃,东北的契丹和奚还无伤大局。

“等我去拜见了岳父和老叔公回来,便亲书一封,到时候你派人送去洛阳吧。”

尽管王容仍在云州未回,可杜士仪带着杜广元登门拜见,仍然是喜得王元宝无可不可。事实上,女婿去岁到洛阳官拜中书舍人的时候,他是拼命按捺得意的心理,这才没有特地赶到洛阳去,连两个儿子都被自己死死压住。现如今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小外孙,王元宝实在是比嫡亲孙儿还要喜爱,拉着问东问西好一会儿,最终便连声吩咐道:“去把我枕头边那个匣子拿来!”

等到王容的长兄王宪亲自去后头,不多时捧了一个小小的雕漆红木匣子出来,王元宝就一把塞在杜广元手中,笑眯眯地说:“拿好,这是外祖父送给你的。”

“这……”杜广元歪头想了想,继而便开口问道,“敢问外祖父,表兄们可也有?”

“有,有!”王元宝不由分说地点了点头,而在王宪的目视下,他和弟弟的几个儿女自是谁都不敢违逆,齐齐应声。

杜广元虽说还聪明,但听说表兄姊们都有,他就立刻心安理得地收下了,还像模像样郑重其事深深一揖道:“外祖父,阿娘常对我说,长者赐不敢辞,外祖父的礼物我收下了。将来等我长大了,一定回赠外祖父更好的!”

这后面一句应该不是王容教的吧!

杜士仪被小家伙逗得不由莞尔,待到被王元宝留着用了午饭,他听出了其旁敲侧击的口气,是想为儿孙们谋一个将来,他就欣然颔首道:“等到广元他日正式启蒙的时候,请两位内兄各挑一个聪颖的孩子来,我会延请名师为他们授课。”

傍晚,杜士仪带着杜广元赶到了朱坡山第,拜见了杜思温这位老叔公时,已经七十有八的杜思温同样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尽管如今杜氏族学亦是在京兆颇有些名气,可各家往往讲的是家学渊源,父亲母亲甚至叔伯姑姑这样的亲长亲自教导小辈,把各自的家学一辈一一辈传扬下去,而这样教导出来的晚辈,等到了少年时,再往别家名师那儿一送,名声也好学问也好,自然也就能更胜一筹。君礼,如今杜氏子弟之中,你为年轻一辈第一人,往上头固然有看似比你官位高的,可那都只是在外任为刺史,抑或在其他寺监挂一个好听的名头。”

十几年过去,当初精神矍铄的杜思温,已经不可避免地走进了人生末年。说到这里,他不由自主重重咳嗽了几声,继而方才低声说道:“朝堂的官员之中,韦氏最盛,其次是裴氏,而如崔卢李王郑等五姓七望,其实都要瞠乎其后,我京兆杜氏就更不用提了,自从杜正伦泄南杜地气,这些年人才越发凋零。要让宗族多出贤才,多出名宦,君礼,我只能寄希望于你了。我只希望,他日你被称之为京兆公的时候,京兆杜氏能够比今日更加繁盛兴旺!”

答应了杜思温,来日会挑选和儿子杜广元年纪相仿的杜氏子弟,放在身边耳濡目染,杜士仪心中不禁沉甸甸的。没有杜思温的支持,他走不到今天,可身后跟着庞大的宗族,也就意味着他这个目标会很大。然而,京兆韦氏细细数来少说也有十几房,最最出名的就有九房,可京兆杜氏呢?此次他为十铨之一,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但杜思温根本都没有提,显而易见,杜思温是把希望放在今后了,而不在此刻一时一地之得失。

上元节后十铨注拟的前一夜,杜士仪又轮到宫中当值。尽管知制诰值夜中书省,是为了以备天子夤夜召唤书写诰旨,但杜士仪当了大半年的中书舍人,这种事情一次都没遇到过,大多数时候也就是和衣而睡熬过一晚上而已。然而,这一天晚上他刚刚迷迷糊糊合上了眼睛不多久,就突然察觉到有人死命地推搡着自己。

“杜中书,杜中书!”

