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福妃(436)+番外

作者: 百里砂 阅读记录

其实这番话,逾越了。

虽然太子就是接替皇位的人选,但在上位者面前,直说我要怎样怎样,这是“窥伺帝位”,是犯忌讳的。

但太子说的十分诚恳,十分直白。

明延帝久久无言。

然后他轻声道:“朕,不放心。”

“阿耶,”太子跪行几步,握住他手,“儿子一定会小心的。”

明延帝长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既如此。准!”

太子叩头:“多谢阿耶成全。”

于是各方人等,迅速开始忙碌起来。

太子则悄悄去了福晏府。

他只道:“我要去赈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你真的去?阿耶答应了?”晏时玥顿时就有点慌。

她这前两天破罐破摔,不许人提朝上的事,所以,才刚刚得到水灾的消息,没想到是太子要去!

她急道:“可是水灾不是小事啊!派一个武官去不行吗?你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弱鸡,你去了……”她在太子的瞪视之下,渐渐消音。

太子简直无语:“孤怎么说也算弓马娴熟,在你眼里,手无缚鸡之力??”

她道:“那你能在万军之中,斩旗夺帅么?”

太子:“……”

四皇子负着手,急匆匆进来,见两人在闲磕牙,神情这才为之一缓。

他跑福晏府都跑顺腿了,自倒了一杯茶喝,淡定的等着。

太子扶了扶额,不跟她吵:“所以?孤手无缚鸡之力,眼下要去赈灾,你要怎么帮帮孤??”

晏时玥想了想:“你等着!”

她就站起来,四皇子飞快的站起来,跟在后头,摆明要亲眼见证奇迹发生。

太子也跟了上去。

第446章 刮目相看

晏时玥也不客气,直接当着他们的面儿,吩咐丁小眼速去准备石灰石和白煤,然后带着两人去了书房,叫四皇子:“四兄,我说你写。”

四皇子十分积极主动,立刻挽袖子磨墨,提起笔来。

晏时玥努力回忆了一番,在脑子里把知识融汇了一番,才道:“在水患之地,最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各种疫病,所以,一定一定要注意消毒。”

消毒需要漂白粉,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的制备,需要先把石灰石和白煤,按照1:(0.11~0.13)的配比间断从石灰窑顶部,加入石灰窑中进行煅烧,温度需要控制在800~1200℃。生成的石灰从窑底间断排出,将其加水消化,得到含有少量游离水的消石灰,陈化八天以上,经绞龙送至风选系统除渣。

而粉末状消石灰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相分离。含有3%~6%游离水分的细粒消石灰,经消石灰仓下的绞龙从氯化塔的第四层加入,氯气(液氯液化尾气)从氯化塔第一层通入,漂白粉成品由氯化塔第一层排出①。

这个过程,对于这个年代来说,十分复杂,很多设备都需要研究制作,就算再急,没有十天半个月也弄不出来。

所以,当前,可以先用简单的,煮沸消毒。

然后,谨记病从口入,例如不吃淹死的动物,不吃泡烂的食物,不喝没煮沸的水……等等。这个可以直接编个顺口溜出来,教给百姓去传唱。

除此之外,例如粪便、尸体等的消毒,灾后的灭蚊、灭蝇、灭鼠种种,也是重中之重。

她说的多且乱,四皇子记完了,与太子交换了一个视线,两人的心情都有些复杂。

真的,福晏公主从未叫人料中过,也从未叫人失望过。

赈灾,叫文武百官谁去,也是第一重治水,例如堤坝加固,河流改道种种,第二,自然也是疫病,带太医去,如何救治,然后安抚民众……

但她所说的,是“防”,防治疫病。

太子微微沉吟。

四皇子另取了纸来整理。头一次亲眼见证奇迹的产生,他的表情隐约还有几分兴奋:“还有吗?”

晏时玥仔细的想。

她最先想到的,永远是现代的救灾方法。

但古人赈灾,就没有可取之处么?

有,当然有。

北宋名臣范仲淹,当年赈灾几种举措,极有魄力,极有巧思。

例如,他最先提出,“以工代赈”。

这个想法,她一直极为赞同,也跟四皇子聊过。

而且,他还鼓励当地多办赛事,他自己就带头参与,大加鼓励。同时,还召集各寺院主持,跟他们说,灾荒年间,工价最为低廉,寺院正好可以趁此时机翻修寺院。

各主持深以为然,于是纷纷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招揽流民过来做工,只给极少的工钱,提供一日三餐,流民们就趋之若鹜。

官府,商贾,大富之家,也看到了良机,纷纷大兴土木,灾民有饭吃,有事做,局面自然就安定了。

还有,一到这种时候,赈灾的粮食不够,永远少不了那些哄抬物价,囤积货物,想发国难财的奸商。

他就让人在周边州县传出话去,说如今吴中米价每斗一百八十文,想发财的赶紧来!

外地商人一看有利可图,哪能不动心,立刻就组织大量的粮食运了过来。

等到无数的粮食输送进来之后,互相竞争压价,市场杠杆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居高不下的粮价立刻回落,不但解决了灾区缺粮之苦,顺便,还狠狠打击了那些妄图发国难财的奸商们。

她说的仍是有点杂乱,太子和四皇子却已经震惊到无言。

要知道,才子,未必会做官。

在这个年代,懂经济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范仲淹的经济思维,在当时,也曾被无数人弹劾,指责他不体恤荒政,大灾之时还沉溺于嬉戏游乐,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等。

包括太子和四皇子,乍听也有些懵。

但是当她直接捋清楚了思路,又说出了将有的结果,太子和四皇子又非蠢人,自然就明白了。

明白了,便仅余下了叹服。

然后晏时玥就被两人拎进宫了,明延帝听两人细细的说了,不由震动。

这“消毒粉”先不说,这后续的举措,有大智慧。

筹集赛事,大兴土木,关键都是要“用人”,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既赈了灾,又抚了民,立竿见影,对当地人来说,皆大欢喜,对朝廷对官府来说,更是一举多得。

如果说之前赈灾,都是朝廷去负担民众,而现在,朝廷却成了一个推动者和指引者,充分调度起了当地的“余财”,来安抚当地的民众。

这对他来说,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且,提出这些的晏时玥,也确实叫他刮目相看。

明延帝瞥了瞥下头的小闺女。

她刚才嚷嚷着没吃午饭,叫顾九行上了一碗面,正坐在窗边吃,小松鼠一样。

她以前虽然也怪才颇多,但都是偏于“技”的,直到此时,他才发现,原来她脑子里的东西,确实值得挖掘。

也就是在此时,他才坚定了让晏时玥入朝的决心,看着她的时候,他连后续让她担任什么官职干什么事儿都快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