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登基后他们悔不当初(171)

“报——————”

三名城楼小兵欣喜若狂,几乎手舞足蹈,“麒麟军撤军了!麒麟军撤军了!”

十二名武将,六名谋臣皆是怔愣,不敢置信,“撤军了?怎么可能?”

袁翁立刻上前,“如何得见?恐防有诈。”

小兵语气激动,眼里几乎冒出了眼泪,他很着急,着急回北地相救自己的老母亲,“是真的!是真的!收兵撤军,营帐也收归辎重车上,由徐令、梁焕等人前后军相护,已撤出了两里路,是往浊河的方向。”

萧寒与诸将快步上了城楼。

城郊麒麟军营帐的方向,炊烟已灭,麒麟军高歌声渐行渐远,数十万大军悉数后撤,蜿蜒于山脉间,宛如游龙,叫城中诸将诸兵不由皆落下泪来。

退兵了……

退兵了……

袁翁心震心折,几乎失语,城中将士心情皆十分悲怆激动,莫说是眼下,便是将来再遇上,也不想再与麒麟军为敌。

麒麟军远去,已看不见御辇。

信报兵出城探路,半个时辰后回来禀告,“胫口已开,麒麟军撤走了!”

萧寒压住心底翻起的涛浪,传令全军,“随本王一道杀回燕北!”

军士高声应和,骑兵当先,粮草辎重在后,往北奔袭而去。

撤军路上走得慢,第七日撤回浊河边冀地,碰上了严元德率领的十万大军。

远处山岗上成字样军旗迎风猎猎,严元德跨马立于江边,下令全军渡河。

谋士左江心震,心中却依然十分迟疑,不敢相信,“万一是诱敌之计,趁我军渡江时发起攻击——”

严元德已收到前沿军报,摆手制止了谋士的话,“渡江,一半船渡,一半过桥。”一则他知女帝必会信守承诺,不会发起攻击,二来萧家军渡江有序,便是攻袭,也有应对。

麒麟军分列两侧,两名小兵看谷道外侧两人穿着露趾鞋,大冬天踩在薄雪上,冻出了紫色,一时冲动,便从自己的行礼包里,掏出了两双半新不旧的鞋子,往那两名小兵身上扔去。

“接着!”

他自己有用破布纳鞋底的手艺,过几日再做一双便好啦!

士兵原以为是暗器,引起一阵骚乱,接住后发现是两双好的兽皮底厚布冬鞋,登时怔住了。

其他士兵亦知这是北上去打突厥士兵的,都解开了自己囊袋翻检,除了馕饼,把陛下刚发下来的两件冬衣也匀出来了一件,裹着一点肉干,抛到山下,歌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粗放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中,叫人心情激荡,萧家军抱着冬衣,纷纷扬声道,“望有一日,兄弟们能来北地做客,必好酒好肉招待兄弟,也盼望有一日,能下江南,看好山好水!”

“看好山好水!护好山好水!”

应和声此起彼伏,左江欲制止,但十万军士的长龙,所过之处,几乎人人都匀得了一件冬衣,女帝军中竟无一将士出声制止,足见心胸气魄。

如此内斗消耗,只为谋求霸业功勋之行,究竟是对是错。

严元德遥遥往太行山脉拱手,勒马渡江。

山坳里歌声嘹亮回转,地面和树枝也跟着微微震动,崔漾在临江山半山腰的营帐里,略一想,便也猜到了,粮食她不算很缺,多发的一件冬衣算是过年的赏礼,辎重里一件多的也没有,但也未对此事多置一词,只专注翻阅着手里的军报。

三十万大军从各路回防,沿浊河南岸建营屯兵,除了日常驻守兵防,半数士兵散于各村落,伐木开荒,开垦出的荒地按亩算,可以自己耕种,也可到耕地司署领一笔钱粮。

开荒开得越多,钱粮越多,如果自己耕种,那么耕地司署会发放相应数量的粮种,种出来的粮食除了税课外,可归自家所有。

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这是王铮与诸臣商议出的军屯民策,天子至少要在边关待上一年之久,士兵干劲很足,也不着急归乡了,试种一年,收成好,便可举家迁徙来此处落户,便是收成不好,开垦出来的地也可上交朝廷,换取米粮。

军屯的目的是希望士兵能留在边关,如此大成便能多一道屏障,也能收获更多的粮食,落营以后崔漾未有停歇,召见了冀地州官,以及一些由州官举荐上来的擅长农事的农人,匠曹,也换了便装,去村落乡里看荒地开垦的情况。

“先仅着山林荒地开,树砍了帮着劈柴,一半做军需,一半给农人,山陵上的地开不开,先找匠曹看有没有适合山林的作物,否则开出来难灌溉,种不出粮食,就是白费力气了。”

刁同甫应声称是,时不时便看向前侧的陛下,天子下地的事有,但多是做做样子,大成却出了两位,这一日下来,他这个做臣子的都腰酸背痛想喊累,陛下却一点异样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