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福妃(435)+番外

作者: 百里砂 阅读记录

女子涉政……只怕朝上会有人当场触柱死谏。

可这些日子,这些大臣们各种劝谏的折子,可是把晏时玥的重要性,说的花团锦簇呢!

明延帝缓缓笑了出来:“好,你明日早朝时,便提请此事。”

四皇子微微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他虽然想的通达,但也没想到明延帝答应的这么痛快,四皇子有些高兴,道:“是。”

这要是太子,肯定要问问晏时玥的意见,但四皇子压根没这个意思,就直接在早朝上提了出来。

格致科的提请,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但四皇子提请晏时玥督办,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简直都不用商量,官员就跪了一地,什么祖宗家法,什么前朝之鉴……一扯就是一大套。

明延帝十分平静的坐着,亲近的人,甚至能看出几分悠闲。

他只偶尔说一句:“徐卿,前几日你上的折子,还说福晏有安邦定国之才,为何今日又出尔反尔?”

“刘卿,你曾说福晏之功,满朝无人能及,朕觉得有道理,那你如今又是为何?”

太子垂首听着。

坦白说,前些日子,文武百官天天嚷嚷“忍她”“用她”的时候,他曾为这些人的不顾大局挑拨离间而愤怒,当其时,也未必没有几分“将来难道整日便要与这些人为伍可真是叫人厌烦”的想法。

可此时,看着宝座上的君父,他却忽然有了几分顿悟。

在明延帝而言,此时的情形,意料之中,尽在掌握。

甚至于,当时父女吵架时,这些人的反应,他也未必料不到。

取其可用,听其可行,其它的,全当它放屁,甚至还可以借此看清楚说这话的人,什么水平,什么想法,背后站着什么人……这才是为君之道。

文死谏,武死战,这些文官真的是以死相逼,明延帝也没有坚持,留下了一句“容后再议”就退了朝。

很快,晏时玥就得到了消息。

她当时就急了。

这小四爷抽什么疯!谁想叫她天天三四点起来上早朝她选择原地去世!头可断血可流懒觉不能丢!

再说还要天天跟一伙胡子一大把说话一小时说不到正题,说到正题有可能她还听不懂的老朽闲磕牙……是点心不好吃还是话本儿不好看?还是她家小狼狗不香?

她立刻就去找四皇子了。

第445章 公主上朝

下朝之后,还有许多官员围在四皇子身边,企图说服他改变主意。

晏时玥去了一趟四皇子府,没找着人,又找到这边来,老远就看到了这一伙人。

她骑着小红马儿,身后还跟着一伙护龙卫,阵势不小,一过去,诸人纷纷抬头,见到是她,无不横眉冷对。

不过是一个小娘子!不过是有几分小聪明!不过是运气好做下了几件事,居然就妄想进入朝堂,牝鸡司晨,痴心妄想,何其可笑!

晏时玥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些被侵犯了领地的雄鸡们的神色。

如果注意到了,她也许会发狠……发狠上朝是不可能的,永远不可能,但是发狠骂他们一顿却是必要的。

她盯着四皇子等他说完话,四皇子就从容的推开诸人,道:“你找我?”

晏时玥跳下马,把四皇子拉到一边:“你在朝上奏请让我管这啥格致科??”

“对,”四皇子道:“你有这个本事。”

“我没有!”晏时玥毫不犹豫的拒绝:“我不要!我不管!你为什么不跟我商量一下?”

四皇子道:“你有此才,国有此需,容不得你不管。”

“别啊!”晏时玥试图说服他:“四兄,你要我做什么,我又没说不帮忙,我又没说不做,你为什么非得给我捏个名头呢?这根本没必要的对不对?”

“有必要。”四皇子笃定的道:“因为你会偷懒。你所有的生意,你都是开好头就交给旁人了,但这件事,我需要你贯穿始终……要想你不偷懒,只有给你‘其位’,你才会谋‘其政’。”

“不会哒,”晏时玥甜言蜜语:“四兄,这一次我一定好好做,你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真的不用这么麻烦哒!”她无节操歪头卖萌。

“不行。”四皇子完全不为所动:“我不相信你。”

晏时玥祭出大杀招,扯着他袖子撒娇:“四兄!我还没长大呢!我是一个小娘子啊!你看哪家不是父兄顶门立户,你好意思叫我一个小娘子养家么?”

四皇子道:“你有这样的本事,男女已经不重要了。”

他显然没了耐心,抽身就走了……

晏时玥无语的看着他的背影。

这是她遇到过的所有男人里,唯一一个,一点都不被她的撒娇卖萌打动的。这丫要不是生在皇家,绝对的注孤生!注孤生!!

她生无可恋的转头时,老大臣们看她的眼神儿,已经十分亲切友好了。

他们都认定是她指使四皇子出头,万没想到……她自己也不想出仕。

便有人亲切的指点她:“公主若是不愿,不如去求求皇上?”

对!于是晏时玥就骑上马进了宫。

然后明延帝以“朝事繁忙”为由,没叫进。

第二天上了朝,继续吵。

要知道,昨天亲眼见到她跟四皇子争执的,不在少数,可是文人吵架就是这样,他们是不会说出“福晏公主自己也不乐意”这种话的,他们只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其实公主上朝,除了前无古人之外,并没有侵犯到什么人的利益,他们只是不能接受而已。

明延帝老神在在。

他很明白,晏时玥的本事,虽然古怪,却无人能及,这场架吵到最后,这些人就会发现,除了“女儿身”,他们其实并没有半个有力的理由,来阻止晏时玥入朝。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其实也并没打算真叫晏时玥入朝。

或者说,他并没打算一次就成功,他只是借着此事,慢慢的磨开一个口子,然后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再提出此事,在这件事的基础上,遇到的阻力,就会很小了。

一张一驰,张驰有度,文武之道。

就在明延帝觉得吵的差不多,该收尾时,却出了一件大事。

汴州发大水了。

水患初起,便来势汹汹,淹没数万顷良田,无数百姓受灾。

汴州刺史一道一道的上折子,区区公主上朝之事,自然是不了了之,而格致科之事,也可以暂时放一放了。

然后太子奏请前往赈灾。

此时险情未除,太子身为储君,身入险地,百官自然要上折子阻止,明延帝也不同意。

但太子这一次,却十分坚持。

他跟明延帝道:“父皇,这几日儿子想了许多,儿子常自觉才华满腹,不弱于人,可是每每看到父皇行事,总在事过境迁之后,才幡然醒悟。父皇少年时曾征战沙场,也曾巡游天下,身登大宝之后,方能游刃有余。而儿子……差的太远。儿子自小长于宫中,唯一算是远行的,便是上一次奉旨入民间,儿子自觉心性差的太多,想多做一些事情,求父皇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