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妈跟谢铮到底是不一样的,哪怕像是一家人,当作一家人,但没有那层血缘关系,终究不是彻彻底底的一家人。
谢铮握了握拳,低头掩盖住眼底的情绪,淡淡地说:“如果你真的将我当作自己人,一家人,以后你不要提什么工不工钱的,给自己家里干活,要给什么工钱?你继续管我的吃穿住用行就够了。”
宋书玉见他是真的很不爽,也不好再提这事,只是暗暗决定按比例给谢铮存一笔钱。等他上大学的时候给他,这样他回了城里也不缺钱花,若是他不肯要,那就等他娶媳妇的时候包成礼金交到他媳妇儿手里。
人敬她一尺,她敬人一丈,谢铮越是对她们家好,她越不能让谢铮吃亏。
“行行行,听你的,别生气了,忙了半天,你回去休息吧。”宋书玉妥协道。
谢铮面色这才缓和了一些,问道:“那你下午打算做什么?”
宋书玉说:“还剩不少布,我继续做衣服。”
没多少货了,她得赶紧再做一批货物出来,过两天去十几里外的朱家公社摆摊。
“我请了一天的假,不用上工,回知青点也没什么事做,我帮你做衣服吧。”谢铮跃跃欲试地说。
宋书玉看他这么兴奋,不忍打击他的积极性,而且她确实也需要一个信得过的帮手,便问:“你打算帮我做什么?”
这可真难住了谢铮,他往日里连针都没摸过一下,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衣服,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看他说不出话来,宋书玉笑了,将剪刀塞到了他手里,拿了几根两寸宽的布条塞给他:“你在这布上画一条直线,然后用剪刀沿着线将布剪成两块,记住了,一定要按着线剪。等你练得差不多了,就帮我剪裁布料,我来画线。”
这是裁缝这个活里最简单易上手的事了,希望谢铮心灵手巧吧。
谢铮点头,拿着布条和剪刀练了起来。
剪刀在宋书玉手里特别灵活,她往哪儿指,剪刀就往哪儿滑,擦擦擦地就将布剪好了。
但落到谢铮手里,剪刀却不听使唤,练了一个小时,他还是没办法完整地将一根布条按照线剪成两半,总是会剪歪,一旦歪掉,这块布料就废了。
也亏得宋书玉是拿实在没什么用的废布给他练的,不然得心疼死。
眼看他实在不是这块料,自己也要用剪刀了,宋书玉咳了一声,劝道:“阿铮,你还是回去看看书吧。”
正所谓人无完人,聪明学问好的谢铮提得起毛笔,考得上大学,却搞不定一把剪刀。
谢铮不肯认输,倔强地说:“我已经比刚才剪得好一些了,你再让我练一会儿,我一定能学会的。”
“可我要用剪刀了,而且剪直线是最简单的,很多布要剪弧线,折线,甚至更复杂。”宋书玉伸手,“我这里真不用你帮忙了,你回去吧。等两天我准备好了,出去摆摊再叫你。”
感觉到宋书玉明晃晃的嫌弃,谢铮只能气闷地将剪刀还给了她:“那我回知青点了。”
等回到知青点,他就发现蒋正奇也在,很是纳闷:“你今天怎么没去上工?”
蒋正奇懒洋洋地靠在床上打了个哈欠:“孟晓惠今天上工的时候不小心挖到了自己的脚,宋书记让我和汤辉、于莹送她去卫生院,刚回来。你这又是去哪儿了?整天不见人影的。”
“跟着书玉去办了点事。”谢铮用胳膊顶了顶他,“孟晓惠和于莹她们屋里有剪刀吧?你去帮我借一把。”
蒋正奇狐疑地看着他:“你怎么不自己去借?”
谢铮理直气壮地说:“我跟她们不熟,万一叫错了人多尴尬。”
蒋正奇是服气的,都在同一个屋檐下住了三四年,他还能认错人。
“我可真是欠你的。”蒋正奇纳闷地看着他,“你借剪刀干什么?”
谢铮敷衍了一句:“练习用,哎呀,别问那么多了,是兄弟就帮我这个忙,过阵子请你去书玉家打牙祭。”
下次请鲁斌他们的时候正好把蒋正奇一块儿叫上。
蒋正奇也是京市来的知青,两人小时候还是念一所小学的同学,关系一直非常好。总不能有了新朋友就忘了老朋友吧,吃饭这个事本来也是要叫上蒋正奇的,这时候正好拿出来使唤他。
因为跟谢铮交好的缘故,蒋正奇也去宋家吃过好几次饭,对刘桂芝的手艺那是赞不绝口,这会儿听说还有请吃饭这种好事,当即翻身爬了起来:“成,我这就去帮你借。”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6-21 16:14:08~2023-06-22 22:32: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陈明白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冰淇淋爱c 5瓶;夏眠、冰糖果粒橙、淡淡兰亭、云影、嘟嘟大魔王、一朵悠闲的云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2章 022
◎三章合一◎
孟晓惠和于莹还有另外一个叫李丽的女知青, 三人一间屋。
这个时间点,李丽在上工,屋子里只有她们俩。
都是女同志, 蒋正奇不好进去,站在半敞开的门口抬手敲门,等两人看过来,他立即扬起笑容说道:“于姐, 孟姐, 你们这儿有剪刀吗?”
蒋正奇和谢铮是知青点年纪最小的, 孟晓惠比他们大一岁, 于莹则大了三岁。蒋正奇这人嘴巴甜,见到比自己大的, 男的都叫哥,女的都叫姐。
于莹闻声, 连忙走了出来, 笑道:“小蒋, 你要剪刀做什么?是衣服坏了吗?拿过来姐给你补吧。”
男女知青背井离乡, 来到这无依无靠的乡下, 同住一个院子里,难免会抱团取暖,生活互助。比如力气大的男知青会帮体力不行的女知青挑水, 女知青会帮不会针线活的男知青缝缝补补, 也算是优势互补了。
于莹是下乡七年的老知青了, 在女知青这边就数她和李丽的资历最老。
原本知青点还有三个老三届的女知青, 但有两个想办法回了城, 还有一个年纪拖大了, 迟迟看不到回城的希望, 最后嫁给当地的一个农民,搬出了知青院。
于莹资历老,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像个大姐姐一样,在知青点人缘很好,不少知青都喜欢找她帮忙,有什么矛盾也爱找她调解。
蒋正奇刚下乡那会儿,也请她帮忙补过衣服。当然蒋正奇没让她做白工,回头就送了她半斤粮票做谢礼。
不过后来跟宋家混熟了后,蒋正奇补衣服这个事就麻烦苗奶奶了。毕竟请个老奶奶帮忙补衣服总还是比请个年轻姑娘更自在些。大不了,他去宋家蹭饭的时候多拎一块肉就是。
因此听到于莹又提补衣服的事,他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拒绝:“谢谢于姐,不过不是我要补衣服,而是阿铮想借剪刀用一用,你们这儿要是没有,我去别处借借。”
“有的,你等一下,我去给你拿。”于莹连忙叫住了她,回屋跟孟晓惠低语了几句,然后从箱子里翻出一把黑色的剪刀,递给蒋正奇,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小蒋,谢铮借剪刀做什么?他的衣服不是有宋家人给他缝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