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淳闻言眼睛睁大,乍然恍悟,他明白了,这一道题考的并不是今古律法和礼仪,而是文人自身的态度。
想到这里,沈淳回想了一下,发现自己好像没出什么大错,不由长长的舒了口气,“刚考完我还因为这个答案而心生忐忑,却不想反倒因祸得福,当时我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也曾想过古时律法和礼仪的优势,只是最后还是凭感觉选择了今朝的律法和礼仪。”
不像池云亭,很清楚这一题为什么这么答,他则是靠直觉,认知完全不如池云亭清晰。
好在他没跑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待沈淳离开,已经是中午,一天时间很快过去,第二天就是放榜的日子,不知有多少考生期待着。
而府衙内,此时的知府大人亦难以抉择。
只见知府大人身前摆放着两份试卷,这两份试卷各有优劣,着实让他左右为难。
“不知诸位有何见解?”知府拿不定主意,就问一块阅卷的同僚道。
同僚们看着那两份试卷沉吟,其他试卷已经排好名次,现在就剩这最后两份试卷,第一和第二将在它们之中产生。
“从表面看,这份试卷的书法弱于另一份,可是它的内容堪称字字珠玑,又略胜于另一份,可真让人难以抉择啊。”说着对方看着那份书法略输一筹的答卷可惜道。
按照府试第二场的规矩,这份答卷自然要排在另一份后面,可是真这么简单,他们现在也不用纠结了。
“府试第二场看的是考生们的书法和写作能力,诸君看,是考生们的书法重要,还是能力重要?”知府大人沉吟道,看着其中一份考卷,眸光有些晦涩。
尽管考卷们都是糊名状态,可是知府大人作为主考官,自然记下不少考生,尤其是那些前排的考生。
此时知府大人不知道该不该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
“大人,属下支持书法出众的这位,另一份答案的确优秀,可是架不住他的字比不过对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我倒是更看重答卷内容出色的这位,要知道书法只要靠时间就能练出来,出色的内容却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知府大人一同阅卷的同僚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看法。
终于,知府大人开口,拿起那份书法略输一筹的答卷,道:“如果本府没记错的话,这份答卷的主人,今年不过七八岁。”
“这……”众人惊讶。
“要真是如此,那这份答卷已经足够优秀。”众人再看那份试卷,眼神已经变了。
之前他们对这份答卷挑剔再三,无非是以成.人的书法水平来评判对方,可从内容上看,却丁点不稚嫩。
可对方真要是才七八岁,这些字对这个年龄来说,已经足够好。
毕竟,总不能指望才几岁大的孩子,去跟一个大人比书法不是。
“好,我们就来看看这份答卷是不是那位考生的,若是,就定他为案首,若不是,则定对方为案首。”
说着知府大人拆开答卷上的糊名,众人不由望去。
等最终名次确定并排好榜,天不亮榜单就交到衙役们的手中,让衙役们负责张贴出去。
有心的考生们起了一个大早,这次榜单上的.名次比第一次更少,第一次出榜考生大概一百五十个人左右,可是这一次的榜单,只取百人。
这意味着,今天将有三分之一的考生会被淘汰。
第38章
“中了, 我中了!我在最后一名!”池云亭和沈淳两个过来看榜,就听见榜前有人欢呼雀跃道。
近前一看,感觉有点面熟啊,池云亭稍微想了一下, 记起这是之前跟他打过招呼, 青阳县童生孙平。
第二次榜上有名,这就意味着孙平明天可以参加第三场府试, 难怪对方会这么高兴。
不过说句难听的, 第三次榜单只取五十人,对方这一百名的排名, 很悬啊。
池云亭和沈淳两个看向孙平的时候, 孙平也看到了他们,不由笑容满面道:“恭喜池案首,你这次又是第一。”
“还有沈淳小贤弟,也同样榜上有名。”
池云亭和沈淳两个愣住, 去看榜单,只见榜首位置,池云亭的大名以及籍贯跟在后面,池云亭不由瞳孔微缩,实在出乎意料。
至于沈淳, 则没保住府前十的.名次,掉到了前二十的.名次, 可是沈淳看了却着实松了一口气。
就算是二十名, 第三次上榜的几率,也比更后排的考生好的多。
“两位贤弟年纪虽幼, 学识却是一个赛一个的出色啊。”孙平看着比自己名次更高, 年龄却比自己还小的池云亭和沈淳, 声音里难掩羡慕道。
余川也过来看榜,看着自己还是第二,心中思绪有些复杂。
但很快余川就调整好心态,对池云亭和沈淳道:“明天就是第三场考试,你们可都准备好了?”
府试第三场考试,是需要在考场内过夜的,池云亭和沈淳到底还年幼,余川难免多叮嘱点。
池云亭和沈淳点头,道:“我们都准备好了。”
柳江府昼夜温差倒不是很大,倒是别忘了他们都是在考棚里过夜,考棚三面环墙一面通透,就那通透的一面,就足够考生们受的。
就像晚上在外面过夜一样,甚至考棚里还不如外面,因为它只有两块木板。
池云亭和沈淳两个的体型还好,余川可已经是成年人,池云亭和沈淳也照例关心余川一二。
余川不由苦笑,“我这个头的确在考棚里伸展不开,好在只有一个晚上,对付着也就过去了。”
说着上榜的考生们心满意足的离去,只留落榜的考生们望着榜单空兴叹。
府试第三场很快来临,这次人数更少,池云亭几个互相检查过,进入贡院的速度更快。
池云亭照例是第一位,还在考官们的眼皮子底下。
看到池云亭的年纪,考官们互相对视一眼,心中微微点头。
早上依旧是米饭和清水,还有第三场要考的考卷。
府试第三场考的是策论,策论主要议论的是当前的政治问题,以及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历史上著名的三大策论,分别是:过秦论、封建论、六国论。
府试第三场没考那么大,只是让考生们对比对比前朝和今朝的优劣,算是时政一类。
说起前朝,和其他由盛转衰的皇朝没什么两样,都是上层腐败过度,欺压的下方百姓再也忍受不了,直接揭竿而起。
可惜的是,他们只是乱世的先锋,却不是最后果实的收获者,后来真正把天下收入囊中的,是前朝贵族出身,颇有实力的池家。
时至今日,今朝建立已经过百年,按照一个皇朝的寿命来算,今朝可能正值壮年。
可是世事哪里会这么按部就班,国二世、一世而亡的朝代也不是没有。
池云亭现在对这个朝代了解不是很多,只从原著已知的线索中得知,待到结局帝王把皇位传给男主,男主继位以后,国还没亡,这说明今朝局势目前还算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