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116)

特意点出了名,其中就有陆静然呢。

他这才担心上了。

瞿和清从来没想过,这两个人回并排而行,而且气氛很好。

“田教授,你回家了。”他微笑着打招呼。

“是啊,瞿老师你还不走?”田琼笑容满面的问,看起来心情相当不错。

陆静然看了眼瞿和清,尊师重道的叫人,“瞿老师好。”

瞿和清:“……你好,这位同学。”

田琼回头说:“陆静然,你下次有问题,还是可以来问我,不仅限于课本之内,我喜欢善于思考提问的人,那今天我走了。”

“谢谢田老师。”

等着人走远了,瞿和清终于憋不住的问:“陆静然你自己都解决了?”

简直是太魔幻了,这个老师前几天还咬牙切齿的,突然间就转变了风向。

陆静然想了下:“差不多,虽然拿不到高分。”

积极地态度加上一张漂亮的试卷,应该能安抚住人。

瞿和清看着人,他想说既然你这么有办法,还叫我帮忙做什么?

你咋怎么能?

“瞿老师,听说你和法哲学的赵老师,还有立法学的何老师是朋友,还会经常一起吃饭?你看方不方便……”

她给了对方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瞿和清:“……”

这个人还不死心啊,又打上主意了。

陆静然见人不答应,就自动当默认了:“瞿老师那我谢谢你了,辛苦了。”

瞿和清:“……”

无话可说。

考试成绩要下个学期才会出来,陆静然连续两周当了乖宝宝。

班上平时再怎么浪的人,这会儿考试也收心了,班上终于到齐了。

陆静然倒是给各科老师,都解释了一遍。

这事情她开学的时候就做过,期末再来一次,刚好是首尾呼应了。

陆静然也余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是在判死刑之前,还是得尽量的争取一下,说不能逃过一劫。

学校的科目都考得七七八八,也就终于到了元旦节。

这个年代,元旦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学校放了一个星期的假期。

如今很少会有人远行旅游,所以当地的活动很多。

学校有庆祝的晚会,每天还有不同主题的舞会,还有各种庆祝新年的社团活动。

陆静然没有参加任何社团和学校职务,也不感兴趣,早早的溜了。

元旦节是商场人流量的高峰,服装店已经做好了企划。

会把上一个季度的存货拿出来打七折,彻底清仓,哪怕折扣都这个价位,也会是能有薄利。

而且又上了一批新款,为了避免人手不够,还找了三十个节假日兼职。

陆静然也有自己打算,准备带着两个孩子去逛庙会。

两个小家伙要求很久了,庙会那天会很热闹,不但是有各种庆祝新年的活动,还有有各色小吃。

陆静然一个人看不住两位,怕人多走丢了,所以叫上了曾宇和周石一起。

服务行业的很多职务,假期都是和正常的相反,因为节假日刚好是人流的高峰期,会比平时更加忙。

公司全体加班,不过会在假期结束后,然后再另外调休。

陆静然是不喜欢往人群里面凑的类型,今天倒是难得。

她从小到大都是孤家寡人一个,所以对这些传统的民俗节日不关心不感兴趣。

因为中国人的节日,总是会围着‘团圆’和‘寻根’两个主题。

到了中午,几个人就近在附近吃个饭,陆静然把两个孩子送回家,这才去了公司。

陆静然刚推门进来,谢叶子就迎了上来。

“小老板你来了,刚才琳姐打电话过来了,让你给她拨回去,应该是有事情和你说。”

陈忆琳年岁比自己大,所以谢叶子能叫对方琳姐……但是陆静然比她还小几岁,总不能叫名字吧。

她是最先一批到投资公司的,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做服装,当时公司一共才五个人,所以她这么叫习惯了,后来也就纠正不过来。

她这么叫,公司其他人也就跟着叫。

虽然不太正经,不过老板前面加一个前缀,听着倒是更加可爱和亲和力。

陆静然说:“好,我知道了。”

她快步的往办公室走,其实昨天她和陈忆琳就在电话里聊过。

影视圈整体发展都不算很好,香港电影票房很好的成绩,也就两三千万左右。

一千五百万可以排到业内前票房前十五。

香港还算发展很好,内地就更加贫瘠了。

他们服装上次赞助的导演,这次要重新拍一部电影,想要那他们入股投资,到时候电影上市,参与票房红利分成。

在这个遍地商机的年代,只要是入了门,很多时候机会就主动找上来。

只需要聪明一点就有可能发大财。

第66章

陆静然电话回拨, 那边很快就接听了。

对方有移动电话,所以找人很方便,不用通过中间人递话。

因为这样, 陆静然也在考虑要不要投资一个大哥大。

陈忆琳笑着说:“说好的分公司来剪彩的,这又只有我一个人,这台前的荣誉都归我了, 我还想把你介绍给的朋友。”

“下次也有机会, 对了,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陈忆琳轻叹了口气:“我有什么事情, 我就不信你没有猜到了。”

上次她和人提过一嘴, 陆既然很聪明。

和聪明的人说话很省力气。

陆静然开门见山的问:“你想投多少钱?”

“我觉得200万差不多,你觉得可以吗?”

陆静然犹豫了几秒,“我觉得可以,不过,200万有些多了。”

陈忆琳问:“多了吗?那你觉得多少合适。”

陆静然前后想了下,给出了个大概的数字:“70万左右。”

200万投资, 这几乎占了一半电影投资了, 他们如果不跟着进度,后续分账的时候可能会有麻烦。

这个年代的娱乐圈, 还没有那么规范,有时候过犹不及, 一次性占到太大比重。

很多人都不知道, 其实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内电影每年总票房收入, 就达到20亿元以上。

这是个空前繁荣的市场。

如今娱乐方式匮乏,很多人都习惯看电影的这种消遣。

而且电影院平均票价才3毛钱,要达到这么高的总票房,平均观众人次达到了70亿左右。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水平并不低,各种题材百花齐放,很多人热衷于通过电影,去窥探另外一个世界。

一直到95年,这是个转折,中国电影市场直线下降。

2003年电影观众人数仅仅只有七千五万而已,基本上相当于十年前年平均两天的水平。

电影市场的下滑,最直接和主要的原因。

就是当时的vcd盗版碟片泛滥,每家都有vcd播放器。

然后再过几年网络发达起来,又有了层出不穷的下载软件。

当时防盗版的措施有限,电影公司也无可奈何。

大部分的热门电影,上映后两三天就有高清版下载,然后就再很少人去电影院买票观看。

那时候还有个矛盾,90年代国内的物价涨得很快,到了95年看电影已经需要十块钱了。

而影院的配置却没有提升,还是十几年的那套,很多人自然不买单。

大家都版权意识不容,有免费或者几块钱买碟可以无限看,谁还愿意花个去电影院。

盗版VCD带来电影市场危机蔓延十几年。

到了2010年后,国内电影市场才慢慢再度火爆起来,达到另一个高峰。

这么分析,电影市场的走势和地产业有很多相似点。

都是经历了高峰,然后低走,在突然繁荣起来。

陆静然是受理经济纠纷的律师,客户遍布各行各业。

她有个习惯,善于做总结,所以国内经济发展案例看得多,很多发展好上市企业都不是一朝一夕做起来的,在90年代初就有了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