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六零:我带着淘宝无敌了(422)+番外

作者: 林觉觉 阅读记录

解应宗一直垂着眼皮子,好像没有在听大家的话,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老头儿,精神着呢!

解应宗抬起头,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在场的人。

顿时,整个会议室里的气压都低了几分。

解应宗开口说道:“首位接诊制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座的都是内行人,就不用我多说了。”

郑文江闻言挑了挑眉,就自己一个外行?

外行这事还过不去了?

不过看在解应宗是在为赵雨笙说话,他也就没有开口。

“至于验证,那就在全院推广,看看效果。”解应宗一锤定音,“赵雨笙同志,提出这个制度,很好,值得大家学习。”

“可是……”纪副院长有些不服气,开口说道,但是却被解应宗抬手阻止了,继续说道:“就这样吧,全力推广。”

散会之后,纪副院长第一时间跟着解应宗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院长,您怎么能帮那个赵雨笙说话呢?”

纪副院长的语气中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解应宗一双虎目瞪着他,道:“因为这个制度值得,因为她值得。”

接着解应宗将水杯重重的放下,水花溅了出来,他声音不大,但是却带着一种不可质疑的坚定,说道:“这里是医院,不是勾心斗角的地方,治病救人是放在第一位的,只要是有利于这个我都赞同,只要是不利于这个,别怪我不客气。”

纪副院长被镇住了,解应宗的脾气他是知道的,垂头丧气的从办公室里出来。

医院里不服气赵雨笙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这次解应宗院长发了话,郑书记也明摆着站在赵雨笙的后面,有些人就算心里不服,面上还是不得不推广首位接诊制度。

一晃时间来到了农历四月中旬,杜方麓的家人要从老家来了,说起来真是受罪,坐火车要在路上摇摇晃晃的一个星期。

王建平一家人也全都来了。

这次王雪的工作关系也转了过来,换言之,不回去了。

杜家父母下了火车之后只觉得脚底下没有根,每走一步都是跟踩在棉花上似的。

宋安懿和杜方麓去迎接了,为了表示重视,王建平也去迎接自己未来的亲家了。

杜方麓的父母个子都不高,皮肤黑黄而且干瘦,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王建平扶着杜方麓的父亲,道:“一路上辛苦了。”

王建平的话他勉强能听懂,但是杜父的话,王建平一个字都听不懂,全靠杜方麓在中间做翻译。

这次来的除了他父母,还有他大哥杜方崖和小妹杜方嘉。

一路上回来又要坐公交车,一下车,杜母就跑到路边吐了起来。

杜方麓忙拍着母亲的后背,用家乡话跟她交流。

杜母连连摆手,表示自己没事。

一行人到了赵雨笙家里。

这终于算是胜利会师了。

看的出来杜父杜母对王雪都很满意,杜母拉着王雪的手不放,虽然交流全靠一半猜一半比划,但是也不阻碍情绪上的交流。

第316章 小雪婚事

杜方麓的家人从老家带来了很多的土特产,春笋干之类的。

吃了饭,王建平和杜父杜母也就正式的商谈起了婚事。

两边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人,彩礼嫁妆什么的都是象征性的,最要紧的是婚期,两家人定在了八月份。

到时候杜家人肯定不能来了,从老家来这里一趟可不容易,王家也不挑这个理。

现在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有些离家比较远的小夫妻都是写信告诉父母一声结婚的事情,然后往家里寄一张照片就行了,等到有时间再回家。

商量好了这些事情,大家又一起去了单位上给杜方麓分配的房子。

杜方麓分配的房子是刚刚修好的,刚刚完工不到一个月,但是已经好些人已经住进去了。

毕竟现在的人也不重视装修,买些不可或缺的家具就可以过日子了。

杜方麓家的这一栋楼距离赵雨笙家里走路不到十分钟,可以说是很近了,这房子在二楼,位置不像是赵雨笙家里那么好,在两头能有独立的大阳台。

而且赵雨笙也发现了,现在厂里盖的房子面积越来越小了,这一套房子顶多也就四十平。

毕竟厂里好几千工人,要是都盖大房子,厂里可没有那么多钱。

现在要紧的是,尽快的让大家都分房住进来,而不是思考怎么住的开。

还有就是现在的工人大多都是年轻人,就算是家里有孩子,也都还小,住房的矛盾还不是很大。

这间屋子的格局是两室一厅,自带一个小卫生间,客厅特别小,两个卧室的面积还行,很有时代的特色。

后世一般是客厅面积大,卧室的面积要小一些,而现在一般是反过来的,客厅的面积小,卧室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