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嘎然止歇。两个人各想各的。
“姐姐,我会谨慎。你也要谨慎。”
“好。”
阿彻招来长风园的使女们伺候吃东西、换衣服,折腾半天才风风火火地离开。
刘风看在眼里、心中摇头:还说要谨慎,这副把长风园当成自家别苑的派头又是哪般呢!
***
二妹出嫁了,丈夫是南宫侯张生。[2]
刘风觉得那个相貌英俊、家世也很不错的年轻人不见得比自己的丈夫强,府邸的大小和样式也不低于自己在京中的家。何况,她的妹妹是皇后的女儿、皇太子的亲姐姐,未来的婚姻应该不会差吧。
皇后的嫡女成婚,祝贺者如云。王家和田家的人都到了,刘风第两百回听见外祖母说起两个女儿封夫人、五个外孙封王、两个外孙女公主出嫁,当然最得意的是一个女儿最后当上皇后、最小的外孙是皇太子、长子封侯……啊,还有她和田氏的两个儿子什么爵位也没有,不过迟早有一天会有的——这些洋洋得意的话只对着自家人说,老人家被次子牢牢限制在一个宽敞华丽但听者极少的地方。而刘风只要把身边的使女仆从们都遣到一边去就可以了。
“公主最为年长,以后还需公主多加教导。”田家大舅舅这样对她说。
“谢舅舅指点。”刘风这样回答。她和她的家人们,其实原本只是很单纯地追逐着更多可以依靠的东西,而当真的拥有这些的时候,会发现前方还有太多、太多的危险。“父皇——”
“身子不好。太过辛劳。”
皇太后老是说,前些年她的父皇碰的外头的女人太多、掏空了身体。不过她心里也清楚,这几年父皇少有女宠,即使偶然找些歌女舞伎也是为了排遣巨大的国事压力。
皇帝的身体真的不太好。
而,还未及冠的皇太子,她们这一群女人和身边只想要更多好处的大小亲戚们……掌握得了那些各有功劳的大臣和南北夹击的敌人吗?[3]
-----------------------------
[注1] 周亚夫的名气其实没有他的一位旧部下响亮,那位军人世家出身的部下叫李广。太史公与李家很有渊源,而周亚夫看上去因武帝而死,李广的死看上去与卫青有关,李广第三子李敢的死与霍去病直接相关。李广的长子长孙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一群大臣包括太史公为李陵的家人求情不果,他们的选择是要么死刑、要么腐刑加赎金来代替死刑——大家一般选择后者。
……因此作者以汉书而非史记为准。
[注2] 作者个人观点,唐代《史记索隐》中所说的南宫侯张坐(史记、汉书中皆无),可能是《汉书》中的张生之误传。
[注3] 在古代,“功”和“劳”是两个概念。武将立的是功,文臣得的是劳。
冠礼
皇帝的身体时好时坏。
秋天的时候,四个郡受旱。整个朝廷灰头土脸,大臣之中尤其是那些总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的老人们频频上书。一群较年轻的大臣以皇太子的名义一起上奏,除了减税免赋,还建议给予部分因轻罪除国的功臣之后一些赏赐。
其中,前任周太尉的弟弟也意外地获得了兄长的爵位。
刘风没有专门去问弟弟这件事。她的弟弟已经颇有治国君王之风,不再是那个时不时还会赖着长姐的孩子了。
不过她遵照皇后的意思,一直住在长风园,养马、养儿子。
曹襄一天天在长大,虽然还没到能够握紧缰绳的年纪,但对马匹有着莫大的兴趣。
正当她考虑将府里包括卫家阿青在内的几个少年人都送进羽林当骑士的时候,有个非常令人不快的消息传来:
卫家的二女儿有了身孕——却没有成婚。
刘风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是冷哼一句有其母必有其女呢,还是大怒那个胎儿的父亲居然敢嫌弃她的近身侍女出身不好不能为妻?
“公主……”子夫其实可谓是家里最害怕的一个。
“和你无关。你二姐已经快二十岁了……你大姐呢?”不要告诉她卫家的闺女们都只要儿子不要丈夫。
“大姐不想嫁人。因为她没有积蓄,她的积蓄都给了哥哥和阿青,还有我。”
刘风怀疑自己的耳朵。未婚生子和积蓄有什么干系?
“二姐存下不少钱,可是姑姑那边的人向我们要钱娶妇。如果……如果二姐嫁了人或者有了儿子继承,就不用给了。”
这是她听过的最蠢的笑话。
“好了,既然你母亲说不会有婚礼,不用我替她准备嫁妆,那就让少儿安心待产吧!”
不过,孩子的父亲,那个能说会道的霍内史,她是不会让他好过的!
“来人……快找平阳侯。”
她永远都不会去阳信,所以就让这家伙去那里好了。
***
家里会不会多个小娃娃并非刘风关心的事。
事实上全朝关心的只有一样:皇帝的身体。
父亲病得很重,而且已经在交代些身后事,连宫人们的去处都安排好了:没有生育的,按等级得到一大笔嫁妆,然后出宫嫁人去。
可皇太子年纪还小。
朝中一部分人在议论着,是否从皇子中选一个年长些的来即位;另一些人却很高兴只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孩子,大臣们可以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
不过最后决定的依然是皇帝本人——
太子必须行冠礼!太子必须成婚!太子必须亲自临朝!
春正月,也是今年最冷的时候。未央宫发出的一道诏书让所有人感觉到某种结束,或者说是某种开始:
农,天下之本;逐末者众,务农者寡。京城、各郡、各封国,都应努力劝农桑……
皇帝是忧患于未来呢!
不过刘风只是草草扫过一遍就把文吏们辛苦抄写上千份的纸放到一边。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尤其是频繁的灾荒下,对付南越匈奴乃至教化民众等等皆是纸上谈兵,没有粮食、人民经常饿肚子时,什么都是空谈。[1]
她的弟弟继承皇位已经是铁定的事情,麻烦的是将来。王家、田家的人其实一点也不愉快,因为未来还有太多、太多无法控制也更无法预知的东西。
第二道另诸臣惶惶的是皇帝突然要为皇太子举行冠礼。而且时间就在命令后的第四天。
从皇太后、皇后、长公主,至诸王、公主、侯,以及各郡太守、都尉、京中六百石以上官员,能在3天内赶来的全部到齐了。
这是阿彻成人、即位的最隆重的宣告。虽然他距离二十岁还有好几年。
未央宫内外前后左右,挤满了人。有时连站立的方位都无法按照尊卑等级来安排,因为时间实在太过仓促。
高贵的女人们在高台之右、宗亲王侯们在高台之左,台阶上立了一排排危冠玄服的高官,广场是礼官、侍从、禁中卫兵在努力找着应该呆的位置。
皇太子和皇太后、皇后是同时到的。然后是捧着礼器和礼冠的官员。人们屏息凝神地等待良久,一大群宦人才用软辇抬了皇帝前来。刘风十几天来得以第一次亲眼看见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