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他又脸红了(252)
“见杜公子的模样,似乎与杜侍郎无甚感情,尚有恨意,想必不会拒绝柳某的请求吧?”
第121章 王妃不必自以为是地安……
窗外有阳光斜斜的射进来, 在屋内打下一条粗粗的光柱,光柱内有各色灰尘纷飞,四下静悄悄的, 只剩几声鸟雀的鸣叫。
柳阳景依旧温和而克制的笑着, 仿佛刚才所说之话不是劝人出卖自己的父亲, 而是感叹一句“天气真好”
杜津远咬着牙,两颊的肌肉微微抽动, 隔着杂乱的胡须, 杭絮也能看见他的脸涨红起来。
“你在说什么鬼话,他又没罪, 为什么要逼他承认!”
柳阳景不动声色:“如今有关杜侍郎叛国的证据已齐全, 只剩几个细节,杜公子数年未归,不知内情,一时难以接受,也属正常。”
杜津远冷笑一声,“既然柳大人说证据齐全,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屈尊来请我呢?”
他无奈的笑笑:“杜公子仔细想想, 叛国乃重罪, 陛下仁慈, 念在杜公子离家多年,也许不会责罚过重, 但杜夫人是杜侍郎的正妻,必然会受牵连。”
男人呼吸一滞。
柳阳景的话还在继续:“若是杜公子能够劝下杜侍郎,拿到他的口供,我便可以此向陛下求情, 兴许能保下杜夫人一命。”
他的语气变得诚恳:“杜侍郎局面已定,我做这些,只是想尽量帮一帮杜夫人与杜公子。”
杜津远神色恍然,掠过面前的柳阳景,侧过头,落在桌面上的一沓画上。
荷花、小亭、一叶孤舟、窗外的柳树、门前的青石板……他幼时把家中的每一处都走了个遍,尽数画在纸上。
不知何时,他原以为这些东西早就被丢弃,然而却是被另一人好好收藏保存着,纸面微微泛黄,透出岁月的痕迹。
“我……”他艰涩地吐出一个字,随后咳了几下,才说出后面的话,“让我想想……”
柳阳景后退几步,体贴道:“杜公子可以想一想再给我答复。”
“柳某不打扰杜公子。”
他转身,朝门外走去。
杭絮倏地转身,望向柳阳景的脸,背对杜津远的那一霎,他脸上恳切的表情就完全消退,转为一成不变的温和漠然。
见她望来,对方没有丝毫惊慌,反倒微微笑了笑,接着缓步走出门外。
-
杜津远在椅子上垂头呆坐,抬头后,茫然的目光从杭絮的身上扫过,好一会儿才道:“王妃还在这里做什么?”
杭絮压低声音,不让门外的人听见:“难道你真的认为杜侍郎犯了罪?”
他凄然地笑笑:“证据确凿,我的想法又有什么用。”
他抚摸着那封信上熟悉至极的纹路时,心便凉了半截,时间逐渐流逝,事到如今,心已完全凉了下来。
“证据虽然确凿,但并非完全没有推翻的可能,杜侍郎有可能是被人诬陷。”
她不相信,与爹爹为好友的杜侍郎,竟存着叛国之心。
“诬陷、诬陷……可诬陷又要从哪里找证据!”
杜津远狠狠地把手中的狼毫笔甩到地上,“轱辘”的声音响了许久,墨水在画纸上留下一道刺目的痕迹。
“证据不会消失,只要能够细心寻找,总能发现露出的蛛丝马迹。”
杭絮顿了顿,忽然意识到上一句话不像安慰,倒像嘲讽。
于是她又干巴巴地加了一句安慰:“杜侍郎在狱中,应该也不想见到自己的儿子是这副样子。”
“你还是应当振作起来。”
杜津远转过身,背对着杭絮,从笔架上重新抽了一支笔,继续在纸上作画,“王妃不必自以为是地安慰别人,你不是我,理解不了我的感受。”
杭絮没有反驳,她站在后面,看对方把一副漂亮的残荷图抹成大片的黑,转身走了出去。
-
杜津远最终还是没有同意,只说要再考虑一段时日。
柳阳景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微皱一瞬,而后恢复原样。
“还请杜公子尽早作出决断。”
坐在马上的时候,柳阳景与杭絮并道而行。
杭絮不动声色地打量身边之人,柳阳景看着高瘦,文人一般的模样,骑马的动作姿态却很不错,比之军队里的骑兵,也无不及。
她夹了夹马腹,马匹轻轻打着哼,敏捷地穿过人流间的一个小缺口,甩开柳阳景。
可没一会儿,对方便又跟了上来,轻飘飘地瞥了杭絮一眼。她猜这人看出了自己动作,可却没有说什么,而是提起另一个话题。
“臣在杭将军家中搜出的那块玉佩,纹路有些奇怪,我这几日翻阅典籍,发现似乎与科尔沁有些关联。”
“明日,臣要进宫向陛下禀报案情进展,顺便去拜访一番科尔沁的使者,届时又要打扰王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