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虫娘开始的进化之旅(542)+番外
假如质量不是很小,那么这些绕着恒星旋转的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
但因为恒星多数都是气态结构,而且体积基本上多很大,所以不少看起来都像是互相环绕着旋转一样,但如果经过计算,就能发现,它们总体上还是环绕着共同的质量中心在旋转。
假如如此状态的恒星数量一多,那么它们的运动模式就有些难以预测了。
由于轨迹一直在变化,而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至今没找到任何的数学方程来计算它们的运动轨迹。
通过对大尺度的观察,脑虫们预测,整个宇宙都在趋向于环绕着某个神秘的质量中心旋转。
但是现在,尚且没有发现那个相对的中心点。
……
飞行了几个月后,质子炮技术取得突破,虫娘族第一艘巡洋舰建设完成。
这一艘新舰船的战斗力要远强于之前的驱逐舰,而防护能力暂时是驱逐舰的两倍。当前的力场护盾最高也只能维持当前的状态,承受2000万吨当量的直接轰击而不受伤,要想继续提升,就要耗费几何倍的资源。而且材料本身无法产生足够的磁场强度来保证如此规模的核聚变趋于稳定。
千米长的战舰确实诞生了,哪怕不用膨胀空间,这艘船内部也能非常舒服地生活几万人。
第二艘的巡洋舰可能需要三个月才能坚持,之所以消耗这么长的时间主要是为了在高空轨道上建造生产基地。
从第三艘开始,巡洋舰的产量将达到一个月一艘,并且不会占有驱逐舰的建造。
为了突出巡洋两个字,这艘船将首次采用10倍以上的功率,来让它的牵引速度达到60速。
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很多难点,但只要相关的器官成熟,那就能迅速地运用到整个文明中,甚至星球推进装置也能获得改造。
第409章 鲁尼的飞船
星球转移半年后,远离原本领地12光年。
实际上大部分星球还没飞出原本的领地,而这个速度,很可能远远达不到从银河外过来的那群生物的入侵速度。
巡洋舰的牵引装置已经改进到了40倍光速,可能再花半年时间,就能达到预定的速度了。
60倍光速,意味着1年可以飞行60光年的距离,1000多年就能横跨整个虫娘星系。
好吧……宇宙太大了,一个小小的星系都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飞到。这也是文明们扩张得如此之慢的重要原因。
舰队在此时飞入了一个黑洞星系的周围。
和其它的黑洞不太一样,这个黑洞周边并没有太多的天体,因此没形成致密的吸积盘,表面的温度不算太高。
它的质量不算太大,孤零零居于一片昏暗的空间,周围没有任何的星球存在。
体积巨大的虫娘母星经过了黑洞较近的区域,洛雅急忙派出了空间虫制造了几亿公里的膨胀空间,才算是勉强稳定了环境。
这里距离黑洞视界依然很远,从远处就能看出其外侧物质在坠入其中以前,释放出的亮光。这些光线看起来有些混乱,两侧亮,中间反而略微偏暗,有剧烈的脉冲波动从其上下两端辐射出去,发射到宇宙深处。
“果然研究黑洞是没可能的。”
那里面的奇点是将一切都挤压到没有意义的地方,其真正的秘密在视界以内,然而一旦进入视界,就再也无法脱离出来。
其实都不用接近,视界附近的巨大引力场都足以扯碎物质。哪怕洛雅想制造一片膨胀空间来抵消引力也不行,因为空间虫也是会被拉扯向黑洞的,它们最终会被引力摧毁。
远离了这处黑洞,之后一个月,虫娘族逐步替换了牵引装置,慢慢让所有的飞船都加速到了40倍的光速,算是及时采用了之前的成果。
再之后半年时间,所有星球和飞船都相继改进到60倍光速。
科研探索船的牵引特别强化到了62倍,以便于随时返回和离开快速运动中的母星。
从太空中望去,所有飞行的星球周围都环绕着几万个小型的虫子,它们构建的网络完全包裹了整颗星球,从而带着它向前方飞行。
关闭状态的星门就像是围绕在周围的卫星,并没有投入使用。
舰队在前进了整整2年后,舰队规模扩大到了很夸张的地步,洛雅这时候下令停止护卫舰和驱逐舰的生产,只生产巡洋舰。虫群主要的精力将全都投入到自身基因的改造和进化上。
……
几座聚变装置提供的微弱光芒均匀地照射着整个母星。
天寒地冻中,远处的科研探索船突然表示在一光年外发现了未知文明的飞船。
为了安全,位于最前方的提斯2号星(原提斯文明宜居星球)关闭了牵引航行,顺带着将一个12艘船的舰队派往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