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痛骂柳湘莲,又命小厮们去拆他的房子,打死他,和他打官司。薛
姨妈禁住小厮们,只说柳湘莲一时酒后放肆,如今酒醒,后悔不及,
害怕逃走了。薛蟠见如此说了,气方渐平。
惧祸逃走的话,是薛姨妈编造出来哄薛蟠的。" 惧祸走他乡" 显
然是改写前的回目。为什么要改为原定计画旅行,理由很明显。惧祸
逃走,后又巧遇薛蟠,打退路劫盗匪,救了薛蟠,迹近赎罪,否则回
不了家,成了为自己打算。
庚本第四十八回回前附叶上总批:题曰" 柳湘莲走他乡" ,必谓
写湘莲如何走,今却不写,反细写阿呆兄之游艺。了心却(了却心愿?)
湘莲之分(份)内。走者而不细写其走,反写阿呆,不应走而写其走。
文牵岐路,令人不识者如此。
这条总批横跨第四十七、四十八回。柳湘莲自称" 一贫如洗,家
里是没有积聚的" ,书中也不止一次说他" 萍浪迹" ,一定说走就
走,决不会有什么事需要料理,怎么样" 写湘莲如何走" 、" 细写其
走" ?难道写他张罗一笔旅费?也不会写上路情形,又不是" 老残游
记"." 细写其走" 只能是指辞别宝玉。湘莲宝玉约定临走要来辞别,
不会不别而行。湘莲宝玉那段谈话是在改写的时候加的,因为将惧祸
改为原定出门旅行。因此这张回前附叶总批是在这两回定稿的时候批
的。
前面说过,第十七、十八合回与第七十五回那两张回前附叶是各
自与这两回的最初定稿俱来的。第四十七、四十八回的这一张,原来
也是这两回改完了之后现批的。
庚本二十张回前附叶内,只有这三张没有书名" 脂砚斋重评石头
记".此处" 重评" 是狭义的指再评。三张内第七十五回这一张有日期
:一七五六年农历五月七日。至少这一张,我们知道它为什么不用"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书名,因为已经不是一七五四年" 脂砚斋甲戌抄
阅再评" 的本子,而且批者不是脂砚,也不能算" 三评石头记" ,因
此留出空白,俟定名再填。
有这三张附叶的三回,内中两回埋伏贾赦的罪名,另一回将甄家
寄存财物在贾珍处改为贾政处,埋伏下贾政的罪名,显然是三回同时
改写,改去预言中的宁为祸首,而贾政的罪行是最后加的,不然元妃
这一支还是被连累,比较软弱闪避。
三张无题扉页有一张有日期,一七五六年农历五月初,因此三张
都是一七五六年初夏批的。
至于为什么相隔两年就要改变回前附叶格式,而几十年后补录的
第二十一回的那一张反倒恪遵原有款式,那是因为那一张是另人补抄
的,而这三张是脂评人手笔,所以注重本子先后的区别。
第四十三、四十四回泼醋,与第四十七回内插入的泼醋余波是同
时写的;泼醋回用了鲍二家的,就需要改第六十四回的鲍二夫妇,于
是有了第六十四回丙;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又与第十七、十八合回、
第七十五回同时定稿,第七十五回最后。因此以上七回都同时,按着
上述的次序,第七十五回最后改。第六十四回丙是一七五五年后写的,
而第七十五回是一七五六年初夏誊清。所以这七回都是一七五六年春
定稿。
第二十九至三十五这七回,各本几乎全无回内批。庚本只有第三
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回各有一两条。此外甲辰本第三十、三十二回
各有一条,不见得是脂批。
金钏儿之死,自第三十回起贯串这几回,末了第三十五回写她死
后她的妹妹玉钏儿衔恨不理睬宝玉。我们现在知道第四十三、四十四
回祭金钏带泼醋是一七五六年春添写的全新的两回。这引起了一个问
题:金钏儿这人物是否也是后添的?姑且假定金钏儿是后加的。
第二十九至三十五这七回,前四回有总批。庚本这种典型格式的
回前附叶总批都是一七五四年前的旧批──一七五四本废除回前回末
一切形式,所以没有总批,但是旧有的总批仍予保留。金钏儿是第三
十、三十二这两回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是这两回的总批都没有提起她,
因为作批的时候还没有这人物。
宝玉挨打后,一批批的人到怡红院去看他,独无史湘云,这很奇
怪。如果是因为慰问宝玉没有她的戏,尽可以在跟贾母去的人中添她
一个名字。尤其是挨打前她和宝玉最后一次见面,湘云劝他常会见做
官的人," 谈谈世途经济的学问" ," 宝玉听了道:' 姑娘请别的姊
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脏了你知经济学问的。'"难道湘云还在跟他
生气?
挨打养伤的这三回内湘云只出现过一次:第三十五回薛姨妈宝钗
去探望宝玉,遇见贾母等也在那里。一同出来," 忽见史湘云平儿香
菱等在山石边掐凤仙花呢,见了他们走来,都迎上来了。少顷出了园
中,王夫人恐贾母乏了,便欲让至上房内坐。" 平儿香菱是贾琏薛蟠
的妾侍,大概不便去看宝玉。湘云也不去,且忙着采凤仙花染指甲。
贾母等随即在王夫人处用饭,桌上有湘云。宝玉想吃的荷叶汤做了来
了,王夫人命玉钏儿送去,这才言归正传,回到挨打余波上。
直到第三十六回回末,湘云才回家去。宝玉挨打事件中,怎么她
好像已经回去了,不在场?
第三十六回内王夫人与凤姐谈家务,薛姨妈宝钗黛玉都在场。凤
姐讲起袭人还算是贾母房里的人,她的一两银子月费" 还在老太太丫
头分例上领".
三详红楼梦(4 )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道:" 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
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拏出
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
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也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就是了。"
凤姐一一答应了,笑推薛姨妈道:" 姨妈听见了?我素日说的话如何?
今儿果然应了我的话。" 薛姨妈道:" 早就该如此。模样儿自然不用
说的,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个
实在难得。" 王夫人含泪说道:" 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
(下略) "末句各本批注:"'孩子' 二字愈见亲热,故后文连呼二声
' 我的儿'." 第三十四回王夫人与袭人的谈话中两次叫她" 我的儿" ,
第一次如下:王夫人听了这话内有因,忙问道:" 我的儿,你有话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