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真世子科举逆袭(68)+番外

看到沈淳的.名字以及精准的籍贯排在榜单的第十名,沈淳母亲鼻头蓦然酸涩,为沈淳喜极而泣。

“又得了一个前十,感觉还不错。”沈淳不禁笑道,随后打趣池云亭,又得了案首,感受如何。

池云亭轻笑:“感觉,有些意外吧……”

看着和县试榜单一样,特地加粗一圈的前三名,榜首位置,池云亭的.名讳后面跟着详细地址,完全不会有重名的可能性,不禁有些恍惚。

毕竟,这是池云亭之前没有想过的成绩,不过真的发生以后,池云亭心里肯定是开心居多。

至于其他考生,看着才七八岁左右的池云亭,心里要多不是滋味就有多不是滋味,跟池云亭一比,他们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好像都活到狗身上了。

“你们说他是怎么做到的?”不禁有考生这样问。

“就是,你们说池案首这小脑袋瓜是怎么长的?”

因为池云亭那组的考生考前互相检查过,之前引起过不少考生关注,是以倒是没考生往科举作弊上想,而是实打实的疑惑,为什么同样是考生,池云亭这么小就能过府试?

说实话,面对这样成绩的池云亭,余川心里也有些酸涩,因为他是这次府试的第二名,就差那么一点啊。

可是余川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成绩跟池云亭没有任何关系,他有什么责怪迁怒池云亭的资格,总不能同为考生,让他直接跟池云亭说,‘你收着点,不要比我考得好’吧。

“其实我过后也反思了一下,可能是当时知府大人在旁边看着,我心里有些紧张,题倒是没答错,可是字写的却不像往常那样运转自如。”余川看着自己第二名的成绩,跟池云亭道。

对于还没任何功名的考生们来说,知府大人无疑是名副其实的高官,这样一个大人物盯着你答题,少有考生会心里不紧张。

就是池云亭之前县试面对知县大人提坐堂号的时候,第一次也有些紧张,别忘了那还是跟池云亭有过几面之缘的“熟人”。

知府大人池云亭虽然没见过,也不认识,但是得益于县试被考官看着答题的经历,池云亭心里比别的考生抗压力强不少。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稍微失误余川都还能得第二名,余川实力明显不容小觑。

榜单数量有限,能上榜的终究是少数,更不用说后面还有两场,是以第一场过去,就有一半多的考生黯然的掩面离场,其中不乏抽泣。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小小的榜单仿佛能操控考生们的喜怒哀乐,让人欢欣鼓舞,让人潸然泪下。

直到池云亭等人离开榜单,依旧有人依依不舍的不愿离开。

而池云亭这些考上的考生们,则明天就要开始府试第二场考试,是以看完榜回来,池云亭吃完午饭就准备歇下。

伍大叔和林明让虎子和谢蝉衣嘘声,别打扰到池云亭休息。

池云亭闭上眼睛想让自己睡觉,谁知心中情绪起伏,怎么都没办法入眠。

最后还是池云亭起来磨墨,提笔练了一会儿,这才有了些困意。

等到第二天,池云亭依旧是三点左右起,这次换伍大叔去送池云亭。

到了贡院附近,池云亭五人齐聚,照例又是一次检查。

等他们互相检查的差不多,贡院开启的时间已经不远。

池云亭把灯还给伍大叔,叮嘱伍大叔等他进去贡院就赶紧回去,外面天寒,最好再回去补一觉。

伍大叔应下,然后亲眼看着池云亭进去贡院,这才驱车返回。

府试第二场考的是杂文,既然以“杂”为名,自然是包括许多东西的,主要以论、表之类的文体为主。

论,指的是一种论文文体;表,则是在向帝王陈情言事时使用.的一种特殊字体。

比起第一场考的是考生们的记忆力的帖经,那第二场的杂文,考的就是考生们的书法和写作能力,这一体除了固定格式外,没有固定的答案。

最重要的是,书法是池云亭的弱项。

第37章

很多知识点, 对于内里是大人灵魂的池云亭来说并不是很难理解,可是书法就没那么简单了,不是简单凭阅历就能增加的,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锻炼。

除非池云亭上一辈子也是个书法大家, 要不然短短几年就想超越别的考生, 谈何容易。

别说池云亭上一辈子没有接触过书法,就是接触过, 这辈子想要捡起来也不容易。

想到这儿, 池云亭额间微汗,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不要把注意力再集中在字上, 而是题目上。

书法一道池云亭是真没办法解决,毕竟他实在不能穿梭光阴,获得不属于与自己不匹配的成就。

这样一来,他只能在题目上下功.夫。

只见第一道题, 是一道论题。

论题是科举很常见的文体,分两种,一种是学子对当前政治的见解和主张,另一种就是以史为鉴,学子从历史总结教训, 为上面提供更好的治国良策。

一个是从今出发,一个是从古开始, 而府试第二场的论题, 则是让考生们从古出发,问是以前的律法、礼仪好, 还是现在的律法、礼仪好。

从这一点, 就能看出府试和县试的不同, 如果说县试只考学子书面上的知识点,那么府试考的就是学子的个人能力。

每个朝代的律法和礼仪虽然都大同小异,但是只要仔细分辨,还是能发现它们细微之处的不同,这需要考生们博览群书,要不然你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至于是古代律法、礼仪好,还是今天的律法、礼仪好,当然是今天的律法、礼仪好了。

古代的律法和礼仪,就算你再喜欢,旁人不愿意你也拿对方没办法,可是今天的律法的礼仪,你要是表现出不喜欢,那可有的瞧了,所以这一题的思路很明确。

于是池云亭提笔:“今律法、礼仪皆承自上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乃古不能……”

比起古代的律法和礼仪,当然是现在的律法和礼仪更好,它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在它们站在历史浪潮的最前端,能对以前的律法和礼仪加以改进,吸收它们的优点,去除它们的缺点,这是古代律法和礼仪绝对做不到的事情……

之后再赞扬赞扬当世的君王,乃明君之相,他们所处的是盛世,也是必不可少的。

池云亭落笔,气息一气呵成,很快就把这题在草稿上写完。

随后池云亭把草稿纸挪去一旁晾干墨迹,自己则看向下一道题。

第二题则是考“表”文体,不同于论题的形式很常见,“表”文体很特殊,基本只用在下对上的陈情言事时。

换句话说,就是臣子对帝王的官方形式报告。

看,哪怕科举的学子才是童生,这样面对帝王的表文体就已经会写,这样才能保证学子们以后科举成功,知道该怎么给帝王上书,而不是什么都不懂,到时候再临时抱佛脚。

这道题也不难,给了学子们需要上奏的事情内容,让学子们以“臣子”的口吻写给上面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