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艺女王[重生](223)+番外

顾南沅看她跑去朋友群中,一群人围着她手舞足蹈的激动的说着话,视线还一直往她这边看,很明显是在以她为中心进行讨论,顾南沅对她们礼貌的点点头,然后带上口罩离开了,留下身后一片关于她的讨论。

其中有人拿手机偷拍她却忘记关闪光灯的声音,那明显的“咔嚓”声,顾南沅有些哭笑不得,却也没有太大的反感情绪。

过早的成名,注定让她走到哪都会成为周围好奇的存在。

她没有出国,也没有去央音的作曲系和电音系就读,而是进入民乐系,一开始外界知道的少,但随着顾南沅每周定时开始上大课,带着口罩做了些遮掩还是被一些眼尖的民乐系学生在教室里认出来,然后在央音传播开来。

最初传开来,她选修的课程被人摸准了时间,还有外系的学生来旁观她,后面被上课老师和系里辅导员事后教育了这样的现象才减弱,但是跟顾南沅同上一堂课的很多学生却还是压不下对她的关注和好奇,无法把她当成普通同学看,常常偷拍她上课或者下课的一些照片,弄的她在央音认真学习的动态常常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然后又被娱乐媒体拿去大肆做报道。

这样的发展弄的全国人民都知道她大学就读民乐专业,还弄的民乐专业又在全国爆火了一把。

央音系主任有次遇到顾南沅还跟她打趣,说她现在就是民乐招生的活招牌,提升很多国民对民族乐器的关注和喜爱。

对此顾南沅也是哭笑不得,但是也乐于见到,在名人堂推出后,她实名认证加入社交信息分享平台,也开始隔三差五会在上面发布她在央音学习各类民族乐器的照片或者学习演奏视频。

这样的学习动态分享,每次评论区都存在一些留言表示他们也想学二胡、学柳琴、学箜篌、学三弦……学顾南沅在了解的民族乐器。

很明显顾南沅作为明星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无数年轻人不自觉的跟风模仿她,这一点顾南沅捕捉到,偶尔比较闲还会录一些学某种传统乐器的心得视频对外做分享。

这些视频无一例外会成为全网最火的视频,不仅仅在名人堂火,还在中国其他社交平台火,被人上传到国外一些热门视频网,也能出现很高的点击流量。

看到国外一些人感兴趣中国传统乐器的学习,顾南沅每次拍摄她的学习心得也更用心,拍完还让助理做了多版翻译发布到她海外的一些社交账号上,

随着顾南沅拍摄演奏民族乐器的视频,常常在名人堂上大热,传统乐器在网上出尽风头,无形之中吸引很多人模仿她拍摄类似的视频,其中有新手,也有“民间高手”,视频百花齐放的内容,有些也能大红于网络。

“南沅啊,我看你不仅仅适合做南美B国的旅游形象大使,也很适合做我们民乐的形象大使啊,看看现在全国被你带起的学习民族乐器的热潮,我也该给你申请个中国民乐形象大使了。”

在中国民族音乐艺术节上,已经被官方宣布成为一国旅游品牌形象大使的顾南沅,遇到来出席表演的方理事。

方理事一见到顾南沅,就忍不住跟她开玩笑,恭喜她现在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协会理事对于顾南沅凭借人气明星的影响力大力推广宣传中国被很多人遗忘的民族乐器,方理事也十分感谢。

跟顾南沅说了很多话,轮到他要准备上台表演才离开,离开前,方理事出人意料的将一个老朋友引荐给顾南沅。

“顾同学,不知你对中国戏曲感不感兴趣?”

第128章 戏曲艺术

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校长汪福临的带领下,顾南沅在中国民族音乐艺术节上, 听了好多场戏曲。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顾同学, 有没有什么好的创作灵感?”

每看完一场戏剧, 汪福临都忍不住问有些强撑着听的顾南沅。

顾南沅能看出来汪福临对她的期待,但她却一时半会欣赏不来这种戏曲艺术。

“我们中国的戏曲是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的音乐之一。”

汪福临提起戏曲一脸自豪,但是看着中国传统音乐艺术节上, 戏曲表演大厅寥寥无几的年轻人, 又不自觉的落寞起来。

“你们年轻人喜欢戏曲的人太少了。”汪福临的话,令顾南沅怔愣了下, 想开口安慰这门曲艺早晚会有人继承欣赏,汪福临却继续感慨。

“你们年轻人不喜欢,没人来继承发扬, 这门曲艺还不知会断在哪一代。”

汪福临的担忧, 顾南沅不了解戏曲所以可能理解不透彻, 后面细细听了汪福临对这个文化圈的发展才知道, 它面临比中国传统乐器还糟糕百倍的发展危机。

“戏曲跟传统乐器比较固定的吹拉弹唱技艺不同, 它断了可就没人再能摸索复原的文化, 中国戏曲很多艺术表现都是只可身传难以言教的技艺, 戏曲的每一种唱腔和身段艺术, 同样的某段唱腔和动作, 不同的角儿来表现,其中细微的表现差异, 就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滋味,这些都是靠后人从前人身上慢慢悟的。”

“这一个需要静下心来苦苦琢磨的悟字,就赶不上这时代进步的快,戏曲还是需要在继承中发扬改良的音乐艺术。”

“顾同学,你以为中国戏曲从古至今是一成不变的唱腔和表现吗?”汪福临神色嘘唏的望着顾南沅,语调带着某种韵味徐徐跟她道。

“中国戏曲每一个戏种现存的表现形式,都是一些优秀的戏曲人随着时代变迁做适应社会音乐审美改良的优秀成果,它们能经久不衰的传承千百年,用现代的说法,它们就是以前的中国流行音乐。”

汪福临将戏曲定义为以前的流行音乐,顾南沅想一想那时候的传播和受欢迎追捧程度,的确是这样,若按一个时代最受欢迎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定义为当代流行文化,中国以前的流行音乐就是戏曲。

“就拿现在的京剧来说,都是老一辈努力改良过的。”汪福临看着顾南沅若有所思的眼睛,继续跟他感叹戏曲艺术的演变继承。

“老祖宗传了几百年的曲艺,说起来在保留传统下不是谁敢乱改的,但是它却必须随着时代变迁的文化去做最受国人喜爱的改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一直经久不衰,成为当代“流行”,不被国人遗忘的继续一代一代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京剧的这份改良其实在很多年前就该我们这些前人来做,但是某个特殊时期,戏曲断了发展,这一断,我们这些人就跟不上时代的喜好去对戏曲进行能适应现代发展的改良和创新。”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受到外来文化侵蚀,喜欢他们传过来的流行音乐文化,对我们的传统音乐越来越敬而远之,我们跟时代发展和你们这些年轻人完完全全脱离的联系,你们不愿意静下心来听,我们也难有机会去了解你们对戏曲的反应,难以找到改良的方向,更难以找到能继承戏曲的新一代优秀人才。”

汪福临说到这里,眼里划过一抹痛色。

作为中国戏曲教育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的校长,汪福临比任何一个人都要了解戏曲教育在当代的尴尬局面。

“因为不受你们年轻人喜欢,戏曲教育招生难,升学难,就业难,三难因为种种原因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其中招生难,最难的是你们年轻人不欣赏这份文化,欣赏也觉得未来就业困难,来报考学习的优质苗子一年比一年少。”

汪福临深深的叹了口气,望着在顾南沅这个现代流行音乐杰出的代表人才,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忧心忡忡。

他是多么希望,中国戏曲界也能有顾南沅这样天赋出众的优质苗子,来将中国戏曲继往开来的发扬光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