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炮灰一家的幸福生活/交易物资:在年代文里悠闲生活(155)

作者: 沈晶冰 阅读记录

风气坏了,底下的人也浮躁了,开始偷懒耍滑,溜须拍马。

去年上半年,京城百货的老杨就暗示我供的货有质量问题,可我回去说了这事,根本就没有任何改变!人家碍于老廖,没有把我们踢出供货名单,可我等于是又欠了老廖一个人情。”

戚美珍也叹了口气:“怎么成这样了呢......”

秦志国:“本来被县纺织厂打压,日子就不好过,等过几年私营企业如春笋般冒出来,进入市场经济,公社纺织厂这样底子不怎么厚,又一身毛病的集体企业,肯定最快完蛋。”

戚美珍:“厂里的工人已经超过三百号了吧?如果倒闭了,这三百号工人就只能返回大队去种地了吧。”

种地的收入跟当工人的收入可是天差地别啊。

纺织厂的工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几乎就占了公社总人口的20%。

秦志国在公社住了这么久,也不希望原本繁华的公社没落下去。

“到时候再看吧,工厂的工人都是熟练工,只要能安心工作的,就算都留下也无妨。”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秦志国摩挲着妻子的肩膀,声音沙哑道:“把灯拉了吧。”

戚美珍脸颊微烫,“你动静小点......”

第112章 解决困难

街道听说方岩要开商店,简直高兴得就差敲锣打鼓了。

自己解决工作问题,这必须给树立成一个典型啊!

以后再有回城知青来闹,就让他们都学方岩!

方岩得知此事,便不由琢磨开来。

工商注册的事情很顺利,估计三两月就能全部办下来。

就是这个铺子不好找。

那些临街的铺子都是国营的,他想租也没地儿租去。

城里头倒也出现了一些私营的店铺,但都是理发店,小饭馆之类的,要么是自家房子改建的,要么是在路边上的空地自个搭建的。

但志国哥说了,他的商店可不能搞成路边摊。

显然就是要像街边的繁华商铺一样,起码得有个门脸房。

这件事已经让方岩愁了好久了。

街道办的杨主任正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看见方岩走进来,惊得差点将一口茶喷了出来。

方岩笑道:“杨主任看见我这么高兴?”

杨主任的嘴角微微抽搐。

我高兴。

高兴你奶奶个腿儿!

方岩可是回城知青里他最头疼的人物。

倒不是说方岩多混多会惹事,而是他的脸皮太厚!

比如别的知青凶神恶煞地来闹事,在大街上调戏妇女,欺负小孩,这些事自可以报公安,让派出所的人来管。

但这个方岩,闹事也是安安静静的,背着铺盖卷往办公室外的走廊一躺,什么话也不说,却让人浑身难受、坐立难安。

从早躺到晚,日复一日,让进出他办公室的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那段时间他差点就没挺住,把街道公厕管理员的位子安排给方岩了!

可......方岩不是去当小贩了吗?不是还要开商店吗?

怎么又上他这来了?!

公厕管理员的位子可没了啊!

杨主任放下茶缸,吐掉嘴里的茶叶沫子,瞟了方岩一眼,“找我有事?”

方岩却摇摇头,“没事,就是来找杨主任叙叙旧。”

叙旧?

他们有个屁的旧可叙!

杨主任忍无可忍,主动道:“听说你要开商店?怎么样?工商注册那边办下来没有?我有个亲戚在工商局,需要的话就说话。”

“注册的事好办,”方岩嘿嘿一笑,“就是找铺子难,满大街转悠也找不到个合适的。”

“找铺子?!”

这个词听着新鲜,可转而一想,开商店可不就得找铺子么!

“你奶奶前年不是没了么?她那间房就在胡同口,拾掇拾掇当铺子不正好?”

那间阴暗的小平房,加以改造做个早餐铺子还行,肯定不符合志国哥的要求。

想到秦志国对自己承诺的丰厚待遇,方岩知道自己肯定不能敷衍了事。

“那不行,太小了!”

杨主任一噎,很想说你到底要做多大买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这厚脸皮肯定会说他的买卖大着呢!

杨主任琢磨一番,实在想不出怎么帮方岩解决问题。

方岩眼珠子滴溜溜转了几圈,貌似不经意道:“前面大街上的招待所那么大,在一楼挖个门脸不行?”

那个招待所叫红星招待所,有四层楼,原本是旧社会资b家的一个贸易公司,后来才改成了国营招待所。

其实,那栋楼原本在一楼就是有门市的。

但改成招待所后,不知是谁下的命令,说用不着,将门市给堵了起来。

一楼成了办公室和仓库等等,2-4楼才是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