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两个孩子拉着周澜的手指头能够站起来了,虽然不会走,可当真是不一般的情况,周澜激动的:“虽然我家圆圆同姜姜不能同舅舅般早慧,可他们同常喜一般有一股子力气呢,注定不平凡。”
姜常喜:“乱说,什么,这叫什么不平凡,出去转转,十家娃娃,八家都这样。”而且孩子从会翻身,到会爬,会走,大家都有这么一个过程,真的不需要如此骄傲。
周澜:“哪有,咱们圆圆同姜姜,这才几个月,这都能支撑起自己的重量了,听闻李府的郎君,如今还不会爬呢。”姜常喜心说,那是你弟弟,即便是不想多走动,那也是不能用这个做对比呀,再说了,会爬是多骄傲的事情吗?
不过看着两个娃娃扶着手指头就能站起来当真挺让人高兴的。
只不过等孩子睡下了,周澜那边揉着手指头,姜常喜看到都青了。可见自家两个孩子力气真的挺大的。
周澜笑嘻嘻的,那边骄傲的显摆:“劲头可真大,咱们家的圆圆同姜姜抓的。”
废话,别人抓的,我早就找人家麻烦去了,姜常喜:“你一个动笔杆子的,珍惜点自己手指头吧,下次可别这样了。”
周澜不以为然:“我可是当爹的。”就这点骄傲,好乐意了。
姜常喜都不愿意同周澜掰扯了。当爹的手指头也是肉长的,搁不住两个孩子轮番抓着。还是劲头那么大的孩子。
拿出来活血化瘀的药膏给周澜手指头涂抹上:“不会耽误明日的差事吧。”
周澜很随意的说道:“放心,那差事早一天晚一天的没什么问题。”
跟着:“而且我是出门讲学的,写写画画的差事不多。”听听,为了孩子,这样违心的话,都敢说。
姜常喜倒是觉得差事真不错:“这差事也挺好的,随性自在,不受拘束,各大学院走走,还能看看人家学院的环境,读一些人家书院的藏书。”
周澜:“若是老了还能如此自然是好的,不过如今吗,我还年轻。”
人家的意思要奋斗,那还真是不好拦着,让姜常喜说,如今的周澜就挺好的,自己做什么,周澜这点不大不小的位置,能护着一二,至少不遭人惦记。
可男人有雄心壮志,那就不能拦着,软软的来一句:“我们娘几个都支持你的。”
周澜就知道,做什么事情之前,至少要考虑考虑夫人同两个孩子的,这点他自己要比常喜甚重多了。
周澜:“不管做什么,我都会谨慎的。不过目前我还没想过要做什么呢。”
这点倒是可以理解,忧国忧民那也不是嘴上说说的,想要找到一个发光发热奉献自己的地方也不容易。
至少不能给人添乱不是。当然了还要考虑保重自己,保重家人。还要考虑身边的人和事,一句话做什么都不容易的。
姜常喜:“咱们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周澜心下摇头,科考三年就一次呢,他浑浑噩噩的过了大半年了,给他的竖立威望的机会真的不多。
至少要让人记住他周澜这个人呀,他还是很急迫的。
周澜不会把压力带到家里,姜常喜也帮不上什么忙,一个当差,一个带孩子掌家,小夫妻两人各忙各的。
日子过的有模有样,别人看着过的不错。他们自己感觉也很美好。
第821章 错过
姜常喜同周澜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认真的说,小俩口过日子挺认真的,这话,认识他们的人都得这么说。
尤其是那些想要同周大人走动,表示亲近的人,更是明白,周府小夫妻日子过的和顺,夫妻恩爱。
毕竟周大人小小年纪,连红袖添香都给拒绝了呢。可见周大人对夫人如何的情深意重。
原来的时候,周侍读的岳父岳母在京城,周大人碍于情面不收美人也就算了。如今周大人岳父岳母不在,竟然依然不领情。
当真是让这些走交情的人有点恼怒,太不给面子了。食色性也,周大人怎么就能动心忍性?
人家老翰林府里老夫妻多年,两人之间,还多出来两位洗脚婢呢,偏偏人家周大人府上消停的很。
这就让人很招眼,通俗点,招人恨的意思。这不是最近关于周大人的闲话就多种多样的。
这事肯定不是周澜自己宣传的,这事要怪,还得怪那些送人送不出去的,人家恼了,可不就拿着周大人府里这点私事说道吗。
这群人嘴里当真是缺德,话里话外说周大人惧内。这在同僚之间绝对不是什么好话。
更可恨的还有说,周大人怕是身体不怎么行。
不过这话传出去也没人信,人家周大人府上的龙凤胎,足以说明周大人身体没问题。
最后就剩下周大人惧内这点事了,还有人当面调侃周侍读的,这就有点不友好。
亏得周大人涵养好,调侃一两句,人家还能说:“我家夫人温柔贤惠,诸位大人多虑了。”
人家老翰林们到不这么认为,谁还没年轻过呀,夫妻感情好而已。
只能说这些想要套近乎,走关系的人,送人送的不是时候。非得等人家小夫妻恩爱的时候送,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你等再过些年月,你看周大人还能这般清风朗月不?
这些人最缺德还是用心险恶,万一周大人是个脸皮薄的,心眼小的,为了这点事回府同夫人生了矛盾,他们怕是不光送美人,还能为周大人娶继夫人。
亏得周澜没把这点事同姜常喜说道,不然姜常喜怕是不会仅仅得罪同僚夫人,怕是连同僚都帮着周澜得罪了。
人家齐老大人说照顾外孙女那也不是瞎说的,这不是谣言出来之后,人家齐老大人就牵着黑马过去外孙女姑爷衙门口外面接人了。
到底是在朝堂混过的人,人家消息比姜常喜这个内宅妇人灵通的多。这事没给外孙女出场机会。
说真的,武将,还是边郡那边过来的,在这群读书人眼里那就是野蛮,粗俗,不讲理,的动词化。
这样的人家,他们不愿意招惹的。
所以这点流言蜚语,还没传开,自动就熄灭了。谁没事愿意让这群不讲理的盯上?周大人,他们惹不起。
小道消息倒是有说周大人日子过的不容易的,没看到吗,还么怎么着呢,周夫人娘家的外祖父都出来了。不过别管如何,周大人在府上惧内,还是惧内眷都没人敢说了。
至少都不敢放到面上挤兑周澜,更不会让流言蜚语传到周澜耳朵里面去,真的是没人愿意招惹这事了。
人家齐老大人在外,帮着小夫妻震慑那些宵小,在内,还要给外孙女姑爷,做心里疏导。大概意思就是,他们边郡那块,就没有不怕婆娘的。这事稀松平常。
也就是这群没什么见识的读书人,成天人五人六装腔作势的,外面说的好听,其实背地里大家都一样。
跟着人家齐老大人还给外孙女姑爷讲些八卦,都是朝堂上这些大人,私下惧内的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