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上章(492)

作者:徐公子胜治 阅读记录

欣兰自称只是一名清修之士,并不想卷入宗室之争,身为国工,平日做的也都是利民之举。如今见到了少务和虎娃,她对飞虹城民众的处境也就放心了,感谢国君没有让万民遭受兵祸之苦。

少务则向欣兰的师父、古雄川宗主古令先生表示了问候,并说自己已派使者向古雄川送去了供奉之礼。欣兰则回答,她明日便会离开飞虹城去古雄川,在宗门中清修一段时日,并将巴和彭铿氏大人的问候当面转达给古令先生。

这些听上去全是客套话,但欣兰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她很知趣,要主动离城回山避嫌。将来无论是巴室国胜还是相室国胜,对欣兰本人其实都没太大影响。

但在少务与虎娃告辞之前,欣兰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巴君仁德勇武、国祀气运加身,又有彭铿氏大人这等高士相助,想必这场战事指日可平。我也见证了飞虹城中发生的一切,就连鸿元大人,巴君亦未加罪。

我的道侣西岭,现任相室国采风大人,亦在相穷麾下听令,若有一日被巴君所虏,希望巴君亦能宽仁待之。”

少务笑道:“原来先生的道侣就是西岭大人,这个名字本君已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前不久还有人向我举荐过西岭大人呢,说他博闻强识、是个难得的人才。”

欣兰吃了一惊,追问道:“是何人向巴举荐西岭?”

少务不好直接说出若山的名字,因为他见若山之事尚属隐秘,便笑着答道:“就是我身边的彭铿氏大人。”

……

少务到了泯水西岸后,林枭从前线送回来一张图。这张图原先就是少务交给他的,上面标注了前方相室国各处的地势、河流、城廓、村寨以及各个关卡隘口。林枭又在上面加了点东西,就是悦耕大军各军阵的布防情况,还有后方赶来的增援军阵目前到达的位置、正在行进的方向。

这样的情报当然是越及时越好,假如时间过去得太久,少务看到情报时,前线真正的布防情况可能就已经变了。以林枭的速度和天赋,无论是侦察还是报告,无疑都是最快的。少务随即就制定了作战计划,选择了悦耕大军防线最薄弱之处为主攻方向。

但少务这个计划并没有来得及及实施,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与悦耕大军的第一场遭遇战,不是按照这个计划进行的。

……

悦耕接到了战报,山水城的军阵渡河奇袭成功,白驹城后方少务的辎重大营,夜间火光冲天、天亮后仍浓烟滚滚,远在泯水对岸就能看得见。

悦耕是大喜过望啊,他的目的只是袭扰敌后,没想到竟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若山立功不小,可惜山水城那些人已经回不来了。他已经盘算好将来怎么解释,是自己定下的妙计,之所以未派人接应,是因为前方与少务大军已接战,须集结重兵破敌。

只要悦耕这仗打胜了,将来什么事都好说。

第059章、战报(下)

少务后方的辎重大营被烧毁,军心必乱,将士们也会担心后路被截断,目前肯定要调重兵巩固后防而一时无瑕西进。悦耕在此判断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在他看来非常英明的决定,率前方已集结的军阵果断出击,欲趁势夺回象煞桥。

若能击退少务大军收复飞虹城是最好不过,假如力有未及,那么最坏的打算,也要趁机把象煞桥毁去、阻敌于泯水东岸,也算是完成了兵正大人舆轩的战略目标。悦耕当然没想真的毁掉象煞桥,这只是以防万一的最坏打算,他只希望趁着少务的后方出事,而在前线将其彻底击溃。

除了山水城的两支军阵,相室国兵正大人舆轩调集的其他十八支军阵,目前刚在西岸各关卡隘口集结了十二支,还有六支正在赶来的路上,过几天便将到达。舆轩还不放心,接着又从太禾城抽调了四支后备军阵前来增援。假如悦耕只是凭借地利在关口坚守,对盘瓠来说这条防线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悦耕却主动出击了。

