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带着英莲分花拂柳走至一处小亭子内,亭内放了小巧的圆木桌子,又有几个木墩子供人歇息,宝钗和英莲坐下,姐妹两人小声说着话。
英莲随手折下一枝玫瑰,拿在手上把玩,小声问宝钗:“可有薛伯父的消息了?薛大哥去了好些日子了,怎的还没个信息?”
宝钗叹息一声:“没信息便是好事,我这些天最怕的便是京城来的信。”
在英莲不解的目光下,宝钗尽心的解释:“若哥哥来信父亲好了,自然皆大欢喜,我这提着的心也算是落了地,妈也不必日夜担忧,可若是……来了不好的信,我情愿一直没有信传来,也好让我有个想头。”
“你莫多想。”英莲攥住宝钗的手,握住的时候满心一惊,今天的天气可是极好的,在外边时间长了只会觉得有些燥热,可宝钗的手却是冰凉的:“望姐姐多加保重。”
英莲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搜肠刮肚的说些安慰的话:“薛伯父是个好人,老话常说好人有好报,我想来,薛伯父一定会好的,过不了几天,姐姐一定会一家团聚。”
“承你吉言了。”宝钗笑着应了一声。
紧接着,两人又讲了一些宝钗在学校的趣事,英莲把昨日封氏讲的让她去上女学的事情告诉宝钗,宝钗也很替她高兴,又承诺这几日教她多识些字。
那边,薛太太和封氏讲定了认亲之事,薛太太让管家派人通知薛家另七房的人,说是明日摆酒给宝钗认义父母。
薛太太这次派的人极是时候,原那七房正商量着谋划薛家的几个铺子,这一得听甄士隐要认宝钗为义女,立时便打消了这主意,四老爷按压下这些人,只说再等等瞧着,甄士隐是朝庭命官,在薛家也住不得几天,等他走了再谋划不尽。
而二房有些打退堂鼓,他们只怕前脚得罪了宝钗,后脚甄士隐会帮宝钗讨还回去,大房兄弟二人商量了一回,只觉得这事情还得稳妥些,莫太急了,别搞的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
各房均打了小主意,拿定了小心思,反倒让薛家这一天过的平平稳稳的。
到得傍晚时分,宝钗在房里陪封氏和英莲说话,忽同福打帘子进来,一进屋便给了宝钗一封信,小声道:“这是扬州林姑娘的信。”
宝钗看看信封,上面的字的的确确是黛玉的笔迹,她有些疑惑,不知黛玉写信给她做甚?
打开信,宝钗拿出信纸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满心不是个滋味,连信纸掉到地上都不晓得。
却原来,贾敏前些日子去了,黛玉悲伤不过,卧病在床,林如海怕黛玉思母成疾,便劝她想开些,又让她给宝钗写了信,只希望宝钗能够开解开解黛玉。
想想前世的时候,贾敏也是这个时候去的,再过不了两个月,恐怕黛玉就要随贾家的人北上了,思及黛玉,再想想自身,宝钗有些恐慌。
贾敏如前世一般就这么去了,那自己父亲呢,到底能不能保得住性命。
封氏弯腰把信拿起来,不经意间看到贾敏去世的消息,也惊的手上一抖:“林夫人去了?那般灵巧的人怎的偏如此命苦。”
宝钗摇头苦笑:“林夫人自来体弱,前些时候她家小公子病逝,想来义母也知林大人夫妻熬了这么些年才得了那么一个儿子,儿子即去,林夫人一时心灰意冷,就这么……只是,她这一去独留下林大人抚养林妹妹,恐这对父女日子也不好过。”
封氏叹了一声:“林家夫妻感情是极好的,就是林夫人多年无子,林大人也不曾纳妾,林夫人这一去,怕林大人的半条命就要去了。”
第二十四章 噩耗
宝钗到前院的时候,薛太太正在屋里抹泪。
“妈。”宝钗上前抽出帕子给薛太太擦眼泪,小声劝慰:“妈莫伤心了,咱们还是早些商量着派哪个过去吊唁为好。”
薛太太抬头:“你说的是,我想来不如派薛送去。”
薛送是薛家的二管家,是薛老太爷在的时候在路边捡回来的,在薛家长大,对薛家的感情非同一般,最是忠心不过的,因着他曾救过薛宏的命,便让他姓了薛,如今薛送也已经年过四十,早先常年跟薛宏在外做买卖,对人情世故是极精通的。
让他去林家吊唁不说薛太太,就是宝钗都很放心。
“送伯几时走?”
同福带着小丫头端了银盆上前,宝钗亲自拧了帕子服侍薛太太净了面才问。
“我收拾些东西给林姑娘带去,明日便让薛送去扬州。”薛太太哭了一会儿子,这会儿有点口干,喝了口水,拍拍宝钗的手:“你不必担忧,我未必就是因着贾敏哭的,只是由彼推已而已。”
宝钗心里明白,又劝了两句,便回去写了封信交给薛送,让他亲带给黛玉。
忙完了这些事情,一天的时间也过的差不多了,宝钗又教英莲习字,带人陪伴封氏,还安排人照料甄士隐,一夜过去,第二日,薛家摆了酒席,请了四老爷并几个族人过来,明堂正道的让宝钗认了义父母。
认亲时,甄士隐并封氏端坐在椅上,宝钗捧了茶上前,跪下恭恭敬敬的嗑了三个头:“义父义母请喝茶。”
甄士隐和封氏笑着接过宝钗的茶,喝了三口之后笑着叫宝钗起来,甄士隐又送了宝钗文房四宝,笑道:“这是我当年读书时用的砚台,是老物件了,如今给了你,希望你在学中努力读书,万不可荒废了学业。”
几个薛家男丁听的脸上变了色。
他们可是知道自家的太太奶奶们在大房讲的那些话,很是指责宝钗不该读书,现如今甄士隐却鼓励宝钗读书,这可是在打他们的脸呢。
宝钗笑着应下:“女儿一定不辜负义父一番教导。”
说话间把砚台小心的收妥,封氏又递了一块玉佩:“这块玉佩是当年我和老爷在京都的时候,端慧公主赏下来的,玉佩是一对,我给英莲留了一块,这块就给你吧。”
宝钗赶紧道谢,一脸喜色的玉佩,脸上的欢快是怎么都遮掩不住的,她朗声道:“谢义母,女儿早先读公主传,最佩服的人便是摄政王陛下,只恨女儿晚生了几年,没有得见陛下风采,今日见了端慧公主赏的东西,也算是了了女儿一番心愿。”
封氏笑着点头:“不只是你,便是我也是很佩服摄政王的,只我比你强些,倒是瞧见过陛下玉颜,说起来,咱大清的女儿家,又有几个不敬服她呢。”
这下子,薛家男丁的脸上更加难看。
英莲坐在一旁,似懂非懂的点头,嘴角含着纯然的笑:“我想着,就算是男儿,恐敬服陛下的也很多,我听父亲讲,他就很仰慕陛下。”
英莲这话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是叫薛家人脸如猪肝,等认亲礼毕之后就匆匆起身告辞,连饭都没吃一口,甄士隐站起来相送,竟然还往他们心头上扎刺,笑道:“我还想与几位老兄痛饮几杯呢,瞧来今儿是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