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事(141)+番外

朱老太太抿了一口茶:“我家大儿媳妇从京城过来了,昨儿和你们家德林的娘见了一面。”

李老太太嗯了一声:“这个我知道。”

朱老太太看这位老姐妹的模样象是不太乐意。不过这可以理解。辛苦养大的孙女要拱手送给别人家,换谁谁也不乐意。自家孙女说亲的时候,自己不也觉得亲家可恨吗?

平时是好姐妹,现在看着就象是要从自家抢夺珍宝的仇人了。

“我也不绕圈子,我家贤哥儿你是知道的,是个好孩子,很上进,也没那些个纨绔子弟的富贵毛病。你家大姑娘的人品也是百里挑一的。我一直喜欢她。你要是有什么不放心的,只管问。”

李老太太瞅了她一眼:“我是不放心。你们家门第不一般,我们怕是高攀不起。”

“有什么高攀不高攀的?就贤儿的爹还挂着个空衔。他爷爷现在天天乐呵呵闲逛你还没看着?”不过话说到这儿,朱老太太就明白过来了:“你是怕我们家将来再出什么事儿,连又林一起连累进去?那不能够。当初那件事贪贿案早弄明白了,又不是我们家贪了,只是被牵累进来。现在他官儿也不做了,都土埋到脖子的人了,旁人也不会为这个再追究。”

这解释李老太太勉强收下,可是不放心的事儿还有不少。陆家坏就坏在太知根知底了,朱家呢,虽然说做了隔壁邻居。也算熟悉。可是朱家有一大家子人还在京城呢。这人一多,矛盾必然也多。更不要说老两口原来就是因为儿子们龌龊才回的老家,这矛盾不能说没看见就当它们不存在。

“其实旁的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虚的,关键是两个孩子能投缘。”朱老太太扔下这么句话,捧着茶杯挺悠闲的品着茶。

李老太太也不是不明白这个理儿。

朱慕贤这个人拿出来,不管怎么看。的确是没得说……

四奶奶站在后窗处听了半晌,脚都有些麻了,才转身慢慢往回走,翠香忙上前去扶着她。

到了门边四奶奶停了一下,转个身,往又林那院去。

又林正领着玉林继续分线,隔着窗子就能听见两个人的笑声。茯苓从屋里出来,一抬头看见四奶奶,正要招呼,四奶奶抬了一下手止住她。

茯苓机灵,当下不吭声了。

四奶奶也说不清楚自己这心里是怎么想的——女儿其实已经有了意中人,而且对方家里已经等于上门提亲来了。昨天见过了朱大太太,今天朱老太太又来见李老太太,也是为敲定这事儿来的。

如果今天李老太太表了态,那明天媒人大概就上门了。

四奶奶掀起帘子进了屋,又林以为是茯苓进来了,随口说:“浆子拿来了?”一抬头才看见是四奶奶,忙站了起来:“娘。”

玉林也跟着站了起来,小声的唤了一声。

四奶奶嗯了一声:“你们姐俩这干什么呢?还找浆子?”

“有两本书要散了,想再糊一糊面。”

说话间茯苓已经取了浆子回来了,四奶奶坐在一旁:“你们糊吧,我就坐这儿歇歇。”

又林笑笑:“成。要是我粘歪了,娘再帮我正一正。”

她用毛笔粘了浆糊,一点点细细刷在纸页边上,玉林在一旁小心的把书页粘上头。四奶奶看着她们忙活。把两本书都粘好,放在窗台上晾着。

“祖母那儿有客,把我们撵出来了。”又林问四奶奶:“娘今天觉得怎么样?腰还酸吗?”

