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107)

【此次出征,准备仓促,组织不当,于是明朝的大军出发不久,军内自相惊乱,未到大同,军中就已然缺乏粮食。】

【而且还不断有人死亡,僵硬的尸体几乎铺满了道路!】

【同时还要再加上连日风雨,人情汹汹,于是还未到达前线,军心就已经不稳!】

【这时一些随驾官员,见到此种情景,便再次请求朱祁镇启程回军。】

朝中大臣立即细听——

回去了吗??

【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毕竟朱祁镇和王振的目的还没达到。】

【而且王振一听,甚至大为恼怒,于是为了杀一儆百,特罚谏阻最力的兵部尚书邝埜,以及户部尚书王佐跪于草地之中,直到天黑才准起来,再后来,王振的同党彭德清也以天象谏阻,结果王振也不愿意听,仍然逼着大家继续前进。】

兵部尚书邝埜:“……”

户部尚书王佐:“……”

同党彭德清:“……”

人:呵!!!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脑瓜子嗡嗡的,也算是真切体验了一回血压升高的感觉,而且越听越是难言,也越是对他所设立的东厂观感复杂!

宦官如此专权,尽管有皇帝的原因,但如此给予宦官权利……果真是弊端太大!

现下他还有更改挽救的机会,但这王振……这王振可是真的该当死罪!

所以之后呢?

究竟又是如何导致的那种结果?

【瓦剌那边,首领也先听说朱祁镇御驾亲征,便佯装退却,然后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

【到正统十四年八月一日,王振和朱祁镇顺利进入了大同。】

【他们看到瓦剌军队北撤,果真以为瓦剌害怕亲征部队,于是就此继续坚持北进。】

【但是兵部尚书邝埜等人深感途中未见瓦刺一兵一卒,未损一矢,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恐怕瓦刺兵有诡计,因此邝埜再次上章请求回军,提醒王振不要中瓦刺埋伏。】

【但是王振仍然不听。】

【一直到第二天,王振的同党,那位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对方把前几天前线惨败的情况密告王振,并说,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剌之计”,于是王振听了郭敬的话,才害怕起来,然后急忙传令,要求军队第二天撤出大同。】

急忙传令,第二天就撤出大同?

所以这是还没与瓦剌遇到开打,就要仓惶撤退了是吗?

那军心能稳住?

哦忘了,军心早已经不稳!!

明朝朱元璋时期。

马秀英已经在给朱元璋顺气了。

“大妹子……”

朱元璋深吸口气:“你说这叫我该说些什么是好?!”

这一个两个的子孙后代,怎么都是如此!

还有那宦官专权,可真是该死!

这么想着,想起那东厂是谁设立的,朱元璋还是没忍住瞪了靠在朱标身后的朱棣一眼!

朱标轻咳一声,开口道:“大军已经撤退,之后发生那种事……”

“大概还是被那瓦剌首领也先追上来了吧,毕竟谁也不想——”

【继率领100多位文武官员出征后,王振和朱祁镇的又一骚操作来了,主要是王振——】

朱标:呃……

好吧。

【大军不是往回撤吗,结果掉头回去,王振也是不走寻常路。】

【怎么着呢?】

【——就是他非要邀请朱祁镇到自己老家绕一下。】

历朝历代诸人:“???”

说什么?

大军急忙回撤,要去哪里绕一下??

【就是说——最初的时候,王振想从紫荆关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

然后让朱祁镇驾幸他的府第,好向家乡父老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于是王振就下令取道紫荆关回京。】

【而由于明军未与瓦剌接战,然后就仓惶退兵,此时军纪已然更加混乱。】

【结果王振还搞这一出,简直是比儿戏还要儿戏,这是回撤军队?】

【如此情状下,往回撤退的军纪又能好到哪里去,恐怕不止是混乱,也越发的松散起来。】

【毕竟皇帝不急,太监也不急,那请问谁还能急??】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直想破口大骂!

真是去你爹的“衣锦还乡”?!

这王振逆贼,还能再离谱一些吗?!

【就这样,明军走了40里路,但是走了40里路后吧,王振忽然想起,如果大队人马经过蔚州,那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呢,王振竟然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军队改道东行,向宣府方向行进。】

朱元璋:“……”

“这王振——”

【然后这时,瓦剌已知明军不战而逃,急忙整军来追,形势十分紧张。】

朱元璋再次:“……”

瓦剌已经整军来追,明军竟然还要改道?!

天爷,果然还能更离谱!!

【在这个时候,倒也不是没人想要阻止——】

【大同参将郭登,以及大学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议说——“自此趋紫荆关,只有40里,大人应该从紫荆关回京,不应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大军追及”,可是呢,王振怎么可能听别人的,于是他继续一意孤行,坚持折向宣府。】

【然后明军迂回奔走,到8月10日才退到宣府。】

【但是这时,瓦剌大军已经追袭而来。】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朝中大臣尽是吸了口气!!

尤其是被提及的几位大臣,简直无言以对,一言难尽!

还绕道回乡,怕军队踩坏家乡田地,竟又迂回奔走?!

真当外出行军是儿戏不成!

到此时,朝堂之上的氛围已然凝重紧张起来。

暗潮涌动,但竟是谁都没轻易率先开口。

朱祁镇心中不知该作何感想。

听到这里,他脸上神色明明灭灭,于眼下的情况来看,本该是要有所决断才是,可还是犹豫不决。

见此情况,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暗中对视,越发的情绪难辨。

但与此同时,仍有人心中尚且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听着天幕继续开口道——

【瓦剌军队追来,朱祁镇终于慌了,然后急忙派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以掩护自己撤退。】

【可结果,这些人都战死沙场。】

【然后朱祁镇又派成国公朱勇等率骑万前去阻击——】

【但是朱勇等冒险进军至鹞儿岭,陷入瓦剌重围,虽然英勇奋战,可仍旧寡不敌众,最终3万军队全部覆没!】

如此情况下听到自己的名字,真是想不吸气都难!

朝堂之上莫名僵持的氛围被打破——

被提到名字的大臣不由得看向朱祁镇,又扫向脸色已然有些发白的王振!

虽然君命难违,为人臣子,自当领命作战,可是这一切,明明都是可以避免的!他们的死应当也是可以避免的!!

【其后,朱祁镇和王振等军队,在朱勇率军阻击瓦刺之时,加紧继续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