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奶奶有些疲倦的笑了:“他就吃这一套,跟他说别的都没用。”
“你这两天也实在是太累了,也得顾着些自己的身子。”
“我知道。”四奶奶说:“其实也没有多少事,家里头呢,又林懂事听话,会讨老太太喜欢,也她解闷,还能替我照看点书林和芳林,我已经轻松多了。”
李光沛说:“都说女儿亲女儿好,是爹娘的贴身小棉袄,果然没错。”
四奶奶看了丈夫一眼。
有了儿子,她的心里才松缓多了。以前光有又林,她日盼夜盼就想要个儿子。
要是没有儿子,女儿再贴心也白搭,别说小棉袄了,就是裘皮袄也没人稀罕。
“芳林身子怎么样?”
“还是那样子,吃的少睡得也少,总是哭闹。郎中来看过,说她先天不足,禀性弱,再加上年纪小,天气一热就容易这样。”
李光沛点了点头,对这个女儿他并不怎么上心,四奶奶也没多说。
又林一晚上没怎么睡好,上半夜觉得闷热,后半夜又觉得冷起来,小英起来替她关窗子,又林含含糊糊地说:“留条缝,别关死了。”
小英轻轻应了一声。关好窗子,又问:“姑娘要吃茶么?”
一旁冬梅也醒了,她本来就睡得浅。又林问她:“表姐口渴么?”
冬梅迷迷糊糊的点了下头,问:“什么时辰了?”
“四更了吧。”
小英倒了两杯水来,又林喜欢喝白水,这个家里上上下下的都知道。又林倒是怕冬梅喝不惯,其实她多虑了,冬梅有得喝就很满意了,是水是茶她根本不在意。
“再睡一会儿吧,周姐姐还叫我今天去她家……”又林打了个呵欠:“表姐和我一块儿去吧?”
冬梅翻了个身:“还是算了吧,人家请的是你。”
“周姐姐也不算外人,周伯母总说我们家和她们家,隔着一面墙是两家,拆了墙就是一家了。周伯母人很好,周姐姐也很大方……你老躺着不烦闷吗?咱们一块儿去吧。”
冬梅心里有事,又有些怯生,还是不肯,又林只能自己过去了。
周榭知道又林喜欢看书,她也喜欢。不过两个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周榭喜欢诗词,又林喜欢看杂书,什么地理、史话、游记,食谱,连医书都会拿了翻。周榭问她可看得懂,又林坦然说看不太懂。
她只是想更了解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
她从前生活的世界更先进文明,更开放富庶。但是她现在生活在这里,她得了解这里,习惯这里。
去周家也不用特意换做客的衣裳,跟自己家一样。两家园子的小门儿正对着,穿过门儿就到了周家的园子里了。周榭的屋子就挨着园子。虽然她总抱怨屋里潮,虫子多,但是推窗就能看到一片姹紫嫣红,水色波光,所以她还是乐意住这屋里。
“周姐姐。”
周榭笑着说:“懒丫头,你不会才起来吧?”
“谁说的,”又林笑着说:“去我们老太太那儿陪她用了饭,又去了趟厨房,你闻闻我手上。”
周榭果然拉过她的手闻了闻:“做什么了?甜丝丝的。”
“腌梅子呢。”
又林家做的酱菜,腌的梅子什么的,那味道都是一等一的。周榭一想到腌梅子那甜酸爽口的味道,顿时满嘴都充溢着口水。
“腌了多少啊?”
又林笑着比划了一下:“今天梅子收成好,庄子上拉来了两车呢。”
周榭顿时放心了,既然梅子多,那腌成之后肯定不会少了她们家那份儿的。
“不是叫我来看书吗?书呢?”
周榭一拍手:“嗳哟,昨天大哥想看,给拿到书房去了吧。我让人去取来。”
她身边的丫鬟一脸为难:“姑娘,我们不大识字,怎么找书?”
周榭想了想:“那咱们去书房吧。”
又林对周家熟悉得和自己家一样,书房里的书差不多都让她看遍了。
“周大哥他们在家?”
