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师(350)
这不是普通的对联,看内容和格式是一幅挽联。买字画也要图个吉利,谁能把写给亡者的挽联买回去挂着呢?字画店里居然会放这种东西,因为它是近代名人手笔。这幅挽联是李鸿章写的,挽悼薛焕的侧室金氏夫人,也是他的亲家。
薛焕,字觐堂,四川宜宾人,晚清名臣,官至两江总督兼署江苏巡抚,曾主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潮州、琼州、台湾、淡水各口通商事务,身后诰封光禄大夫、头品顶戴、工部右侍郎、总理各国衙门事务大臣。
其人的历史事迹很复杂,早年在任上兴办洋务、晚年在家乡兴建书院。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力主加强沿海防御,京津应早做战备迎敌;在处理通商事务中,在当时能力可及范围内,尽量坚持主权利益。但另一方面,他也曾勾结英、法、美军队,合作围剿天平天国。
挽联这种东西通常在祭奠之后就要烧掉的,将心意表达给在天之灵,一般不太可能留下来。如果见到这种古物,可能是逝者家人认为书写者的身份特殊值得保留,或者是做为陪葬品放在墓中。
见华有闲的神情不太舒服,游方小声问道:“这是一幅祭悼死者的挽联,你自己看看,有什么感觉?”
华有闲皱着眉心道:“按我们老家的说法,有阴气,觉得身上不舒服。”
游方:“再仔细形容一下。”
华有闲想了想:“好像有东西在往外发散,玻璃都挡不住,就像冬天埋在土底下的落叶,似乎有种闻不见的气味。”
游方点了点头:“你形容的不错,这是从墓室里拿出来的,出土有些年头了,但一直封藏着,最近才被人摆出来。”
华有闲微微吃了一惊,悄声道:“难道这是……?”
游方仍然无声地点头,默认了这东西是盗墓贼赃。感应分辨其物性,它是一幅曾随着墓主人下葬的挽联,出土时间应该不短了,但最近才拿出来。它只能是从金氏夫人墓中盗出来的,不可能有别的来历。
它出现这家店里,被当做古玩字画出售,看来店主人多少是个二百五,懂字画鉴定却不太顾忌别的。这种事情在当今混乱的文物市场中也很难去管,店主人完全可以说自己是从乡下收来的,反正是一百多年前的东西了,谁也说不清来历。
而那边谢小丁拉着沈四宝的袖子道:“这对联好怪啊!”
沈四宝解释道:“这是一幅挽联,是为祭奠已故之人写的,看题头和落款,是李鸿章写给薛焕的夫人金氏,应该是陪葬之物,沾染的阴气比较重。”
谢小丁:“难怪我看着觉得不太舒服!……薛焕是谁啊?”
沈四宝还真知道,在一旁小声的给谢小丁解释。这时一个店员从后面走了出来,招呼道:“几位,要买字画啊?”
游方点头道:“是的,我要买下这幅对联,老板,你开个价吧!”
第一百九十二章 玉翀阁主
店员一听就乐了:“这位先生您可真有眼光,这可是李鸿章亲笔啊!看样子你是个识货人,就给你个实在价吧,二十万。”
华有闲和谢小丁都被吓了一跳,这么贵呀?沈四宝却摇了摇头道:“根本不值,去掉一个零还可以。”
他主动帮游方砍价了,古玩这东西定价差别很大,其实最不值钱的就是这种物件,买回去几乎没法挂也不能玩赏,仅仅只有文物价值,而没有“古玩”的用处,行内卖不出价来,要不是名人手书根本没人要,除非有重大历史意义,更何况还是来历不正的?沈四宝开价两万很合适。
当然了,如果是王羲之、颜真卿的墨迹,管他写的是什么联,可能一样会爆出天价,那是另外一种情况。
那店员把眼一瞪,头摇的跟钟摆一样,愤愤不平道:“小伙,你开玩笑吧?不卖、不卖!”说不卖也就不卖吧,他嘴里还说个不停:“你们可看清楚了,这是李鸿章亲笔写的!上哪儿去找?你们走遍这条街,也不可能见到这种真货色……”
谢小丁很不解的问游方道:“游方哥哥,你怎么想起来买这种东西?”