惊醒过来的他见面前的人赫然是跟从自己的令史林永墨,他便揉了揉眼睛沉声问道:“出了什么事?”

“陛下急召!”林永墨用有些颤抖的声音如此说了一句,见杜士仪果然也倒吸一口凉气,他便连忙提醒道,“外头已经有宦者提灯在等,杜中书还请尽快。”

第709章 夤夜废太子

深更半夜走在兴庆宫中,绝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

在这种时候,大多数宫宇的灯都是熄灭的,而这大冷天里呼啸而过的寒风不但一阵阵往人的衣领袖子里钻,还用那恐怖的声音对人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恐吓。若非引路的宦者手中提着的不是寻常的灯,而是避风的琉璃灯,只怕杜士仪早就在这凛冽寒风的夜晚失去了唯一的指路标的。

尽管他身上裹着厚厚的大氅,脚下的鹿皮靴子还是絮了丝绵的,可从半梦半醒之中被人强拖起来,又迷迷糊糊在这宫中一通乱走,他已经完全失去了东西南北的方向,心中除却疑惑之外,还有难以避免的紧张。要知道,但凡天子夤夜召见拟定诏旨的事,都不会是什么小事。而在如今这时节,李隆基又想干什么?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他终于看到前头也有蒙蒙灯光。等到走近前去,他方才发现,面前是一座看上去和洛阳宫主体建筑大相径庭的简朴宫院。宫院门前守着的是两个提灯宦者。在这严寒冬夜中,两人伫立在那儿一动不动,他原以为他们是在此相迎的,可是,当他跟着前头引路的宦者从他们身边经过时,他方才发现,他们只是纯粹的守门人而已,只不知道那僵硬的姿态是因为冷得僵了,还是因为长久以来便担任如此职责的缘故。倘若不是那眼睛还会动,简直就和雕塑无异。

“杜中书,陛下就在其中,请您进去吧。”

深夜见召,自有凭信,杜士仪倒不担心会出现什么林冲被蒙蔽闯入白虎堂的勾当,即便如此,在踏进正殿的时候,因为屋子里那昏黄的灯光,再借助着外头的琉璃灯,他终于看清楚了头顶的牌匾——山斋院。顾名思义,这里恐怕是天子斋戒的地方。尽管仍然对今夜被召见的原因不明就里,但当他走到门前时,还是没有迟疑地提高声音通报了一声。

“陛下,臣中书舍人杜士仪奉诏来见。”

“进来!”

只从这言简意赅的两个字,杜士仪就听出了李隆基蕴含的怒气,等到进了屋子,他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

登基二十余年,现如今已经年近五旬的李隆基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英气勃勃壮健魁梧了。他的两鬓已经不可避免地渐渐生出了白发,额头上一条条横纹更是无论白天黑夜全都清晰可见,这会儿,除却那些横纹之外,显而易见的川字纹格外醒目,再加上其冷冽的语气,足以让人心生寒意。

“你总算是来了!”李隆基淡淡地摆手阻止了杜士仪行礼拜见,直截了当地说,“朕此刻召你来,为的只有一件事。你,立时三刻,给朕草拟废太子诏!”

此话一出,尽管杜士仪设想过众多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在他看来是最低微的,故而他不禁大吃一惊。直到这时候,他方才发现这屋子里并不是只有李隆基和他君臣二人。就在角落那儿的柱子旁边,还有另外一个人失魂落魄地跪在那儿,即便只是背影,但如果他没猜错,恐怕那就是当今储君皇太子李鸿了!

“陛下夤夜召见,竟是为了废太子?”杜士仪不得不开口确认,见李隆基沉着脸一言不发,他就算再暗自埋怨自己实在是运气不好,可今夜既然撞见了这种事,就已经容不得他脱身了。故而他没有被李隆基那冷淡的态度吓倒,深深长揖道,“臣敢问陛下,太子册立多年,缘何今日却言废黜?”

上一篇: 武唐攻略 下一篇: 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