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瑶看看孟大夫,再看看范五,范五挥手:“甭看我,我又不是大夫,你们合该听她的。”
云瑶一笑,又叫一个丫头去取烈酒。
齐顾氏这时候也稳住了,赶着安排丫头准备茶水点心之类的。
不一会儿,小丫头就拿了烈酒和帕子,云瑶亲自动手给小八斤擦拭。
擦拭了好长时间,渐渐的,小八斤不再那样烧的厉害了,云瑶赶紧叫齐顾氏过来看看,两人摸了摸,均觉得烧有些退了,心中高兴不已。
云瑶谢过孟大夫和范五,又问了孟大夫一些该注意的事情,又要给两个人备饭。
孟大夫和范五见齐家这样忙活,也不好久留,便一起起身告辞。
云瑶送两人出去,临出门前有几分不好意思,笑了笑道:“也是家里太忙乱,我也不留你们了,且等孩子好了,我做东请你们吃酒。”
范五点头轻笑:“我且等着呢。”
孟大夫回头对云瑶道:“孩子病的大厉害了,你们精心些,要是有什么反复,只管寻我。”
云瑶答应了一声,直将两人送出大门才回来。
她回来的时候八斤已经醒过来了,大约是舒服了一些,肚子也觉得饿了,四处找奶吃,齐顾氏赶紧叫了奶娘过来喂奶。
云瑶看孩子能吃得下去奶,也大松了一口气。
等八斤吃过奶睡熟了,齐顾氏才和云瑶去小花厅说话。
齐顾氏想着三个女儿一起去粤州,这心里就满是担忧,跟云瑶说道:“也不知道你三姐他们这会儿走到哪儿了?那粤州能是什么好地方?早先流放过去的朝庭官员能有几个活着回来的?我但凡一想,这心里就疼的难受。”
云瑶先前看过一些地理图志,倒也知道粤州是哪里,了解粤州的地理地形以及一些民风民俗,她倒觉得粤州是个好地方,并不像齐顾氏说的那样险要。
见齐顾氏担心,云瑶少不得给齐顾氏解释一二,她笑道:“娘太过忧心了些,其实叫我说,粤州没娘想的那样,这粤州临海,海产多的是,再加上四季和暖,土地肥沃,种地的话一年两熟三熟都不成问题,出产是极多的,再加上到底气侯暖和,物产也极为丰富,不说别的,一年四季都要新鲜的菜啊果子的可不是一件好事,照我说,比咱们肃州整日吃风沙强多了。”
齐顾氏还有几分不相信:“真有你说的那样好?那为什么朝庭都将官员流放到那里?”
“好倒是真的好,只是太远了些,多数官员身子骨差,这一路走过去更加熬坏了,再加上水土不服才会病倒的,并不是说粤州不好。”云瑶赶紧解释了一通,又道:“那里临着海,海上有好些番邦商人过来,而且咱们大周的商人也在那里出海,等三姐他们过去,真要有心,光出海一年里头挣的钱就海了去了。”
说到这里,云瑶一拍手:“对了,我给大姐和七妹写封信去,她们即然去了粤州,便不能白瞎了那样的好地方,种地的事大姐是行家,倒不用我多嘴多舌,只这商贸的事情,我还得给大姐提上一句,叫大姐多留意,若是做的好了,一年赚上上百万两银子都成,而且离长安又远,天高皇帝远的也没人管,赚的钱都能落到自家腰包里。”
“你说的都是真的?”齐顾氏很是吃惊,可还有几分不相信。
云瑶用力点头,才想要再解释一番,却不想外头一个声音传来:“四嫂说的真真的。”
原来竟是齐宝盒听说了八斤的事情过来看孩子的,她正巧到了门口,也正巧听到云瑶说的那些话,因此一边笑吟吟的说话一边进了门。
见齐宝盒都说是真的,齐顾氏才彻底的相信了,同时,也不再替齐金枝几个担心。
一时云瑶带齐宝盒看了八斤,又拉着齐宝盒说了好一会儿话,等着齐靖安顿好那几个游侠回来,也就到了傍晚时分,其间云瑶又想办法给八斤灌了一回药,又多寻了几个丫头过来照看孩子。
许是到了固定的地点,屋里整治的很舒服,许是那些药真管用了,过了一晚,八斤就又好了许多。
隔上五天,八斤小脸上多了肉,整个人也眼瞧着圆润起来。
那几个游侠见孩子稳妥了,便要告辞离开,齐靖苦留,几个游侠只说不放心谢家老小,想护送谢家到了粤州再说,齐靖见他们这般仁义,也不便留下,只能给了他们一些银两,又给谢定国和周宏文还有赵五写了信,云瑶和齐宝盒还有齐宝瓶也都写了信叫游侠带去。
云瑶怕齐铜锁担心孩子,特意将八斤如今的模样画了下来放到信中,也能叫齐铜锁看看孩子并没有事情,而且病也好了,叫她能够安心。
等打发走了几个游侠,天气更加炎热,云瑶受不得寒,也有些苦夏,也就不乐意出门,整日钻在屋里或者研究机械,或者带带孩子,或者叫两个女先说一回书。
如此,夏去秋来,这一年肃州变化更加大的惊人。
先是肃州的羊毛制品卖的更好更多,再就是肃州的青盐卖了许多地方,光是卖盐就赚了不少钱,另外,齐靖叫人酿的各色果酒都能喝了,也开始贩卖,许是肃州地理位置和水土的原因,这里出产的果子味道都好,酿的酒也好,一经贩卖,立刻引的多少地方都抢着买,因为才酿了一年酒,备的货不多,好些地方都卖断了货,很有一种一坛难求的感觉。
除此之外,蜀州那里产的铜铁也都通过特殊渠道运了许多来,韩昕叫人秘密打制兵器,招收士兵,努力练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倒也练出了一支战斗力比北梁和西狄都不弱的军队来。
☆、第二百九十章 抢他丫的
大周承平三十三年冬
往肃州去的官路上挤了好些人,多数都是面带菜色,拖家带口。
这些都是大周百姓,因今年烘灾遍地,到秋天百姓没有收成,朝庭却横征暴敛,搞的好些百姓没有活路。
离肃州不远的晋州百姓听说肃州富庶,百姓日子好过,便成群结队的赶往肃州。
半路上没钱没粮了,好些都是卖儿卖女,还有的百姓在路上悄生偷别人家的粮米,更有的偷别人家的孩子煮了吃,杀人越货的也是不计其数。
许多百姓根本没有走到肃州,路上就躺倒在路旁再也起不来了。
韩昕和齐靖也知道百姓日子困苦,原也有心接纳晋州来的百姓,可是,朝庭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竟然下了一个什么禁迁令,便是各地百姓都不许迁移到别处,地方官员也不许收留别处百姓。
肃州这边收留一二百百姓倒也没事,可要成千上万的收留,难免就露出痕迹,说不定朝庭又要派人来找磋了。
再加上,肃州本也不是农耕之地,百姓富裕那也是因为种果树,养牛养羊才富起来的,肃州本地粮食并不多,养本地百姓还成,要是再接纳别处的百姓,恐怕大家要一起挨饿的。
实在没有办法,韩昕只能令肃州各城城门紧闭,不得收留晋州逃难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