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昭大班长,那我们明天过来店里和大家一起看电视吧?”杜浩对章檀的事业还是很支持的。
平时两个家的家长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有什么好东西都会给另一个带。
顾昭受了章檀那么多照顾,自然是双手支持,“好,我们早点过来,我去厨房做点好吃的,咱们一起吃,边吃边看。”
高中后,因为是寄宿,顾昭进厨房的时间少了很多,不过他有空还是会进厨房给家人做点小吃。
‘我也来,’杜浩搓手,兴致勃勃,“我们做麻辣烫吧!”
过年时顾细做了一次,他彻底爱上了那个味道。
“你看看你脸上的痘痘,还吃麻辣烫啊。”顾细从电脑屏幕上收回视线,警告了两句。
杜浩吐吐舌头,在吃上他绝对服从顾细的安排,不敢撒野,这可是掌管他美食命脉的女士。
“好吧。”
“等你痘痘好了,我再给你们做。”顾细安抚道。
杜浩得了便宜还卖乖:“顾姨,那我一定要吃你做的鸡肉丸子。”
顾细回答:“过来帮忙,想做什么都行。’
顾昭这会儿已经从厨房溜达出来了,问顾细:“妈,我看有艾草。”
“对了,这是蓝姨今早去菜市场看到买的,很新鲜,要不你们明天过来做艾糍吧?想做什么馅料,让你们刚子哥明天准备,然后你们过来包,蒸完就能吃了。”
厨艺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沈青松虽然不能把食物做得好吃,但他能判断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这一点顾细比不过他。沈青松怕其中混入其他野草,那盆艾草还是他一根根挑过的。
杜浩再学习野外生存技能之前,也不会做饭,不过从那儿回来之后,还挺愿意和顾昭一起进厨房,就是味道吧,一般般,而且他进厨房更多是为了好玩。
不过这也行了,愿意做就很好,顾细鼓励道:“相信你们,你们也可以自己做馅料。”
“那还是刚子哥做吧,”杜浩一秒怂了,还撞撞顾昭,“对吧?”
顾昭摸摸手臂,无奈点头,“嗯,有你在,准备馅料的时间都够包好了。”
“嘿!”杜浩反对这种说法,但反对无效,其他人都同意。
翌日,顾细让刚子准备了三种味道,一个是芝麻花生,一个是红豆,还有一个是咸的,用萝卜虾米猪肉瑶柱香菇混合而成,咸香可口。
两点多钟,餐馆已经过了饭点,基本只剩下自己人,大家一起坐下来,一边看电视,一边包艾糍。
顾细仰头看电视:“我们大家各自找找喜欢的选手吧,如果谁能猜对最后的冠军,我包个大红包!”
“顾姨,豪气!”杜浩听到有钱,第一个呼应。
刘半月呵呵笑道:“‘截止到什么时候啊?”
“就总决赛阶段开始前,五月底吧。”
蓝姨听到有红包,背立刻挺直,双眼望向电视,虽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这是听歌,多简单啊,好听就行了,她听力也没问题,还不能听出谁唱得最好听?
邓刚更是目光灼灼,他科目一考过了,正是信心十足的时候,挺起胸脯道:“这个大红包,我要定了!”
“刚子哥,花落谁家还不一定呢。”杜浩争道。
顾昭幽幽道:“‘同样的话,反弹。’”
“哎你还要和我争啊?”
蓝姨幽幽道:“红包谁不想要呢?”
沈青松给顾细喂了一个炒熟的香香的花生米,看她一句话,就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简直是搅动风云啊。
顾细朝沈青松弯眼一笑,这样才好玩嘛。
人多力量大,艾糍很快做好蒸熟,每人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吃起来,一边吃一边讨论出现的选手。
“我觉得她唱得好听。”
“我喜欢刚才那个女生,唱得很不错,长得也可爱,评委都很喜欢她,不忍心说重话。”
“实力!冠军肯定要有实力啊。”
“那你不许冠军长得又好看唱得又好听!”
小小的餐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辩起来,各自有心仪的选手。顾细听得津津有味,选秀就是这样才爽嘛。
门口突然传来顾客的声音。
“老板娘,你们看的是什么?给我来一碗白粥咯!”
听到声音,蓝姨立即起身,去拿打包好的白粥,顾细跟着起身一看,原来是这些天一直在店里买白粥的一位病人家属。
她笑着回答:“您看海报,就是这个节目,看谁唱歌最好听。”
顾细顺便把两个艾糍装好递过去,“我们刚做好的,您尝尝。”
“这……”
“拿去吧,都是我们自家人吃的,您回去有空也看看这个节目。”顾细对这个节目是真爱,找到机会就安利。
顾客笑着感谢回去了,没多会儿,竟然来了几个顾客,问有没有艾糍卖。
“刚才老李说你们这儿有,我们老家到这个时候,也会做这个,还以为在这儿吃不到了。多少钱?我们买两个成吗?’
顾细想了一下,锅里还有,于是低价卖了一些出去,之后竟然还陆续有人来问。
不过这回就没有了。
顾细抱歉摊手:“原本是做来自己吃的,没做太多。”
“老板娘,你们明天做不做?”
“做吧,刚才有人分了我一个,我妈尝了点,说好久没吃到味道这么熟悉又好吃的艾糍了。”
细心餐馆的饭菜干净卫生又不贵,医院的工作人员爱吃,病人和家属也爱吃,靠的是口碑传播。
顾细想了想,“行,做。不过应该是放到早上来卖,早上卖完就不做啦。”
眼下正是艾草的季节,让大家尝尝传统点心的风味也挺好。
而艾糍的确很给力,卖得很好,每天早上基本售罄,可能是一些下夜班的医护人员买回家里,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每天还有人特地从较远的地方过来买。
顾细小声和沈青松道:“我们是不是成了网红餐馆?”
现在还没有网红这个概念,但顾细想表达的就是那个意思。
“很厉害。”沈青松竖起大拇指,“说不定有个平台给咱们,咱们就飞升了。”
没想到,真的如沈青松所说,有报纸的美食专栏记者过来采访!
这天早上,有个年轻的顾客买了艾糍,走进店里,坐了下来,还拿出了相机进行拍摄。
其他顾客不由多看了两眼,顾细当然也看到了,但人家喜欢拍照,他们不可能阻拦,于是也就没管,继续卖早餐。
那个男生和周围顾客交谈,声量很正常,她自然也听到了他和其他人的对话。
“小伙子,你拍照是为了什么啊?”
'“大爷,我是城市晚报美食专栏的记者。听说这儿的艾糍特别好吃,我专门过来。”
听说这是记者,大家一下子热情起来,上报纸啊,多有面子的事。
“哎哟,那你可找对地方了!”
“是啊。”
其他顾客纷纷响应,还主动和男生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