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昭告饶,“不闹了,我要沐浴,两日没沐浴我身上不舒服。”
耳房里雾气缭绕,屏风后魏昭脱掉外衣,搭在椅子上,动手解中衣,突然,传来极轻微的响动,魏昭回头,声音从身后发出的,窗扇摇晃了一下,飞入一物,落在她脚边地上,魏昭抓过衣裳,掩住身子,走到窗前,窗外没看见人影,魏昭走过去蹲下身子拾起一个纸团,打开一看,纸上写着:速离开此地。
第77章
魏昭仔细看这张纸条, 在不起眼的右下角, 有一个陈风堂的标记,是陈风堂的人送的信,显然, 她到西泽州消息走漏了, 西泽州不比北安州, 北安州是徐曜的老家, 是徐家几代经营的地方,西泽州有半数是胡人, 胡人一直觊觎中原, 趁着中原大乱,很可能有异动。
魏昭穿上衣裳, 走出耳房,朝上房走去, 严符正跟夫人说话, 看见魏昭进来,一脸严肃,问:“昭儿, 有什么事吗?”
魏昭道:“舅父,我得到一个消息,西泽州的人背后有动作, 我想明早离开, 如果我留在此地, 我怕舅父有麻烦。”
她留在严府非但帮不上舅父, 如果被心怀叵测的人拿去,威胁徐曜,徐曜将陷入两难。
“昭儿,你明早走,我派人护送你离开。”
严符怕外甥女留在此地有什么闪失,毕竟西泽州人口杂,比较乱。
“舅父,我明早乔装改扮,悄悄走,舅父请上座,外甥女给您拜寿。”
魏昭跪下,郑重地叩头,“祝舅父松柏长青,日月长明。”
站起身,恭恭敬敬拿寿金呈上,“外甥女远道来,没准备寿礼,寿金舅父收下,外甥女一点心意。”
严符板脸,严词拒绝,“舅父不要你的寿金,你能来给舅父拜寿,舅父就很开心了,阿昭,你是个有情有义的孩子,舅父很欣慰。”
严氏颇不放心,“阿昭来就带了一个丫鬟和一个小厮,万一路上遇到麻烦,主仆三人势单力孤。”
严符道;“阿昭说得对,人多目标大,她们主仆三人反倒安全些。”
“舅父当心。”
“昭儿,你路上小心。”
第二日,魏昭起身时,严澜也醒了,招呼丫鬟进来,魏昭梳洗打扮,萱草服侍魏昭换上茧绸直裰,头戴方巾,脚下穿方口皂青布鞋,一副秀才打扮。
萱草还是装扮成小书童。
严澜退后几步,上下打量,“这般清俊的秀才,可别半路哪家小姐抢亲入赘了。”
常安牵着马等在角门,三人悄悄从东角门出去,天刚亮,街道没多少行人。
骑马跑到东城门,东城门刚开,三人出城后,萱草问;“公子,我们去新北镇吗?”
初春的清晨,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空气里浸着青草的香,湿润的微风扫过脸颊,魏昭清脆的声音,“我们去西雍城,你们还记得我们上次路过西雍城,哪里有一家张氏包子铺吗?我想吃豆腐皮包子。”
三日后,魏昭三人来到西雍城,辽东第二大城池,进城门,牵着马,沿着长街走,看到了临街哪家张氏包子铺,魏昭把马匹拴在饭铺门外的古树下,常安拿出水壶,给马匹喝水,喂草料。
魏昭和萱草走进包子铺,刚吃过早膳,时辰早,店家娘身材丰腴张王氏坐在桌前摘菜,看见二人想起来,“秀才来过我们铺子?”
魏昭和气地说:“大嫂,我们上次路过,吃大嫂家的包子,回家后甚是惦念,又过来一饱口福。”
张王氏是个爽快性子,心宽体胖,热情地往店里让二人,“秀才先坐下,包子刚放到锅里,点火蒸上,稍等片刻。”
魏昭主仆在一张空桌子旁坐下,萱草放下肩头包袱。
张王氏边摘菜边跟魏昭闲聊,“秀才家住哪里?”
“新北镇。”
“家中几口人?”
魏昭暗算了下徐家的人口。
“九口人。”
“这一大家子人,你兄弟几个?”
“兄弟四个。”
徐家四兄弟,两个小姑。
“你家里兄弟姊妹多,家门兴旺。”
张王氏羡慕地说,招呼她男人,“当家的,你看锅里包子好了没有,好了给这位公子端上来。”
包子出锅,掌柜的一个老实有点木讷的男人端上一屉包子,冒着热气,魏昭拿盘子捡了几个包子,叫萱草端给门口喂马的常安。
自己拿一个包子,还烫手,咬上一口,鲜香不腻,美味可口。
包子铺没到饭点,没有客人,魏昭跟张王氏说;“我家里人喜欢吃豆腐皮包子,我想拜师学艺,大嫂收下我这个徒弟,我付五十两银子,给师傅的茶水钱如何?”
她怕张王氏不答应,又道:“我们可以签一份合约,我自家吃,不是开饭馆,抢你生意。”
五十两银子学艺,张王氏算算,这要卖多少屉包子,一个包子才卖一文钱,张王氏顿时兴奋的两眼放光,“秀才,你要学我可以教你,不过你要学几日,你吃住怎么解决。”
张王氏挺精明,魏昭道:“大嫂家有地方住吗?吃住另外算钱。”
“那好,那好。”
张王氏一算,又是一笔进项。
“我们三个人,按住客栈标准算,饭伙钱照付。”
张王氏站起来,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饭馆后院有两间空房间,原来是我小姑子住,她出嫁后一直空着,还有一间屋子小点,堆杂物,我收拾出来给你门口的小厮住。”
张家人丁单薄,夫妻俩还有个七八岁的男孩,□□学堂。
魏昭和萱草跟着张王氏到后面住屋,夹在店面跟正房中间的一间屋子,屋里有一张木板床,一张桌子,几把旧椅,房间许久没人住,前面店铺遮挡,屋里黑又简陋。
床上放着旧被褥,倒也洁净,张王氏说;“被褥是我新拆洗的,晾晒了。”
临时住几日,魏昭为了学艺便宜,也就将就了。
小饭馆戌时打烊,店家两口子歇息早。
二日,张王氏四更天就起身了,魏昭听见正房有动静也穿衣起来,萱草也醒了,困得迷迷瞪瞪地爬起来。
大清早,北地初春气候寒凉,萱草穿着夹袄,帮张王氏在院子里水井旁提水。
饭馆后厨里,张王氏教魏昭选豆子,“挑饱满个大的,我们这里出产的豆子出浆率高,我家做包子的豆腐皮都是自家做的。”
张王氏看魏昭的手,“读书人的手比女人的手都秀气白净。”
豆子用水浸泡后,张王氏用石磨磨豆子,磨出的豆浆又细又香,仔细地过滤,然后把过滤的豆浆,一瓢一瓢倒入锅里煮,告诉魏昭,“这是煮浆,豆皮薄厚要均匀。”
趁这空挡,指导魏昭挑香菇,“香菇选菌伞肥厚整齐,表面平滑,菌伞下面的褶裥要紧密,有香气。”
火候到了,张王氏开锅,揭起来,皮薄透明而不破,光滑呈金黄色泽,柔软相互间又不粘连,张王氏说:“我们自家做的豆腐皮一点不马虎,不糊弄,才能做出好吃的包子,冬季你过来,尝尝我用冻豆腐馅蒸的包子,保管你吃一回,想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