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主带走后我成了祸水(98)
她也不在意被人当成妖女,只是人的长相是很有迷惑性的,秋兰溪觉得,就凭自己这张脸,大约都会让一部分人去怀疑她是被污蔑的,因为长着这样一张脸的人,怎么看都担不起祸水的名头。
一路游街归去,满足了百姓的好奇心后秋兰溪才回府,一回去,她立马就放松了下来,毕竟一直维持笑脸也是件很累的事。
脱了衣服她便去了书房,准备将大宁律令好好研读一番,这样日后她挑刺才能师出有名,也不容易落入敌人的陷阱中。
虽然她相信燕清黎不会不帮自己,可自己立身正,才更能保证让敌人无从下口。
燕清黎并没有打扰她,庆和帝瞒着众人给殿试带来了一个王炸,后续的影响也需要关注,以免有人借此做文章,不过对此最尴尬的无疑便是太子了,从秋兰溪出现开始,以往的谣言便不攻自破,这些日子以来隐隐标榜自己在庆和帝心中的地位比燕清黎更高,还因此忽悠了不少人的太子自然不可避免的为此有些难堪。
因为这些日子以来的猖狂,对他不满意的不少,燕清黎不难推测,他此后日子大抵是会不好过一阵。
她等着看好戏。
燕清黎为此忙碌了起来,等太阳下山才去叫秋兰溪用膳,然后默默注视着她回屋。
按理来说,从今日起,她们就该避嫌了,毕竟从秋兰溪成为大宁御史起,她们的关系就可以开始一定程度的分割了,避免将裙带关系代入朝堂。
但她却没有说,这是否代表着一定程度的默认?
她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52章
燕清黎回到房中时,发现秋兰溪还趴在桌上写着什么,凑近一看,才发现纸上写着几个罪名。
莫须有罪、腹诽罪、寰中士夫不为君用罪、意欲罪……
她不由有点纳闷:“你在写什么?”
秋兰溪:“在练习怎么当好一个祸水。”
燕清黎:“……?”
见她仍然困惑,秋兰溪便给她解释了一下罪名的意思,譬如莫须有罪,莫须有的意思就是可能有,意思就是我觉得你以后会犯错所以我提前先把你给杀了。
秋兰溪太清楚自己的定位了,她就是一把刀,不过,她也没想按照庆和帝的意思来,因为她不在意自己以后会被人怎么骂,让她为了点好名声附小做低卧薪尝胆是不可能的。
她要玩就玩个大的,庆和帝他们做事都得讲究师出有名,所以哪怕是面对自己想弄垮的对手无论如何也得让自己站在正当的立场上,可她不用啊。
对秋兰溪来说,只要能把政敌搞垮,她才不在意用的方法有多离谱。
而寰中士夫不为君用罪,则是秋兰溪苦思冥想下才被启发,当初半圣愤而离朝,这种做法在之后吸引了很多士大夫效仿,不管是真的失望还是因为在官场混不下去的,都打着这个名头体面离场,而皇帝还不能追究,毕竟得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秋兰溪想的这个罪名,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有才华不来出仕为皇帝效力也是一种罪。
听上去很离谱,但秋兰溪相信庆和帝采纳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因为这条罪名既能去治那些游离于朝堂之外又名声大能左右一批读书人的士大夫,也能强行将一批眼热的人才收入囊中。
哪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罪名能通过是因为跟庆和帝一拍即合,但他们都不会去恨帝王,只会不满秋兰溪这个提议者。
欺软怕硬是大多数人的本能,不畏强权才是少数,更何况,能提出这种建议的,本身也不无辜。
燕清黎不赞同地皱眉:“你这样还哪来的活路可寻?”
筒车的存在足以让民众念着她的好,有这个基础在,只要她不犯什么大错,最后退场下场也不会太难过,可如果她这些想法真的被施行出去,不难想象恨她的人会有多少,他们会日日夜夜都盼着她死,各种针对的手段频出。
“怎么就没活路呢?”秋兰溪笑容不变,“只要最后上位的是你,难道清黎还不会护着我不成?”
跳得高的人下场凄惨,无非就是因为他们背后的人倒台才不得善终,可对秋兰溪来说,她本就也没有多少退路,也不过只有燕清黎这一条而已。
她不确定燕清黎最后能不能上位,因为她与庆和帝的感情做不得假,所以秋兰溪敢肯定,她是做不出逼宫之类的事的,就算真想下手估计也会等新帝继位以后再说,可秋兰溪不想等那么久,也不想把自己的事丢给别人去做。
她像是已经被点燃的干柴,烈火熊熊,难以熄灭,早便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燕清黎不认同她的想法,连她自己都不能肯定最后胜利会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