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室美人(234)

作者: 梨鼓笙笙 阅读记录

苏思思抬眸看过去,一副娇花弱柳的做派,对方明明是血气方刚的年岁,却也并未有太多欲色,于是她敛了笑,语气带着几分郑重:“那殿下,是希望娘娘有指望,还是妾有指望?”

晋王伸手,她便乖乖地将那铜盆案前的洁白棉帕子取来,晋王净了面与手,像是要擦干净从她身上沾染的淡淡脂粉气,才笑了一声:“苏姑娘跟本王进府,难道是打算听本王号令的么?”

苏思思微怔,旋即笑靥如花:“大嘉朝以夫为纲,妾既然是殿下的人,自然是听殿下的话。”

……

出了长安殿,苏思思脸上的笑意消失得无影无踪。

晋王此人,她看不透。

唯独是靠着当年的那点秘辛,揣度一二。他也定是瞧出了什么,才会在自己百般挑逗都不动容的情况下,装成一位好色寡义的皇子,从徐家将她要了过来。

可这人实然内里很嫌弃她,给了她和那位本家的小苏氏一样的名分,三番五次地召她来长安殿,外人都以为她凭着教坊司的手段狐媚惑主,颇得宠爱,实然晋王压根就没碰过她。

苏思思眸光闪烁,暗暗握紧了黛青斗篷下掩起的手。

苏氏闹出了那么大的乱子,名声几乎毁的一干二净,前些时日听闻陛下厌恶她到不愿看她一眼,可偏偏,就是没取她的性命。她本心里怀有疑窦,才接近晋王,谁曾想不妙的预感竟真成真,那人,竟然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她侧头去问婢女春晓:“……徐大人如何了?”

那个愣头青,被她骗得不惜和家里反目也要将她带进门,她巴巴地勾上了晋王,徐家人宛如丢烫手山芋一样地将她丢了出去,他竟还敢来寻她,一个劲儿地为她开脱,问是不是晋王强迫了她,还要带着她私奔……

真是……苏思思一颗心肠早在进京都后便冷硬如铁,偏偏对这人犯了难。

春晓闻声默了默,低声道:“徐大爷也许是心灰意冷了……听人说,好像这回跟着裴大人他们南下了……”

南下了啊。

苏思思神情微微有些怔忪,旋即松了一口气。

南下有险处,可她冷眼瞧着,眼下这京都,怕是更危险。

更何况,她已经做好了由她掀起一切血雨腥风的准备。

徐程走了也好,便是牵连到徐家与苏家,也牵连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

苏思思握着春晓的手,低声嘱咐了几句。

*

七日后,天子銮驾自禁宫启程,带着禁军数百,锦衣卫数十名,浩浩荡荡地往宫外祖地而去。此行是为百姓祈福,故而帝行时京都百姓夹道欢送,跪伏叩拜之声如山呼海啸,竟是颇为振奋民心之举。

皇帝看着銮驾外跪伏的百姓们,神情微有动容。

他朗声道:“朕此去,是为数百万的难民祈福,愿我大嘉朝此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城门外,皇帝拦住欲要继续送行的晋王,淡声道:“回去罢,朕走的这几日,一应事由便交给你照料了,若有犹豫不决之事,可召集内阁诸位阁老一同议事——他们毕竟经验丰富,你悉心请教,总有收益。”

“儿臣明白。”晋王轻声点头,看了一眼皇帝的仪架,忧心道:“父皇出宫难免遇到难民,只带上这么些人,是不是少了点?”

皇帝微微敛眉,旋即摇了摇头:“不少了,数百人已是极限,再多,一则无法拱卫皇城,二则难民见了难免心生误会,以为朝廷是想剿灭他们。”

这样的关头,只要不出动乱,其他的都好说。

“父皇圣明。”晋王闻言也不再多说,目送着皇帝的銮驾缓缓远去,片刻后,才温声笑道:“既如此,诸位便早些回去罢。父皇虽暂且离开了,可朝中之事,诸君仍旧不可懈怠,更要打起精神来,免得被人钻了空子。”

众臣看着晋王身上温和又不失威严的仪度,心头微微一震,齐声应是。

陛下这一走,将监国权交给了殿下,可见,是真打算将殿下当做储君来培养了。

大嘉朝,终于要有名正言顺的储君了。

如此刀不血刃便能交替君权,在这些文臣心中,实然是国之幸事。

……

冷宫中。

苏氏神情淡然地绣着花,一针又一线,像个温婉的小妇人。

她一身素衣,宽宽大大,头上只插了根木簪,身处无人问津的冷宫,却美得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今日宫里似乎格外热闹些,苏氏抬眼皮看向外头,也看不清什么,只听两个浣衣局的宫女在叽叽喳喳交谈,道皇帝出宫祭祖祈福了,晋王殿下手握监国大权了。

有宫女目光闪烁:“那里头那位……岂不是不能慢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