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后看见弹幕后(98)+番外

朱慎尧得到消息后,立刻指派了提前预备好的物资涌入西山,力求将一切损失降到最小。

而元岫这边,已经提前指挥了巧云和吕素月,他们最近一直在西山附近,京城接到消息的时候,元岫首批物资已经进入了西山,也许已经救下了一批因冰雹所伤的人。

伴随着朱慎尧赈灾的圣旨,元岫带头站出来,捐出这一年来庄园、店铺所得的一切收益。粮草、药材无数,其价值不下万两黄金。

朱慎尧在朝堂之上大赞皇后贤德,并以此为开始,呼吁朝堂官员乃至京城百姓各处其力,不叫灾区之人冻饿而亡,也不叫西山走出一位流民。

现如今正值十月,距离寒冬不远。若灾民们不能妥帖安排,如有流民,他们只会沿路西行至京城,后患无穷。

其中厉害,读书识字的人基本都能想得到。

而伴随着皇后带头捐赠,京城之内捐银捐物风气盛行,几乎每日都能攒出一批来送出京城直奔灾区。

元岫从弹幕上实时关注了西山的情况,确定因救援及时而情况大好,如此才能从连日操劳中睡上一个好觉。

也是因为情况可控,元岫能稍松口气。汪玉瑶递拜帖想要入宫时,元岫也应允了。

原因无他,按照汪玉瑶先前所说,她前世难产而亡的日子,就在大洪水前后。

汪玉瑶还没入宫时,元岫就叫来了用惯了的周昌去盯着包家的动静。

等人入宫后,元岫准备了清茶与几样精致点心。汪玉瑶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目光出神的看着地缝,好似能看出什么来。

“本宫见汪淑人眼下青灰,看来这几日睡眠不佳了。”

汪玉瑶抿了抿嘴唇:“自然是噩梦缠身。”

各种原因都有,这个日子仿佛是她的一道坎。包恩伯到底还是离京了。那柳氏如今的处境,同她前世何等相似。

“还好都是噩梦,终究是假的。”元岫饮了口茶,“与其无端恐惧,何不吃茶看戏?”

汪玉瑶眸子动了动,随即拿起一块点心细细品味:“娘娘觉得,有何精彩?”

她竭尽所能的将心态调整到元岫的位置。元岫那随时都成足于胸的模样,也正是她所向往的。

元岫但笑不语。不多时,外派的周昌快步进来:

“回禀娘娘,包小将军夫人……难产诞下死胎,一尸两命。”

汪玉瑶手中半块点心落地。

与她前世分毫不差。

元岫心底也是一片唏嘘。但她也不为柳氏可惜。当她无名无分的与人外室,又与包恩伯堂而皇之回京逼宫汪玉瑶时,其实她的下场就已经可以预见了。

前世能叫她作践汪玉瑶,不过是仗着汪玉瑶性子绵软,又凡是以夫为先。但凡换个厉害些的,不过一介毫无根基的外室,收拾起来手段何其多。

只是那狼子野心的包家人,怕不是还做着死了这个,另娶个高门媳妇的春秋大梦。

“如此当真是一大憾事。可惜了,包小将军竟无一个婚生子女。”元岫说话带有嘲讽,周昌自然听得懂。

“虽如此,也该嫡长子摔丧驾灵。但奴婢只瞧见了包家的管家出门去寿材铺。若非亲眼瞧见进了寿材铺的门,还道是平常采买。”

“就是说,想要匆匆下葬敷衍了事了?太后赐婚,又岂容敷衍?拟旨,柳氏为夫家生子有功,难产而亡,是乃憾事。追封三品淑人,风光下葬。由嫡长子摔丧驾灵,告慰柳氏的在天之灵。”

柳氏生前素人,死后却获封了求而不得的诰命。

而有诰命在身,再给包家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匆匆了事。只能捏着鼻子昭告天下他们出身下贱的将军夫人难产而亡,结发妻子有皇后懿旨风光大葬,后头的续弦出身再如何高贵,也要伏低做小。

元岫与朱慎尧的阴损,可谓师出同门。

元岫下旨完,看向汪玉瑶:“汪淑人以为,这场戏如何?”

汪玉瑶眼圈通红,唇角却勾起一抹快意:“自然精彩绝伦。但臣女相信仍有后续。”

包家欠她的,可不仅仅是名声。

一切尽在不言中。周昌略作思索,又略带迟疑道:“启禀娘娘,尚有一事奴婢不明。”

“讲。”

周昌道:“那柳氏尚在弥留之际,奴婢见太医院妇科圣手前往府上就诊。可惜当时柳氏已然油尽灯枯,回天乏术。那包家甚至稳婆都未曾邀请,想来不会请去太医。就不知……”

能问这话,就代表周昌不太认为是元岫。如果是元岫的话,只要提前安排,那柳氏一发动就去了,不可能去的那么晚。

元岫也明白了其中意思,凝眉道:“那柳氏长久被糟践,就算太医尽早去了,也无甚效果。本宫不会做无用功。此事本宫记下了,你下去吧。”

好戏看过了,汪玉瑶的噩梦也算解了大半了。她入宫倒不是完全的找元岫开解。而是相应号召捐款的。

她将当前身价的一半都捐了,算是对前世彻底的告别,感谢上苍叫她重来一世。

元岫接过了捐赠单子,不觉咂舌。当即下令晋封汪玉瑶为二品夫人,定不叫用心者寒心。

等汪玉瑶谢恩离去,元岫接手单子上财物时,关于太医的调查也有了结果。

竟是有人那了十王爷朱慎明的令牌前去太医院邀请的妇科圣手前往救治。

朱慎明此时已到达南下海边,如何知道京城之事?

第63章 角度清奇

◎哎嘿◎

汪玉瑶重生后没嫁入包家, 那前世原本风光无限的柳氏便得到了前世汪玉瑶的下场。

只是她难产弥留之际,却有人拿着朱慎明的腰牌前往太医院请了圣手前往救治。虽然当时的柳氏已然回天乏术,但也得见朱慎明的一番善念。

就是不知道是否跟与之同行的包恩伯有关。

不过这个猜想刚一冒头就被元岫否定了。但凡包恩伯做个人, 柳氏也不会被糟践如此。

现如今包家被逼无奈将柳氏风光大葬,那么沿路瞧见的每一个人都会知道,那包家先前十里红妆娶入的边关孤女难产而亡。

倒是要看看还会有哪个不长眼的, 会让自家女孩儿跳入火坑。那无异于敲锣打鼓的叫满京城的人看笑话。

这是元岫给京都其他女子们一点善念。

只是没想到这样的一片好心,反倒是起了反作用。

事情还是要从洪水说起。

纵观历史上,凡大洪必有灾殃。尤其是入冬前,饥荒四起,饿殍满地,那不是历史上一段冰冷的文字, 而是血淋淋的事实。

山西的洪水并不小,但因为提前有所准备,除了一开始死于冰雹下外, 只要跟着政府安排走动, 几乎没有饿肚子和受冻的百姓。少数因为眷恋家财不肯离去的人,或因趁乱盗取金银被淹没者, 这些人的死就怪不得任何人了。

只是接下来入冬想要安排好仍有难度。洪水浸透了干柴,也毁了百姓们赖以生存的屯粮。官府能施粥叫他们一时不饿肚子,却养不了他们一年半载。到时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