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我会去广市,正式的和那些老板签订合同,开厂子创品牌,这个行业我会持久做下去,”
“5月份,我会去港城,大姐跟我一起去见见世面。”
“你们是想跟我一起走出去,还是想留在老家,走我这个老路子,赚钱不会像现在这么赚钱,不过也会赚钱的。因为这个旧货渠道在我手中!”
于虹想做顶头的批发商,而不是卖东西的人,做顶头的批发商肯定是赚钱的人。
于虹迫切的想要挖到第一桶金,是因为她要去港城,趁着股市掏得第二桶金,股市赚钱就像数字一样的递增,也像数字一样瞬间消失,玩的就是个心跳。
全家听着于虹的计划,每个人都若有所思,先不着急先思考。
只有于宝最不走心,他选择跟二姐于虹出去见世面。
于家庄的狂欢,香味儿飘香十里,烤羊肉的香气,引的周围的村子狗汪汪叫。
~~~~~~
漠县的潘县长终于得到了准确的消息,这个于虹是真有本事,搞经济是一个能力。
想想最近出现的政策,潘县长眼睛一亮,双手一拍,终于找到了接盘侠了!
作者有话说:
第十九章
潘县长想找一个冤大头, 将纺织厂这个一直在亏损的工厂给兑出去。
同时还要负担整个工厂中所有员工的工作,不能开除所有员工。
还有一并承担纺织厂欠银行的债,最好是让纺织厂还能够推陈出新, 走上人生巅峰,再给漠县增加点税收那就更好了。
要求多,而且还在亏损,潘县长也觉得有点坑人,不过…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自己又不是经济强者, 也不是能挣钱的人’
‘在自己手中不值钱东西,可能会在人家有能耐人手中焕发新生呢。’
‘自己可不能心虚!实在不行就让点利,前三年给补贴,银行给贷款……’
潘县长不停的给自己纠结的内心进行开解, 自己不是找一个冤大头坑一波,而是要确切的解决问题。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潘县长觉得自己就是个当官的,又不是搞经济的商人。
现在国家开放市场经济,不少亏损的国企工厂和产业,放到私人的手中, 焕然一新。
给国家干活和给私人老板干活,完全就是两种概念。
国家干活就是浑水摸鱼, 也不会有人开除,这就是吃的一个铁饭碗。
也是所有打工人想拿到的铁饭碗,因为只要进入了编制, 就没有人可以开除了。
然而给私人老板干活, 干的不好就滚蛋, 纯粹是老板一个人说的算。
潘县长越想越是这么回事, 就是因为自己太好脾气了,自己不停的给纺织厂擦屁股。
导致纺织厂没有任何的自主能力,自从开房进去之后,纺织厂的亏损直线下降。
今年更是连续三个月了,工厂的机器连一半都没有开到位,因为根本就没有订单。
漠县太小了,所以纺织厂也没有任何的名气,市场上也涌进了大量从南方送来的廉价的布料。
无论是色彩还是纹路,都要比本地的纺织厂好上很多,已经彻底的挤占了纺织厂的地位。
找冤大头行动已经持续很久了,潘县长从知道政策之后就一直在寻找‘冤大头’,哦,不~应该称之为投资者。
潘县长早就想将烫手的纺织厂兑出去,但是一直没有人伸手呀。
每天问一遍纺织厂的领导们,有没有自己想集资的‘好汉’。
没有傻子,也没有‘好汉’接手烫手的芋头。
而且潘县长也不知道县城当中到底谁有钱,也逮不到冤大头。
但是现在的世界不同了,漠县终于出现了一位百万富翁!
在潘县长的计划中,100万都用不了,顶多50万就能盘下来一个纺织厂,不仅送地盘送人还送优惠政策。
潘县长觉得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绝对能够说服于虹收下纺织厂,毕竟他已经探听到了消息,于虹的姐姐一家人可是在纺织厂工作。
“对,没错,跟余家庄的村长说一声,让他通知一下于虹,到时候我和她见一面说一说。”
潘县长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这件事情,让秘书直接下发自己的决定。
当天回家的时候,潘县长都带着笑容,终于不用再熬夜睡不着觉,头发也不会再掉了吧。
看到县长夫人都一愣愣的,总觉得自己的丈夫要乐极生悲的样子呢。
毕竟能成功创业的人,就算是运气占了一多半,但是聪明的头脑也不会轻易的被人糊弄吧。
…………………………………………
于家庄狂欢一夜,年轻人们吃饱喝足后,回家休息。
于家庄的这一批年轻人真的是觉得跟着于虹姑有前途,干活很开心,大家一起聚餐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