在悦耕看来,手下已集结的十二支军阵虽然兵力不足,但夺一座桥已够了,后方的增援正源源不断地赶来,也是他守住象煞桥并趁胜追击的底气。

不料悦耕连桥的影子都没摸着,他率领大军离开防线东进时,便恰好遭遇了盘瓠率领的巴室国前锋军阵。这是一场在开阔地带的列阵大战,盘瓠发动了两轮冲锋,击溃了相室国的军阵前锋,又命猪三闲在林枭的指引下由侧翼包抄,杀得悦耕大败。

悦耕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下逃了回去,重新收拢战败的残兵,十二支军阵只集结了七支,而且士气低落,假如不是后方增援的六支军阵已赶到,他简直没有再战的勇气了,于是便龟缩在防线后据守,再也不主动出击。

盘瓠率军顺势向前推进,将打扫战场、收拢战俘的事情都留给了后方的少务。根据林枭刺探到的最新军情,盘瓠没有给悦耕喘息的机会,随即就展开了攻坚战。但悦耕残军的布防情况已经变了,盘瓠的主攻方向并非少务事先计划好的地点。

为何后世人常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是因为战场上的情况,要随时根据双方的态势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战术调整。

但少务的另一条战略,盘瓠还是严格执行了,就是先调后备军阵攻打关卡隘口,让精锐的主力野战军阵稍事休息,等战场上双方力量消耗得差不多、或前线顶不住了,这才将主力精锐换上冲击。

巴原各国之间已有几十年未起战端,军阵并没有真正打过仗。尤其是那些临时扩编招募的后备军阵士卒,虽然也曾入役接受过操练,但根本就没上过战场。以战练兵也是策略,真正精锐的将士,需要经过战场的磨砺。

后备军阵派到前线攻坚,肯定伤亡难免,但只要经过几轮大战,剩下来的将士便是精兵,将来可以以他们为骨干、指挥新兵组成新的军阵,这样对战斗力是极大的提升。少务的目标可不仅是击败悦耕的大军,他要平定整个巴原,所以希望手下的精锐军阵是越多越好。

……

就在少务大军与悦耕守军激战之时,巴室国腹地,彭山与丈人山一线的关防隘口,正在经历一场更为惨烈的大战。相穷已经率军强攻这道防线半个月了,但对方却寸步不让,死死地守住了这道隘口,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

在这里遭遇顽强的抵抗,在相穷的预料之中。因为只要道防线失守,相室国大军就可以直扑巴都城。过了彭山和丈人山一线,巴都城周围就是一片平原,已没有什么关防隘口可以据守。

巴室国方面,一定已将所有能紧急调动的军阵,都派来增援了。可是守军竟激战了这么多天,付出了那么大的伤亡还没崩溃,是相穷始料未及的。根据这几天的战报,前方的强攻至少已经打残了巴室国的十几支军阵,怎么还没有彻底攻破关防呢?

在相穷的计划里,最多半个月就要攻破这道防线,接下来他才有时间从容围困并攻占巴都城,让巴室国屯集于南境的大军来不及赶回增援,可是现在已经激战了半个月。其实大军前往巴室国都,并非只有这一条路,但其他的路线要绕过彭山或丈人山,不仅变数多而且耗费时间,同样要突破其他的关防隘口。

目前已经打成了这样,关防的工事,包括搭建的石墙、木栅都已经被摧毁得差不多了,再加一把劲绝对就能拿下了,相穷决定集合精锐军阵发动致命一击。

相穷起初的攻坚战略其实与少务是一样的,他把新扩募的后备军阵调上前线作战,一方面是在不利的地势下、尽量减少主力野战精锐的伤亡,另一方面也是以实战训练新兵,磨练出真正的精兵做为今后的新军骨干。他的志向也是要平定整个巴原,而不仅仅在此一战。

但现在他已经等不下去了,后备军阵伤亡又很大,那就调集真正的精锐主力发动决胜攻势吧。相穷同时又下了令,派人紧急赶往郑室国,要求郑股从南境进军,给巴室国足够的压力。

上一篇: 鬼股(原名:股事志异) 下一篇: 地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