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室美人(59)
只可惜,没有如果。裴宣眼下是为陛下效力的,那她与他,就没什么长辈与晚辈的情分。哪怕是高令月那头,她这几年也很少沾染了。
她淡淡一笑,正准备继续认真抄经,却有一小丫鬟急匆匆地掀了帘子进来,喜上眉梢地禀报:“娘娘,大喜事,王爷要给郡主定一门亲事,对方是镇国公府的世子爷!”
这消息来得突然,云嬷嬷也是一愣,顾不得去责怪小丫鬟毛毛躁躁,目光看向了齐氏。
齐氏正提着毛笔,被这么一打断停滞了片刻,墨团印染在宣纸上毁了一大半,那小丫鬟一看,噤若寒蝉地低下了头。
齐氏没责怪她,搁下笔,细眉微蹙:“镇国公府……宋家?”
“正是呢。”云嬷嬷眉开眼笑的,想了想,道:“听闻这位哥儿也是出息的,很有其父宋大人的风骨,在西山大营的名声很不错……”
这么说,王爷是想要宋家的兵权了。
不知何时,他的野心竟然膨胀至此……
齐氏缓缓吐了一口气:也好,既然拿闵儿去联姻,只要宋家的人对他还有用,父女情分总还是在的。他非要拖着全家人走上这条路,她也阻止不了,结果如何自有天定,至少现在看来,宋世子是位难得的佳婿。
但为人母的,总还是有几分小心,她看着云嬷嬷,低声吩咐道:“那位宋世子的品行,着人再去打听打听。”蔺侧妃虽然只是个蹦跶的蚂蚱,不值一提,却也得防着她借着婚事给闵儿挖坑。
云嬷嬷又红了眼:王妃自打传出了诚心于佛法的名声,王府诸事,鲜少去打听。就跟真入了深山一样,什么事都不管。如今为了小郡主,也肯豁得出去,可怜她这一番慈母心肠,却总是和郡主聚少离多,也不知小郡主心里,认不认这个母亲……
话音刚落,齐氏的神色便是一怔。
“你从哪里听到这个消息的?宋家去提亲了?”
素来温和的王妃难得露出疾言厉色的模样,那小丫鬟吓得一抖,旋即委屈地道:“是一位来庙里上香的香客说的,似乎和王妃您是旧识,特意让我来禀报王妃这个好消息……”
香客?
齐氏立刻想到了恐怕此时还滞留在寺庙的裴宣,面色变得青白。
云嬷嬷也嗅出不对来,沉着脸又细细问了那人的穿着相貌。
飞鱼纹样,在皇家寺庙佩刀……不是裴宣,也是他手下的锦衣卫。
齐氏握着桌角的手一寸寸收紧,脸色急剧变幻。
他执意要来见她,还非要通知她两家即将定亲的消息,为的是什么?
陛下不同意这桩亲事?
她脑子里乱糟糟的,想不出个答案来,半晌,终于妥协似的瘫坐下来,叹了口气:“去找他,他不是要见我吗?”
云嬷嬷领命而去,只是这一回,却是遍处都寻不到裴宣的踪迹。或者说,是永远晚了一步——去寺中待客的厢房,被告知他去了山上的钟楼敲钟;赶去了钟楼,又被小沙弥告知那位香客去了半山腰的凉亭喝茶;苍白着脸好不容易去了凉亭,却早已是人去楼空,说是那行人去了大殿上香了……
终于,在殿外,被折腾得够呛的云嬷嬷拦截到了一脸云淡风轻的裴宣。
“裴大人,留步!”
裴宣驻足,一副诧异的样子:“你是?”
云嬷嬷苦笑一声,这人掌管着京都的情报,又诚心来求见她家王妃,哪里能不知道她是什么人。如此这般,不过是同方才猫捉老鼠的游戏一般,都是对她们怠慢的下马威。
这位裴大人,可没有同她们讲什么母亲那一代的情分。
有事相求,云嬷嬷也只好放下了身段,自报了家门,邀裴宣去那头的佛堂一叙。
芝兰玉树的年轻人笑着点了点头,回身对那知客道:“王妃还是很和善的,师傅,你的看法怕是有不妥当了。”
那知客低下头,尽力去忽视云嬷嬷吃人般的眼神,心里默念:看在两百两银子的香油钱的份上,不同这个身份贵重的男人一般计较……天知道他这个好心开解他的人为什么要被人反告一状!
哼,长的好看的人,都是坏胚!
……
折腾了许久,本来平心静气的齐氏等得也有些焦躁不安了,生怕云嬷嬷没找着人,或是人已经走了。隔着屏风看到有人掀帘子进来,这才松了口气。
裴宣一板一眼地同齐氏行了礼,坐定下来,才听她开门见山道:“裴大人,你非要求见我,到底是为了什么事?”
裴宣脸上很是诧异:“不是王妃您要见我吗?”
齐氏:“……”
没想到高令月养的儿子这样记仇,她笑了笑,顺着他的话点头:“是,不知裴大人,对我家闵儿和宋家的婚事,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