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上章(926)

作者:徐公子胜治 阅读记录

若只是普通人,这不过是诳言或妄想而已,但对于修士而言,它便是修行中的心境演化。前者的祸根可能在生死轮回境中埋下,而后者的祸根可能在梦生之境中埋下,若追本溯源,那么在迈入初境时,就有了相应的考验。

一个人会做某些事情,同时不会做另一些事情,这也许就是最初的、最寻常的、未经凝炼的本心。

比如一个人在寻常情况下不会为非作歹,既可能是因为不愿意,因为这违反了他心中认知的准则;也可能是因为不敢,因为这会受到秩序的惩罚。

可是当一个人受到的诱惑足够大,违反所认知的准则得到好处足够多;或者自以为有足够的力量能够打破外界的秩序,使自己不必承担后果;或者外界的秩序崩溃,没有人再能惩罚他;或者能够做得不为人知,只以为只会获得好处而能躲过惩罚。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就会去为非作歹,违背内心的准则和外界的秩序,由此可见这二者是多么重要。但对修士而言,更重要的是另一件事。

所谓真人,或所谓已自证成就的修士,比如在寻常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在受到诱惑、不为人知时仍不会做,甚至是都不会动念头,这就是对本心的凝炼。这与神通修为无关,只是一种自我修养,也是这世间真正存在“我”的根基。

凝炼“我”,就要凝炼元神世界中的准则。无论这准则是怎样的,它内存的秩序不能自相矛盾、不能导致世界的崩塌。虎娃目前的修为尚浅,但待他真正渡过天地大劫的考验、飞升登天超脱而去、达到历代天帝的修为境界时、这却是开辟帝乡神土的基础。

所有仙人,若有幸修为到了那一步,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否则无从开辟灵台世界。这也是他们届时所面临的最大考验,此考验非常凶险,尚非今日的虎娃所能知。

但虎娃在九境中的求证,也是谙合这条大道的方向前行。我在世间的存在是真切的,有关诸人诸事皆非虚无。以自己的身份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对世人而言是最简单又是最不简单的修行,比如今日巴国中的学正大人。

三个月后,虎娃走出了竹林,招呼正在石壁洞府中修炼的太乙道:“随为师走一趟,我要去学宫。”

多少年了,众弟子还以为他永远都不会去了呢,看来虎娃终究没有忘记自己是巴国学正大人,要亲自到学宫中理事。藤金、藤花等人都想跟着师尊一起去,也是因为好奇想看热闹,虎娃却命他们留在了彭山。

虎娃不是去学宫巡视的,而是以学正的身份去主事的,藤金、藤花等人在学宫中并无官职,跑去起什么哄呢,随从有太乙一人便足够了。

然而没有人看见,在虎娃带着太乙离开彭山后,幽谷竹林中还站着一个人,正在用手指轻轻拨弄刚刚拔节而起的笋尖,赫然也是虎娃。那么带着太乙前往巴都城学宫者,又是什么谁呢?他同样是虎娃,也可说是虎娃斩出的仙家阳神化身。

为何要用“斩”来形容修成仙家阳神化身?再看竹林中的虎娃,他什么都没有失去,无论是生机气息还是神通法力,完完全全都是原来的样子,那么“多”出来的那位巴国学正大人,便是虎娃此番修证的结果。

其实虎娃完全也可以不斩出仙家阳神化身去学宫,而他今日做到了,就意味着修为上的精进,同时也是心境上的堪破。出彭山幽谷之时,他已突破了九境三转修为。

第007章、路遇(上)

如此并不意味着虎娃已掌握了仙家阳神化身的玄妙,他只是选择了这样一个契机。当虎娃整顿学宫圆满、这具仙家阳神化身的修炼亦圆满后,方意味着虎娃九境三转修为的圆满。

至于九境四转修为如何突破,那是下一步的修行,也许到了那时,虎娃才能真正求证仙家阳神化身的玄妙。

虎娃与太乙没有坐车,就在大道上步行。太乙多年后再度涉足与古时不一样的巴原,当然想多看看世间风貌。以化境之能,飞天之时以神识扫过,诸般人烟景象便可尽收元神。但若想体会真切,最好还是亲身走入其中。