游方淡淡一笑:“我对历史研究感兴趣,买回去只是做资料,倒不是当个古董。”
而华有闲对店员说了一句:“还真以为我大哥不识货呀?你们把这种东西放在店里面,也不怕晚上闹鬼!我大哥肯花钱买,那是帮你们!你就不觉得,大热天站在这个屋角挺凉快的吗?”
这一句话说得正在喋喋不休的店员差点没打个冷战,又扭头问游方道:“这位先生,你真想买啊?”
游方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是的,我真想买,你如果做不了主,把你们老板叫来。”
店员悄悄走到后面去了,不一会儿从外面走进来一个身材有些发福的中年人,身后还跟着两名手臂上纹满了纹身的男子,狐疑的问道:“是哪位先生要买字画?”
老板刚才接到店员的电话,以为有人想找茬。结果游方还真是要买这幅挽联,也不理会老板在想什么,慢条斯理的跟他侃价。说到最后,他在老板耳边悄声讲了几句什么,店老板的神色变了似想发作,但又忍了下来。
这笔买卖最终还是笑着成交了,游方花一万八买下这幅挽联放进了背包,要开发票店里没有,游方则坚决要求对方开了一张收据。离开的时候,他记住了这家店的位置以及店中所有人详细胡形容特征。
游方倒不是想管闲事,也不是钱多了烧的没地方花,一方面是因为这东西万一被外行人买去了挂在家里确实不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竟然与吴屏东有关。
前年在吴老家谈到国际玉玺拍卖会的“盘内滚珠局”,事后有一次一老一小在一起喝酒,吴屏东第一次谈及了自己的前妻。她姓薛,叫薛奇男,是薛焕的曾孙女。游方当时印象挺深的,如今见到流落到文物市场的薛家遗物,于是就买了下来。
谢小丁真是个开心果,从店里出来就忘了刚才不舒服的感觉,反而佩服起游方与沈四宝的侃价水平来,能从二十万一路砍到一万八,简直太了不起了!游方与沈四宝却只能相对苦笑,与谢小丁解释了半天,识货的内行逛文物市场,这根本算不上侃价。
又在镇中逛了半天,淘了几件小玩意,主要都是沈四宝淘给谢小丁的,虽不算很珍奇,几百块钱的东西而已,但内行人出手也都是货真价实。天色已经渐渐晚了,大家坐车离开了磁器口古镇,这一天玩的非常开心。
还有一个小插曲非常有意思,别看沈四宝什么都依着谢小丁,但有些事坚持起来也很固执,出去玩的时候他不让谢小丁拍照,连数码相机都劝她别带,手机偷伯更是被阻止。沈四宝显然有自己的想法和顾忌,不知道他是怎么对谢小丁说的,一向调皮捣蛋的谢小丁竟然老老实实的听话。
至于游方和华有闲,那当然是乐得如此,就算那二位想拍照,游方也得想办法搞破坏,不能把照片留在他们手里。
第二天又在重庆市内转了一圈,主要在中兴路一带,回来之后游方就准备找借口走人了。吃晚饭的时候心里正琢磨怎么说呢,谢勤接了一个电话,然后就开心的笑了,大声说游方很好,小丁也没事了,万分感谢云云,原来是谢小仙打来的。
然后谢勤又把电话递给了女儿,姐妹俩在电话里咯咯笑着说了半天,然后小丁又把电话递给游方道:“小仙姐姐要和你说话。”
电话传了好几手终于到了游方这里,谢小仙也很高兴、声音很温柔,首先代表叔叔一家人感谢游方,感谢他请来周梦庄先生治好了谢小丁的病,并祝他在重庆玩的开心。
当着这些人的面,游方只能不冷不热,很客气的在电话里寻问谢小仙近况,工作怎样、身体如何?这时谢小仙却突然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游方,你知不知道吴教授的前妻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