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只想要GDP/笑死,谁还不是个SSR(477)+番外

剑客最后还是以剑客的身份死去了。

殿中的大臣们从最开始的惊慌,到之后的莫名,再见到这已经而立之年的大王竟然像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样,跟刺客在朝堂上比试剑术,心绪便也难免从担忧转向了愤怒。

“您难道还是小孩子吗?!”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大王将自己的安危放在了什么地方,又将秦国的社稷和宗庙放在了什么地方?!”

“更别说王子们都还年幼,倘若您有个万一,这大秦的天,只怕都要塌了!”

待到一切过去,侍从们战战兢兢的上前收拾残局,擦拭血迹,朝臣们终于反应过来。

愤然说出这席话的时候,甚至于都做好了辞官的准备。

没成想秦王立在大殿之上,神色自然的展开双臂,任由侍从为他重新更衣,语气却很和缓:“您说得对,今日的确是寡人莽撞了。”

刚准备继续谴责铁头大王的朝臣:“您总是这么固执……嗯?啊?!!!”

夭寿了我的乖乖!

我们闻名六国的铁头大王居然低头了?!

刚才刺客来的时候被吓懵了,居然都出现幻觉了!

那边李世民郑重其事的向朝臣们行了个礼:“今日之事,是寡人一时妄为,实在不该……”

朝臣们:“……”

啊这?

沉默着的更沉默了,准备开口劝谏的惊呆了,已经开口劝谏的傻眼了。

最后哼哧了半天,也只得别别扭扭的说了句:“嗯……下次不要这样了哈……”

李世民爽朗的笑:“下次还敢。”

朝臣们:“……”

朝臣们:“???”

又是一阵无言之后,终于有人说起了正事。

“燕国狼子野心,居然胆敢使人来我秦国行刺,若不加以惩处,岂不让六国以为我大秦无人?!”

满朝俱是愤然。

燕国算个什么东西,敢跟我大秦玩阴的?!

我看你是嫌阳寿太长!

锤他!!!

李世民对此只是报以一笑,说的却是别的事:“荆轲此人明知道有来无回,却仍旧如此为之,倒真是有些侠义之风,枭首便不必了,全尸安葬吧。”

哟呵。

朝臣们心想:这还是我们睚眦必报,向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大王吗?

照常理来说不应该剁碎了喂狗吗?

不过说归说,面对没有触及到自己底线的臣民,秦王永远都无愧于王者的气度和风仪。

是以此时便有人问了一句:“大王,那太子丹,又该当如何处置?”

难道这样的罪过,也会被大王赦免吗?

说起来,这个罪魁祸首也算是大王的老熟人了。

“燕王难道是死人吗?”

李世民疑惑的看着他们:“太子丹都需要寡人下令处置的话,拿我大秦几代先君岂不是白干了?”

朝臣们:“……”

啊这?!

第240章 如果皇帝们可以轮流倒班2

太子丹都需要寡人下令处置的话,那我大秦几代先君岂不是白干了?

该怎么说呢,这话是怎么同时兼备离谱跟靠谱两种要素的啊?!

今天的大王……

风格非常凌乱啊!

朝臣们一边小心翼翼的觑着他的神色,一边心里边忖度着:

看起来也不像是被吓到了啊,反而倒是有些雀跃。

怎么回事,怒极而为之吗?

继而又摇摇头,将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驱赶出脑海,以一个标准的大秦忠臣的姿态上疏,请求任用大将王翦为主将、年轻将领辛胜为偏将出军北上,锤爆胆大妄为的燕国狗崽子们。

听到王翦二字的时候,李世民的眼眸不易察觉的波动了一瞬。

这短暂的神色变化并没有被大殿之上的诸位公卿所察觉,反倒是遭到举荐出列的王翦眼尖瞧见,心下为之一凛。

他少年时候就跟随大王左右,非常了解这位君上的秉性——眼下这般情状,难道是觉得王家功勋太过,自己不宜再为主将了吗?

先前朝中议论起如何攻楚之时,大王的目光便更多的聚集在年轻的将领们身上,却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他……

王翦想到此处,心中不免五味俱陈,这时候,却见大王浓眉微抬,锋锐的目光正对上他的视线。

我懂的,大王。

王翦在心里叹气。

或许,是时候该避避锋芒了。

却听那大殿之上的秦王扬声道:“此番攻燕,便以王将军为副将!”

王翦不由得暗自苦笑,又有些释然。

大王果然要大力栽培新人了吗?

是谁?

辛胜,还是近来风头颇盛的李信?

满殿朝臣也不禁有转瞬的怔楞,回神之后,又若无其事的将方才那短暂的诧异翻了过去。

大王做些稍微出格的事情,身为臣下,该当劝谏,这是食君之禄的忠义。

可倘若大王觉得王家在军队里的声音太大,影响力太强,想要压一压王翦的威势的时候,他们最好把嘴巴闭得紧紧的!

即便能出声,也只能是赞同和附和的声音!

中车府令赵高向来圆滑,脑海中回忆着正当盛年的大王对于年轻将领们的频频召见,乃至于近来对王家似有似无的冷待,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他几乎是立时就反应过来,马上含笑进言:“庄子说,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朝堂之上先君将大位交付给当今大王,军队中的后起之秀出于蓝而胜于蓝,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毕竟是大王爱惜王将军,才会将他视为柴草,用以点燃后来者传续的火种啊!”

冯去疾不由得额外多看了他一眼。

中车府令不愧是中车府令啊。

怪道人家能从宫中的诸多侍从之中脱颖而出,就这份儿眼力见谁比得上啊!

群臣纷纷出言附和。

这个说:“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啦!”

那个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最后王翦也主动说:“此国家之事,臣岂能计较一人之得失?更不必说大王乃是至高君上,言出法随,我为臣属,岂敢有忤逆之心?”

李世民感动坏了!

这要是大唐的官,打从他一开口,就该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了。

毫不客气的讲,前脚刚把话说完,后脚魏征的唾沫就能喷到他脸上,但是到了大秦之后……

这淳朴的朝堂风气!

这忠厚文雅的公卿言谈!

上古遗风在大秦,没开玩笑!

那边赵高还带着几个马屁精在造势:“有王将军在后压制,必然可保大事无虞,那这主将的人选,大可以选一个年轻些的——”

李世民大为赞同:“没错,是这样的!”

赵高面露微笑。

年轻些的李信满心期待的向前半步走。

大殿之上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既知的结果。

继而就见秦王大手一挥,声色豪迈,语气慷慨道:“寡人要北上亲征!”

赵高:(⊙ω⊙`)!

李信:(⊙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