“早上好象出去了。”
周榭推开书房的门,屋里有一股淡淡的烟气,好象烧过纸张的味道。周榭捂了下鼻子:“这什么味儿啊。”
又林问:“书呢?”
周榭在桌上翻了翻:“这儿呢。”
又林接过来翻:“啊,是这一本。我在墨香斋的单子上看到过,可他们没有进这本的货。”
周榭说:“这个是从杭州府带来的。下月我叔叔还要去,你还有什么书想看,把书名写给我。”
又林想了想:“倒没有什么别的想看,等我想到了再和你说。”
“咦,这还有本什么?”周榭顺手拿起桌上的一本书册,包着书皮,上面没写书名。周榭翻开头一页。
“红袖传?”
又林也探头看了一眼,听名字就让人有一种香艳好奇的感觉——还用纸将书皮包起。
难不成是本小黄书?
这倒也不奇怪,周家几个男孩子,眼见也都快不是孩子了。少年人知色而慕少艾,会看些大人们不许看的“禁书”也很正常。
周榭正要往后翻,忽然有人推开了书房的门。
第十七章 尴尬
两人都转头看,那个男孩子也没料到屋里有人,还是两个小姑娘,停住了脚步。
他看起来十岁上下,脸上还有点儿肉嘟嘟的婴儿肥,看见两个小姑娘也并不显得局促,很斯文的揖手为礼,一看就是好出身好教养,比周家的几个愣小子强多了。
两个姑娘裣衽还礼。等双方都站直身,你看我我看你,一时却不知道说什么了。
——冷场。
又林先忍不住笑了,接着那个男孩子也笑起来。
虽然陌生男女见面不太自在,不过他们年纪都不大,用不着避忌什么。
他生得很秀气,皮肤白,笑起来尤其好看,要是换身儿襦裙梳个发髻,一准儿没人能看破他是男是女。
“你是?”周榭有些疑惑。
能进他们家院子里书房的,除了哥哥,就应该是哥哥的好友们了,但他们周榭都认识。
那个男孩子大大方方地说:“我姓朱,今天随我姑母过来做客的。”
周榭想了一想:“你是石伯母家的吧?”
他点了下头:“我来取本书。”他一眼看到周榭放在桌上的那本红袖传:“就是那本,刚才忘在这儿了。”
周榭大大方方把书递给他:“我们还在想这书是哪儿来的呢。”
“你是周姑娘吧,我听周大哥说起过你。”
周榭应了一声,又说:“这是我们隔壁的李姑娘。”
都还一团孩子气,却要充老成,周榭端着姑娘家的矜持,这位朱少爷又摆着一副世家子弟风度翩翩的派头。又林只觉得好笑,觉得他们一举一动都象戏台上演戏一样。
等他拿了书一走,周榭就说:“你知道昨天咱们在门口的时候,送石琼玉的那个人是谁吗?”
又林老实的摇头。
“我昨天听我娘说了,那个人啊,他是石家的女婿。”
“啊?”又林意外:“是石姐姐的未婚夫婿?”
两人回后院的路上,周榭把自己知道的一五一十都说了:“是石家的女婿,可不是石琼玉的未婚夫婿。那人姓杨,家里据说和石家算是世交吧?可能还沾点亲戚,打小儿就和石琼玉的姐姐定了亲事。后来他家里听说遭了变故,只剩他一个人了。石家伯父很仗义,可不象有些人那么势力眼,嫌贫爱富,还肯认这门亲事。不但认了,因为这位女婿年纪小,无依无靠的,石伯父索性把人接到自己家里当自己儿子一样抚养了。”
又林想了想,没听说石家还有女儿啊?要是有,诗会肯定会一起请了来了。原来石琼玉不是独生女吗?
周榭下面的话替她解了惑:“可是石家那位大小姐没福气,几年前就染了病殁了。喏,这下那个杨少爷的位置可有些尴尬起来了。”
哦啊,原来如此。怪不得昨天石琼玉不肯多说,原来中间的情由如此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