少务一统巴原后,世间诸事又出现了什么变化,也是虎娃感兴趣的。出了彭山是野凉城,他们沿着城外大道向巴都城方向走去,这里巴原中央最繁华富庶的地带,大道上行人往来很是热闹,沿途有不少村寨,师徒二人一边走一边以神念交流。

太乙问道:“师尊如今已突破九境修为,我还以为你不再留恋巴原,将远游中华之地。”

虎娃:“我当然有远游中华之地的打算,但尊长当年命我行遍巴原五国,其实我还未真正完成,不必急于一时。先待眼下的修行圆满,再去游历一番。”

理清水曾让虎娃行遍巴原五国,虎娃也的确都走到了,但有些地方,他只是飞天而过,并没有脚踏实地,如今也打算找机会再走走,算是求证另一种圆满。如果说世界这么大,很多人都想去看看,对虎娃而言却非是这种心境。

高人的世界非常人所能理解,比如在妄境中,便能见证并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远比现实的世界广袤无尽;而生死轮回境中,更是经历了无尽的世界与年代、穿越了不知多少时空。普通人远游,往往存了猎奇、观览、玩乐、炫耀等自我满足的心思,可是世间高人并非如此。

游历,对于五境修士突破大成修为是至关重要的,而真正的当世高人,却未必要亲身将所知的天下游尽,哪怕只在山中定坐,不仅能知常人已知的世事,而且能知无尽未知的世界。若纯粹是为了游览参观,中华之地也无非是一样的人烟城廓,而世上总有未猎尽之奇。

太乙:“师尊什么时候远游中华之地,别忘了把我也带上。”

虎娃:“你曾经游历过的地方,比我更多更广,在蛮荒之外又见到了什么?”

太乙:“蛮荒之外还是蛮荒,诸多凶禽异兽,尚有异族诸部。”

说话间,他们到达了彭山与丈人山之间的隘口。这里是巴都城外的关防重地,当年相穷大军曾在此与巴室国守军连翻激战,双方为争夺这个战略要冲都投入了大量精锐军阵。如今巴原已进入一统后的太平年代,此地早也看不到当年的战乱痕迹。

由于是一个交通要道,来往商队都要在这里歇脚,这个驻军的关卡也渐渐发展成了一个集镇。集镇的中心是大道边依山而建的坞堡,所谓坞就像一座小型的城廓,四面高墙,里面可以驻军,是战时扼守隘口的要塞。

有驻军,不仅有运送来生活物资,将士们平时也会买很多东西,最早的集市就是这么出现的。随着此地越来越繁荣,短暂或长期停留的人口越来越多,坞堡外又出现了很多建筑,最多的就是各种商铺与寮肆,甚至还有驿站与客栈。

巴原上各大集镇中的驿站,最早并不是官方的驿卒换马处,而是供赶路的行人歇脚住宿的地方,只有一个大院子加几间空屋。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人变得更加富足,在行路中也会更注重享受,于是就有人开设了专门的客栈满足其需求。

客栈往往和寮肆一体,前面搭个棚子摆上桌案,出售各种食物,后面再修几间屋子,可以供人住宿。虎娃特意退后几步让太乙在前面领路,太乙则走向集镇中最大的一家客栈前的寮肆。

他们来的时间不巧,寮棚中已经坐满了人,还有好几个人正站在那里等。两名伙计跑前跑后给客人们上东西,正忙得不可开交,而老板则一个劲地说抱歉,请后来的客人再稍等。

太乙当然不能让师尊在这乱哄哄的寮棚里待着,他站在里面等座位,虎娃则在寮棚外闲看来往的行人。恰在这时,有两辆车停在了寮棚外的空地上,车上下来了九个人,当中簇拥着一位衣衫华贵的青年男子。

上一篇: 鬼股(原名:股事志异) 下一篇: 地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