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看中了探花郎的未婚妻(98)+番外
她垂眸,眼睛眨了下,看了眼天边的漆黑,温声道:“走,咱们也去看看。”
从这里到仁寿宫,要绕过东西宫道,大约是天冷的缘故,宫道上的小太监早早就当好了值,羊角亭子里的灯火早已燃上了,长长的宫道亮堂堂一路通向远处,到处静悄悄的,连鸟叫声也没有。
浩瀚的天空上星星点点,一路朝前走,有种静谧的美好。
走到仁寿宫时,远远就闻见扑鼻而来的淡淡腊梅的香气,沁人心脾。
门口的小太监看见他,忙要高声通报,霍青钟连忙伸手竖起食指放在唇上,示意他噤声,小太监会意,怔怔地没有说话,只站在门口看着他带着二喜进去了。
满院子里都是腊梅,今夜月光很亮,照得满地枝影斑驳,纵身其中,有种说不出的美妙。
屋内有昏黄的光亮,
门旁传来淡淡的交谈声,时不时还有一两声笑意。霍青钟心向往之,朝后瞥了眼二喜,示意他不要跟着自己,她回身悄悄迈上台阶,靠在连廊门口帘子旁,细细听着屋内的声音。
房间内,太后靠在床榻上,天冷,床上捂了个汤婆子,就在脚边。沈蕴坐在床边,太后朝她伸手,沈蕴垂眸,嘴角轻抿,将手放上去,手心里很暖和,从手上温暖到心上。
“上来跟娘娘一块儿暖被窝。”
沈蕴脱了鞋子躺在太后身旁,两人盖着同一条被子,这样温情的时刻,大概还只在小时候,那时娘亲还在,她也是这样陪着她,也许是血浓于水的缘故,她在她身上又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
太后低头看着躺在怀里的沈蕴,这是她亲生的女儿,从小便就分离,阴差阳错隔了十多年,如今重又相见,这样温馨地躺在她的怀里,是她在心里想了无数遍的场景。
这世上总有许许多多的离散和不如意,也许从前有过怨恨和不甘,可如今,她仍然感激上天,又将她的女儿送了回来。活了大半辈子,她始终相信,一生都与人为善的她,老天一定不会这样残忍对她。
抬手抚上沈蕴的眉梢,轻轻柔柔地,她知道她心中所想,淡声问道:“想你的娘亲了么?”
沈蕴没有开口,她抬头看着头顶上的人,太后笑了笑,道:“亲娘养娘都是娘,我心里都明白,我感激淑宁将你养的这样好,只可惜她走得早……”说到这,她深深叹了口气,紧紧抱住怀里的人,有眼泪从眼角渐渐滑落下来。
沈蕴伸手,触摸上她的眼角,替她擦拭眼泪,嗫嚅说:“娘娘,娘亲临走的时候,曾告诉我,这世上还有另一个人和她一样爱我,我那时候不知道,如今才明白她的话。”
太后抿起嘴角,道:“你娘是个好娘亲,是她救了你的命,若非是她冒死带你回去,只怕娘娘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娘娘……不要哭……”沈蕴伸手替她抹眼泪,转头埋进她的怀里。
月光从窗户照射进来,皎洁的光芒照在床前,脚踏上整齐地摆着两双鞋,有种岁月静好的意味。
室内归于寂静,霍青钟站在门旁,听见她们的话,忽然有种落寞袭上心头,她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乌云匆匆,遮住又拂开。
她的娘娘又在哪里呢?
*
房内床榻上,太后吸了吸鼻头,笑着说:“天色不早了,你也回去吧,明日再上娘娘这儿来。”
沈蕴坐起身来,愣了下说:“我陪着娘娘一块儿睡。”
太后笑了笑,下巴朝着门外扬了扬,使了个眼色,沈蕴忽然才察觉出来门上站着个人,能在仁寿宫门旁听墙角的,还能是谁?不用想也知道是她的阿青。
她抿了抿唇,有些赧然,低下头没有说话。
太后也歪起身子,伸手替她拢披肩,摸着她头顶上的发髻,目光慈祥温声道:“其实也该为你册封了,皇儿同我说过这件事,只是碍于……昭凝才刚出了事,这时当大肆操办不合规矩……她觉得有些对不起你……”
沈蕴拉住她的手,理解道:“我明白,她的心意没人比我更了解,这些虚名,我从未在意过,连生死都托付的了,这些又算的什么?”
太后点点头,笑着说:“好蕴儿,等回头,娘娘一定替你和皇儿举行一场盛世婚礼。”
沈蕴笑着点头,穿好衣裳鞋子,一步三回头,最后出了房间。
门一开,霍青钟惊了下,下意识抬头,与屋里出来的人,四目撞了个正着。她还沉浸在刚刚她那句“她的心意没人比我更了解”里,丝毫没有注意到房内的人已经到了眼前。
“阿蕴……”霍青钟站直身子,愣愣喊了声。
沈蕴没有应她,也假装没有发现她站在门口多时的事情,只淡淡道:“陛下等久了么?我们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