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娇女古代发家日常(92)+番外

弦真正想着要不要告诉姑娘,被她尊一声“叔祖”的侯爷与郭医正有些交情,姑娘可写信送去兴阳武安侯府,请侯爷给郭医正写一封书信。郭医正看在侯爷的面子上,应会出手为林夫人诊治。

不过还未等弦真开口,林如玉便又问道,“郭老可有什么喜好?”

弦真摇头,“奴婢不知。”

但凡医者,应该没有不好良方名药的,林如玉吩咐丫鬟准备纸笔。

贺家开创的大夏朝并不在林如玉身为孤儿那十七年学历史所知的,华夏五千年文明之中。但依据此处的史书,林如玉发现,此处的大夏与一统南北朝大隋很是相似。

依次推断,林如玉身为孤儿的十七年里背诵的很多“古方”,在大夏还未面世。为救母亲,也只能借一借先人的智慧了。

林如玉提笔,写下清朝《温病条辨》记载的安宫牛黄丸,和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紫雪丹的药方。

将药方折好交给林泰,林如玉认真叮嘱道,“泰叔若能寻到郭医正,将这两种药方交给他,就说这是我林家的祖传秘方,若他肯为母亲医治,林家还会将余下三张祖传药方赠与。”

林家以药发家,的确有祖传药方,但药方一直是由家主保管的。

林泰不疑有他,双手接过,慎重收好。

“只要他肯为我母亲医治,无论开什么条件,泰叔都应下。”林如玉又叮嘱道,“寻医之事不要张扬,一定要尽快。”

林泰不放心道,“小人出门后,姑娘有什么事情需要仆从去办,尽可吩咐祥叔的儿子林风。林风虽然年纪不大,但办事牢靠,值得信任。”

原本,林家大房是由房氏的陪房包才旺和林泰管事。包财旺背主后,大房这边与包财旺走得近的管事、小厮、婆子被清理走了一批,余下的几个都是老实木讷的。林泰出去寻人后,林如玉身边便缺了能干的管事。

林如玉没见过林风几回,便也没说用不用他。

房氏昏昏沉沉睡到傍晚醒来,自知她的病情加重,难以掌事,当晚便与林二爷夫妇、女儿和大管家林祥商议,在她生病这段时日,府内事务和店铺生意、田庄该怎么安置。

第二日,房氏命人将掌管药行、绸缎庄和船行的三位掌柜叫进府中。当着他们的面,把掌管林家的印信分开,一半给了林二爷,一半给了林如玉。

三位掌柜虽已料到主母有意栽培大姑娘管事,但万万没料到主母会把林家印信交到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手中,还是个女娃!

第101章 货船出事

身为孤儿的十七年里,林如玉看电视剧或小说中提起古代朝廷调兵遣将,必会用到“虎符”。

那时林如玉还觉得,虎符那种牌子应该很容易造假。但现在握着林家的半枚印信,林如玉才知道印信造假,几乎不可能。

这并不是说它的制作工艺有多复杂,而是林家这两枚印信,是把青铜制成的家主印章劈成的两半。有重要事项需要用印时,再将两枚印章合在一处。

印可以造假,但印章上的裂纹是造不了假的。收到盖有印章的信件或票据的店铺、田庄管事,只要取出店铺内存放的印痕认真核对,便知印章的真假。

朝廷用的虎符应也同理,只有传圣旨的使者手中的一半虎符,能与领兵将领手中的另一半严丝合缝对上才能调兵。

林如玉穿越千年回到这一世那日,在自己的衣带内发现林家的半枚印信时,并没觉得它有多重。但此刻,她却觉得这半枚印印,重达千斤。

她的确比旁人多活了一世,但那十七年里她只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满脑子想得的就不被人欺负、吃饱饭、读好书。

再说她两辈子满打满算加起来,也不过三十一岁。家里的管家,店铺的掌柜们都是四十往上的。竞争对手也都几十岁,见多识广……

林如玉握紧印信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她没有退路,行得上,不行也得上!

林二爷见侄女这般模样,笑着安慰她道,“娇娇别怕,咱俩只要撑到你娘病好就成。林家这么大的家业,就算咱俩打着滚可劲儿折腾,没个三年五载也折腾不垮的。”

林如玉虽然没有二叔那般轻松,但也忍不住笑了,“二叔,以后府里的事由二婶做主,府外的事咱俩商量着来,尽量别麻烦到我娘,让她安心养病。”

“好。”林二爷应下,“你在家歇着,今日有一船丝绸到货,我去码头转一圈。”

“有劳二叔。”

送走二叔后,林如玉直接去了前院,请大管家祥叔给她讲一讲家里的生意。

值此危难之际,姑娘能主动站出来为主母分忧,不管她有没有这个本事,大管家林祥对她都很钦佩和尊重。

他将早就准备好的生意总账送到姑娘面前,将林家的田庄、生意一一告知。

“林家在宣州城十三县内,共有十六处田庄,田地共三千五百二十三亩,山林八千一百亩;林家药材和布匹生意,在宣州十三县、饶州五县、歙州三县和和州三县设有共计一百二十八家店铺;船运主要是在长江中下游,运货的大船十八艘,大客船十艘,中等货船和客船各二十八和十六,小型……”

听着祥叔滔滔不绝地讲着家里有多少店铺、田产和船只,林如玉的细腰越挺越直。

以前,她只知家里有钱,但却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

现在么,纵使她沉稳性子,也忍不住想站起来大吼两声。

原来,她家的产业这么大!

怨不得,遭人惦记。

“爹——”

林祥听到院子里传来小儿子的喊声,先是给林如玉躬身告罪,才打开房门骂道,“喊什么!”

林风压低声音,焦急道,“爹,不好了!刚从湖州运过来的一船丝绸被水浸了,二爷让您赶紧去趟码头。”

什么?!

祥叔紧走两步,才想起林如玉还在房中,连忙转身回屋躬身行礼,“姑娘,小人先去……”

林如玉站起身,“我随您老一块过去看看。”

货运码头上有不少衣衫不整的力工,姑娘去会污了眼睛。但林祥转念一想,主母已把林家印信给了姑娘,姑娘与别家养在闺房里的娇娇女就大不相同了,便吩咐儿子,“姑娘要去码头,立刻备车。”

林如玉与祥叔带上六个护院,直奔宣州城东的货运码头。

到了码头,林如玉见二叔叉着腰,气得满脸通红,林家船行的大掌柜林葵脸色也很难看,两人对面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不服不忿地年轻人,看衣着也是林家的管事。

大管家林祥恭请林如玉下车,在她耳边低声道,“二爷面前那个穿琥珀色衣裳的管事,是林茂的大儿子林铭。林铭在船行做管事有三年,出过几次差错,家主看在他爹是林家老人的份上,没严惩他。”

林如玉今早才见过胡须花白的林家绸缎庄大掌柜,母亲告诉她,林茂很有生意头脑,做事也很利索。不过这几个月,与林家二叔祖私下常有往来,让林如玉格外注意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