四奶奶忙起来都快忘了这事儿了,又林一提,这几天就酸疼的腰好象又沉沉,往下坠,酸得象是要断了似的。

“我没有事儿。”

又林可不能同意:“身上不好怎么能不当回事儿?放着不管它也不会自己就变好了。请黄郎中来家看看吧,该扎针吃药的,只要能治好了,比什么都强。身子是自个儿的,您自己哪能不当回事儿啊。”

女儿这样贴心孝顺,四奶奶拍了拍她的手背,无奈地笑笑:“知道了,回来就让人去请。”

玉林握着刚才刷浆子的那枝笔,在装浆子里的那碗里抹来抹去的,把那碗底剩的一些浆子均匀的在碗内抹了一屋,整个碗看起来显得光亮亮的。

虽然也喊一声娘,可玉林知道那不是她的亲娘。

姐姐很好,娘……虽然不太亲,也没苛待她,可是玉林真想见一见自己的亲娘,也能这么唤她一声,说几句话。等有人来为她说亲的时候,也有亲娘这样为她担着心。

朱老太太那天走时倒象是很满意的样子。

十八那日是个好日子,天气也好。朱家果然央了个媒人上李家上来说亲,并把庚贴留了下来。李家虽然还没一口应诺,但是若真没那意思,就不会留下庚贴了。这剩下的,不过是合八字配姻缘的事儿了。

什么事儿只要媒人一知道,半天功夫大半个镇子的人也就都知道了。

在所有人看来,李家不过做个样子,矜持一下,朱慕贤这样的人品,这样的前程,想让他当自家女婿的人家可多了去了,其争夺之激烈,足以让丈母娘们打破头来抢。这可不是说笑话,自打朱慕贤考中,朱家可非同一般的热闹,探问他亲事的人可是大有人在。

这事儿一出,大概有许多人暗中咒骂,也有人酸溜溜的,恭维李光沛和四奶奶真是好福气,得了这么一个好女婿。朱慕贤更是被一大堆同窗打趣,有人笑着说:“朱贤弟,眼见你这既拔了头筹,又要小登科,真是有福气啊。”

“可不是么,对了,你要是娶了李家的姑娘,和刘兄可不成了亲戚了?这倒挺好,反正你们一向亲厚——我说朱贤弟,你是不是早看中了人家表妹,才和刘兄这么热乎的?”

朱慕贤脸都红了,忙说:“哪有此事……婚姻大事,是家祖母和家母做主的,小弟也是才刚知道这事儿。”

众人又善意的打趣了一番,说他们这绝对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云云。朱慕贤说:“大家还是先别急着恭喜……事儿不是还没定么。”

“这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样的佳婿打着灯笼也难找啊,李四叔是明白人,你不用担心。”说话的这秀才也姓李,论起来得管李光沛叫声四叔。

朱慕贤敬了他一杯酒,低声说:“那就借李兄吉言了。”

那人嘿嘿一笑,露出一个大家都明白的表情,也低声说:“要是成了,你这声兄长可就喊实了。”

又林也得喊他一声族兄,朱慕贤真娶了她,可不也得跟着改口么。

话虽这样说,可是朱慕贤心里患得患失,对这事儿实在没有把握。

第140章

话说着,酒喝着。其实朱慕贤也担心着,如果李家不允婚事怎么办。

身边的人都觉得李家没有拒绝这门婚事的理由。多好的一门亲事,新郎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一表人才,家世也不错。朱家虽然说不比从前了,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朱大太太一回京城,那些体面又昂贵的头面首饰衣裳,可都让镇上的人大开眼界。女人们整天没有旁的事做,自然对穿着打扮特别上心。有不少人就想比着朱大太太的首饰也打些头面首饰风光风光,不过一来是和朱大太太不熟悉,也不好张口借人家的首饰当做样子来仿。二来,有人衡量过得失之后,放弃了这个打算。

那样繁复的首饰,打起来造价高不说,也怕损坏,不怎么好保养。再说,除了过年那样的时候,平时戴着很不合适,太不实际了。

虽然仿制不成,也不代表她们不对朱家的富贵门第动心。

再说朱慕贤还有一个好处——他是长房的,但是不是长孙。所以将来家业宗嗣不是由他继承。宗子可不是好做的,宗妇要操心的事情就更多了。远的不说,就说李家的那位老叔的妻子吧——这已经是第三任填房了。第一任是难产死的,续娶的那个是病亡,不过众人都觉得那是操劳过度的缘故。这一位已经是第三位了,夫妻俩的年纪当然不怎么般配,要差个十来岁呢。不过也许是因为更年轻,也更体壮的原因,所以一直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上一篇: 往事不要再提(出书版) 下一篇: 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