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当天不到傍晚,宫中就传出来旨意,要鸿胪寺做好准备,迎接大夏使团。
被谢恒和荣启提前做了思想工作的谢斌也不觉得意外了,但心中还是晦涩难当。
谢恒站在窗前,遥看天边夕阳西下,火烧云铺满了半边天,脸上一片平静,心中满是化不开的愤慨。
早就知道的结果,可当真正听到的时候心里还是不痛快得很。
就像早朝武德帝问他什么意见的时候,他知道武德帝的心思,也知道自己应该顺着武德帝的意思去说,反正最终武德帝一定会接见大夏使团,他反对也没用,不如顺着武德帝的意思,还能加重自己在武德帝心中的分量。大夏使团的事可以之后再徐徐图之。
心中明明清楚得很,但是同意的话到嘴边,最后出来的还是一句带着怒意的粗鄙之语。
最没用的就是意气用事,但是很多时候如果真能那么容易地控制住,也就不叫意气用事了。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偏偏在这种时候,谢恒无法说出违拗本心的话,也许是因为想到了北境那些守疆卫土、宁死不退半步的将士,也许是因为当时将军早就猜到最终结果眼中的那种悲凉。
晚膳过后,谢恒原本打算去一趟将军府,可还没出门洛非白就过来了。
“老板,之前你让我调查的有关大夏二皇子的事,稍微有了点眉目。”
谢恒挑眉:“查到了什么?”
“大夏二皇子拓跋风雪的确有来过大瑾,不过他十分谨慎,身边应该也只带着一个护卫,所以仅仅是查到他的一点踪迹,但并不知道他来大瑾做什么。之前最先查到踪迹是在拨云城。”
谢恒:“拨云城是不是距离潼谷岭很近?”
洛非白点头:“是距离潼谷岭最近的城池。之后再发现踪迹就是京都附近,不过到我派人赶过去的时候人已经走了。一直到前一段时间又有拓跋风雪的消息,是他派遣身边的一个护卫来了一趟大瑾,但目的未知。我觉得他应该是让人过来打探消息,了解大瑾如何规划蛮国。”
那谢恒大概明白了,潼谷岭的黑水心龙是大夏的目标,可能最先发现的就是这位大夏的二皇子拓跋风雪。但最终潼谷岭被大瑾收复,而拓跋风雪就是要确定他们到底有没有发现黑水心龙。
谢恒怀疑就算是大夏皇族也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黑水心龙的事,不然拓跋风雪应该就没必要亲自来大瑾。
“大夏那边的使团应该已经出发,面上说带领使团的是大夏大皇子拓跋云雷,你再去调查清楚,这拓跋云雷和拓跋风雪关系如何。还有其他随行使臣,也都尽量调查清楚背景。”
“是。”
“对了,之前拦截越何泽的事,你帮我谢过玉怀恩,玉矿再给他让利一成。”
别看只有一成,如今玉矿的生意好得很,一成的利润也十分可观。
洛非白点头:“他说不用,老板在玉矿的收益都用来支援北境军,玉怀恩说他佩服老板高义,这次能在战事上帮上忙是他的荣幸,断断不能接受这份利益。还说以后在战事上还有能用得上他的地方尽管说,他能做到的绝不推辞。”
谢恒没想到玉怀恩居然能说出这番话,他猜测其中应该有洛非白的缘故,但作为一个重利的商人,能做到这种地步也不易了,且至少玉怀恩的心中当有家国情怀。
第三百九十二章 是非诟病
这一段时间朝中的气氛有些低沉。主要原因还是在关于接待大夏使团一事上。
陛下和景亲王的意见相左,朝臣们又是两极分化。虽说现在已经定了下来,但由于之前大家表态不同,而且现在景亲王也还是一副并不欢迎大夏的模样,导致武德帝对景亲王有些不满,上朝也冷着一张脸。只不过武德帝也知道这个儿子就是这样执拗的脾气,并不觉得宣景是有意冲撞或者对他不敬,若是换成旁人,大概早觉得是对方因为终于封王便嚣张得眼中没有他这个父皇了。
而在其他朝臣眼中,当初同样怀疑大夏图谋不轨的谢大佞臣倒是已经接受,还能在陛下询问众大臣在接待使臣一事上有何意见时发表看法,且看陛下的脸色,对谢恒提出来的意见就十分满意的模样。
两方大臣对此都嗤之以鼻。
本来就支持武德帝的朝臣觉得谢恒这是在跟他们抢功,最气人的是他们还抢不过谢恒,谢恒对陛下心思的琢磨简直透彻到极点。也不知道他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会揣度人心。
而本来站在宣景那边反对的就觉得谢恒实在见风使舵,之前明明也不赞同,现在见到陛下执意如此就又向着陛下那边了。果然是奸佞之臣!
下朝后。
谢斌本来跟荣启并排走,听到身后有大臣在议论,稍稍放慢了脚步。
“说谢恒是佞臣果然没错,你看他在朝堂上变脸变得多快!”
“哼!我之前还想着他就算有万般不是,但至少在对外上还算有些气节,没想到这佞臣就是佞臣,只要能讨得陛下高兴,什么原则便都不重要!”
“谢恒跟景王殿下关系不睦,估计这一回看到陛下不赞同景王殿下心里还高兴着呢!”
“别人赞同接待大夏使团可能真的是出于希望两国和平相处少些战事,但谢恒绝对就是为了讨好陛下以及打击景王殿下,他心中哪里有真正考虑过家国天下!”
……
谢斌的脸色越来越白,牙关咬得死紧。
荣启皱眉,赫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身后的几个还在讨论的朝臣。
那几人看着突然停下来挡在前面的荣启,一个个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说道:“荣大人有事?”
荣启冷冷说道:“你们若对谢恒有不满,那就当着他的面去说,明明白白地与他分辩。你们口口声声说谢恒是佞臣,骂他小人行径,那你们背后语人是非便是君子所为?说谢恒见风使舵,我看若是让你们站在谢恒面前,估计一句批评也说不出来,倒是有可能好言好语地奉承!陛下已有决断,你们不服气就去找陛下,不过有是不敢在陛下面前反对,便挑着为陛下谋划的谢恒当软柿子捏!好歹当初陛下问及谢恒的看法,他也曾毫不犹豫地表示不信任大夏,当时怎么没见几位大人站出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我看你们还远远比不上你们口中的佞臣!”
荣启一番话说得这些人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躲过,经过大前面谢恒身边时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谢斌长长呼出一口气,转身对荣启道谢:“谢谢你为阿恒说话。”
荣启笑着:“我可不是为了他,只是不想你生气。不过你也确实不必太担心,谢四既然今日在朝堂上这般表现,便也预料到旁人会在背后如何说他。自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谢斌苦笑,“我知道,可我是他兄长,看他被人这般诟病如何能不心疼?”
荣启:“若是他自己不觉得难受,你也就不用心疼。其实这些年谢四披着佞臣之名,背后骂他的人还少吗?就是坊间百姓也有耳闻。老人小孩儿都知道忠良之臣恨谢恒,贪官污吏惧谢恒。谢恒自己不在乎这些流言蜚语,是因为他心中有坚定的信念,他在用自己的方法肃清朝堂、支持景王。能达到这些目的,他心里只会高兴,不会难过。”